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洋 洋
(太原化學工業集團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400)
在建筑工程的質量控制過程中,混凝土施工技術的影響非常大,要想確保整個建筑工程的質量,首先要確保混凝土的施工質量,防止各種因素對混凝土結構產生不利影響,才能夠進一步的提升建筑工程質量。但是,目前建筑工程之中很多質量問題均是出現在混凝土結構的施工過程中。所以,只有嚴格把控好混凝土施工技術,才能確保混凝土施工質量得以提升,從而有效的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質量。
在混凝土結構施工過程中,混凝土的質量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施工質量。而很多情況下混凝土結構施工時,施工人員以及監理人員對于混凝土質量的控制不夠嚴格,也有一些工程施工過程中存在偷工減料的問題,使得混凝土質量達不到要求,也影響到了混凝土結構的施工質量。所以,只有確保從源頭嚴格管控混凝土質量,才可以有效的保證混凝土結構質量。
在混凝土結構施工過程中,溫差的變化會對混凝土結構質量造成極大影響。要是施工時溫差較大,則混凝土結構極易出現開裂以及變形的問題。因此,在混凝土結構的施工階段,應當對溫度變化進行嚴格控制,當溫差超出了混凝土可以承受的極限情況下,便會使混凝土材料的拉力受到破壞,導致混凝土結構發生開裂。但是,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由于施工作業人員不重視對溫度的監督與控制,加之一些工程施工現場也不具備有效控制溫度變化的條件,從而使得混凝土結構開裂以及變形問題較為嚴重,對于混凝土施工質量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
在混凝土結構進行澆筑作業的過程中,要求應用振搗設備對混凝土進行充分振搗處理,而且在澆筑一些較厚的結構時,應當采取分層澆筑施工工序。而很多情況下,施工人員為了便于施工,多是一次性澆筑過厚混凝土層,這樣在進行振搗作業時,極易出現振搗不均勻的問題,而且由于混凝土澆筑過厚,振搗過程中易導致混凝土中大量粗骨料下沉,而水泥漿體上升,導致上下膨脹系數存在較大差異,也易引起混凝土開裂問題。在混凝土澆筑完成之后,應當澆水養護,這樣才能避免混凝土表層由于水分蒸發過量而出現龜裂。但是,很多施工人員在施工完之后未能及時的養護,或者是為了趕工期而在混凝土強度未達到要求時便急于下道工序施工,在混凝土結構上堆放大量的鋼筋、模板等,導致混凝土出現較為嚴重的變形以及開裂問題。
很多建筑工程的工期非常緊,而且施工人員由于長期處于高強作業強度之下,出現了消極怠工、草率作業的問題。這些不良的行為使得混凝土結構施工之中出現了較多隱患,特別是模板支護的過程中,要是存在差錯,輕則出現跑漿、漏漿問題,重則發生較為嚴重的安全事故,會導致工期受到嚴重影響,而且很多情況下要返工處理,對于整個施工質量帶來極為不利影響。
1)確保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的科學性。混凝土配合比應當經過一系列試驗得出,不僅應當達到工程施工所要求的力學性能以及耐久性能指標,同時還要擁有較為良好的和易性。另外,在混凝土配合比設計過程中,也要重視經濟性以及合理性的原則,所采用的各項材料均應當達到標準要求,尤其要重視控制水泥材料的質量,確保設計的配合比能夠達到施工及標準要求。
2)在大體積混凝土攪拌過程中,盡量選擇集中攪拌的方式,盡量選擇距離相對近的攪拌站。在混凝土攪拌過程中應當控制好攪拌時間以及各種原材料的投放順序。而且,在混凝土攪拌過程中,應當定期的對骨料中含水量進行測試,避免骨料中含水量變化較大,導致混凝土和易性以及強度受到影響。
要對鋼筋以及模板所擁有的承壓性能加以檢查,確保其能夠達到標準要求,為混凝土澆筑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保證混凝土下落高度值不能超出5 m高度。采用分層澆筑的方式,還要確保澆筑作業的連續性。在分層澆筑的過程中,除了要參考標準要求確定分層厚度之外,還要結合現場實際情況進行確定。若是鋼筋布置較為密集,則應當適當減少分層厚度,這樣才能確保振搗的更加充分。在分層澆筑作業時,確保上層混凝土澆筑作業在下層混凝土材料發生初凝前進行,也就是說相鄰兩層混凝土澆筑施工的間隔時間應當控制在混凝土初凝時間之內。要是一些施工部位不能保證連續澆筑,則應當留置相應的施工縫。混凝土的和易性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混凝土結構施工質量,例如,若是混凝土流動性較差,在混凝土振搗過程中便較難填充至整個澆筑區域中,易導致混凝土出現蜂窩麻面問題。而要是混凝土出現離析問題,則澆筑過程中骨料大量堆積,漿體全部流出,導致混凝土結構出現起砂或者嚴重的露筋問題,對于混凝土結構質量會造成極大影響。因此,應當確保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擁有良好的和易性,防止發生離析泌水問題。振搗工作也是同樣的重要,振搗時應當采用快插慢拔的方式,并且確保振搗的均勻性與充分性。
1)為混凝土硬化提供所需的溫度以及濕度。在對混凝土結構進行養護的過程中,可以采取自然養護的方法、標準養護方法以及熱養護方法。在混凝土結構澆筑施工完成之后,應當及時的采取措施,通過灑水處理以及薄膜覆蓋等方式,防止水分由混凝土結構中的毛細管道散失,在混凝土的養護階段,要確保混凝土材料能夠一直維持飽水的狀態,確保水泥能夠盡快的完成水化,從而有效的增強混凝土結構強度。2)嚴格控制混凝土各項指標。要想確保混凝土材料的和易性、強度以及耐久性等達到施工及標準要求,應當利用先進的生產技術以及設備制備混凝土材料。在混凝土材料之中,應當依照外界溫度的變化適宜摻加減水劑、緩凝劑、引氣劑以及早強劑等,確保混凝土的性能得到明顯改善。在大體積混凝土結構進行施工過程中,應當尤為重視對溫度的控制,避免混凝土內外溫差過大而發生開裂問題。若是處于冬季施工時期,則應當采取適當的加溫措施,確保混凝土能夠盡早達到強度要求,防止混凝土受凍害而影響混凝土的質量。
在混凝土結構施工過程中,除了上述幾種影響因素外,還有很多因素會影響到混凝土結構施工質量。尤其是在新材料以及新技術逐漸得到應用之后,例如,目前很多混凝土材料之中添加硅粉,由于硅粉擁有較高的活性,其能夠取代一部分膠凝材料,可以在提升強度的同時,還能達到節約成本的目標。不過,因為硅粉的比表面積較大,在混凝土中摻加硅粉之后,會導致混凝土材料的需水量有所增加,從而也導致混凝土結構更易發生開裂問題。所以,在應用混凝土施工技術的過程中,應當首先分析施工中存在的具體問題以及各種材料與技術特點,在施工中結合現場施工條件,選用更為適宜的施工技術,才能確保混凝土結構的施工質量得以提升,進一步保障整個建筑工程的質量。
[1] 萬霽逸.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分析[J].南方農機,2017,48(16):79.
[2] 覃國軍.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分析[J].門窗,2017(10):93.
[3] 齊曉語.淺談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要點[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7(7):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