符 旻 暉
(山西省建筑科學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1)
?
建筑節能的發展及必要性研究
符 旻 暉
(山西省建筑科學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1)
在低碳經濟發展的背景下,對比分析了國內、外建筑節能的發展歷程,闡述了建筑節能理論的形成過程,并從方法論和認識論兩方面,探討了其理論形成的必要性,有助于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
建筑節能,低碳經濟,空氣污染,可持續發展
全球能源耗量中比例較高的住宅和商業建筑在全球的關注中逐漸趨于節能的發展方式,其中發展中國家的比例尤其較高。中國建筑規模世界最大,為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向著低碳經濟發展,建筑節能的必要性可想而知,也是迫不及待的,建筑節能如何健康正確的發展,是我們研究的課題,同時也需探索其發展規律,用理論引導實踐。
國外建筑節能發展較早于國內,形成了相對成熟與穩定的理論實踐體系,而且有針對性的促進經濟的發展。德國,1952年提出了建筑節能的保溫要求,經過時代以及社會的發展,從最初的保溫條例到節能條例,中間的發展將近5年的時間,在節能條例形成之后,經過實踐的檢驗也進行了多次針對性的修改,大幅度提高了保溫性能,可以針對不同地區以及地理環境,進行對應的設計,采取最佳的設計方案,達到較理想的保溫性能要求[1-4]。日本在經歷過兩次石油危機后,對于節能技術的開發加大,其中頒布的“住宅節省能源基準”同樣經歷了3個版本,形成了現在版本,針對空氣污染以及建筑換氣等項目進行了專門的條款約束,這一舉措的實施催動了日本節能經濟效益的產業化,將節能納入日常管理工作當中,促使節能效益最大化[5,6]。美國的建筑節能關系到家家戶戶,從家用電力、煤氣以及采暖,每個家庭根據自家的條件進行節能設計,選擇建筑能耗消費方式以及水平,促進建筑節能事業的發展,再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得建筑節能的發展之路更加迅速,合理以及健康。波蘭早期的大板房都是以煤炭為能源的,能耗巨大,自從加入歐盟國家以來,大力發展建筑節能,按照歐盟標準執行,大幅度降低建筑能耗,同時政府的政策支持,使得購房者以及賣房者皆對自己建筑能耗了如指掌,耗能量從之前的130的數值降到了9,實現了取暖現代化[8]。發達國家的建筑發展過程,是我們學習的材料,建筑能耗的耗量遠超交通以及制造行業,認識到這些問題之后,國家開始進行節能改造,改善居住生活環境,同時減少對于環境污染。
中國的建筑能耗發展從建國初期開始研究,那時的中國人均居住面積都不達4 m2,而且居住條件以及衛生問題嚴重突出,為了保證國內人的居住面積,國家規定了每人4 m2的標準,這個標準實行了30年,到了1985年出臺了新的政策,將人均面積提高到5 m2,到2008年,城鎮人均居住建筑面積已經達到了28 m2,居住環境不斷的改善,但是日益凸顯的問題建筑能耗總量在逐年上升。公共建筑建設規模以及能耗總量隨著人口以及中國的快速發展同樣得到了提高,建筑能耗總量將近占到了當年社會總能耗的30%,這個問題就更加凸顯了,需要更加急迫快速的解決。歸咎中國節能發展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理論探索階段—試點示范與推廣階段—承上啟下階段—節能建筑全面開展階段,中國政府的重視也促發了多項法規的出臺,中國建筑發展歷程實踐證明[9],經濟社會以及城市化進程發展,注定會增加建筑能耗,因此得大力推動建筑節能事業。
哲學理論的基礎是對于客觀現實存在的反映,這就需要正確的理念,節能理念其實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想要跟現實掛關有一定的難度,建筑節能理念其實是綠色建筑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生活以及生產中提煉出來的一個更加具體,明確的概念,在國內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認識,從不同的角度也有不同的理解,綠色本來就是一種理念認識,歸于自然的發展,實現經濟、社會以及自然的和諧發展,不以犧牲某一方面作為代價,遵循道法自然思想觀念,提出2個一級理念和3個二級理念——“和諧、持續”“適用、節約、安居”。
中國正提倡城市化發展,同時資源與環境的問題也擺在面前,如何正確建設我們的家園,同時可以持續發展,這正是建筑節能理念提出的必要性,一方面人類要居住舒適的環境,同時要考慮節能的因素,部分學者提供了兩種不同的思路,一種是人定勝天的理念,通過換氣設備增加室內室外的流通性氣體的切換和融匯;另一種是天人合一的說法,這種理念的提出更加符合人類的理解與執行,人類和自然界進行有效溝通,同時不增加能源消耗,符合建筑節能理念的出發點。增加對于局部環境的調控,按照不同氣候進行舒適度的設計,滿足生活和自然的需求,充分達到建筑節能的協調一致性。從經濟學角度分析建筑節能的經濟問題,通過政府的大力扶持,增加調控資金,讓商家看到發展的必要性,同時不損害其合法利益,促進建筑節能,使其不再是一種理念,更加符合發展,特別是經濟的發展,服從市場經濟的規律。
科學發展意味著綠色,意味著可持續發展,同時又是以全局的角度出發。以科學為基點,形成不同的理念。從方法論和認識論兩部分為論點,認識和發展建筑節能。
建筑節能科學活動是社會活動的總稱,包括理論和技術。構建建筑節能科學觀的理論就是為了提出更加合理的發展模式以及戰略,甚至是道路,有了指明路燈,就能更好的為建筑節能服務。
建筑節能的方法論回答建筑節能應該怎樣做的基本問題,也就是管理方法,是一種工具和手段,同時又是理論和實踐的連接橋。其中方法論中又有具體的劃分,包括管理學方法、工程學方法、經濟學方法、社會學方法以及生態學方法,實踐的因素決定了其存在的綜合屬性,通過綜合作用形成的多學科理論,管理學方法是定量和定性的結合,通過建筑節能領域專門管理方法和管理實踐方法相互結合的集成;工程學方法更加具體的針對不同的實踐實體進行結合,將復雜的、多樣性工程主體達到社會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綜合;經濟學方法是比較實在,而且容易被人接受的,從社會效益以及經濟效益為出發點,實現建筑節能,可以使得商家看到具體的數值,經濟性和合理性更加明朗;社會學方法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目標是達到社會質量和生態社會的協調統一;生態學方法更加注重生態,講求一切事物都必然有其去向,從這個角度進行建筑節能生態的分析,從能源與可持續的關系出發。
建筑節能的認識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文環境有著不同的理解和闡述,目前我國關于建筑節能的解釋是“加強用能管理,采取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以及社會和環境的承受的措施有效合理的利用能源”。從能源的屬性和建筑的屬性進行建筑節能的分析,構筑建筑節能的學科定位,界定建筑節能的主體、對象、內容以及目的,形成一個龐大的理論體系,奠定知識體系的理論基礎。建筑節能所包括的內容繁多,與不同的學科進行交叉,同時隨著時代進行發展,逐漸建立其正確的科學內涵。
[1] 盧 求.德國2006建筑節能規范及能源證書體系[J].建筑學報,2006(11):26-28.
[2] 盧 求,[德]Henrik Wings.德國低能耗建筑技術體系及發展趨勢[J].建筑學報,2007(9):23-27.
[3] 侯冰洋,張 穎.德國建筑“能源證書”簡介[J].建筑學報,2008(3):36-38.
[4] Dena.Dieneue Energiee insparv erordnung(En EV2007)[M].Berlin:dena,2007:1-8.
[5] 柳 楊.淺析日本在建筑節能領域的研究及成效[J].上海節能,2010(11):17-20.
[6] 李大寅.日本建筑節能環保方面的法律法規[J].住宅產業,2008(12):23-25.
[7] [日]和田純夫,王唏慧.日本“零排放住宅”[J].建筑學報,2010(1):52-55.
[8] [波蘭]江 億.舊房“取暖現代化”[J].中國投資,2008(12):53.
[9] [日]和田純夫,王唏慧.零排放住宅[J].建筑學報,2010(1):52-55.
Study on the building energy saving development and necessity
Fu Minhui
(ShanxiAcademyofBuildingScience,Taiyuan030001,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low-carbon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paper compares and analyzes building energy saving development history at home and abroad, describes building energy saving theory forming process, and explores its theoretical forming necessity from two aspects of methodology and epistemology, which will be good for building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building energy saving, low-carbon economy, air pollu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009-6825(2017)15-0179-02
2017-03-13
符旻暉(1970- ),女,助理工程師
TU201.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