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靜 媛
(原平市規劃勘測局,山西 原平 034100)
當前階段,我國城市的房屋具有數量大、種類多、完損情況各不相同的特點,并且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越來越多的安全問題逐漸顯現,近幾年在房屋的使用安全管理方面,很多城市都提出了一些針對性的法律法規,獲得了一定的管理效果,但仍有很多問題威脅著房屋的使用安全,因此,針對該項內容進行深入的研究,有效提升安全管理的水平,其現實意義是非常巨大的。
房屋安全管理應以安全防護為主并輔以綜合治理工作,推動科學減災理念在管理工作中的有效落實,該項工作的重點內容就是要將安全事故發生以前的預防工作做好,通過日常的測評、檢查、鑒定等方法,從設備的安裝、維修、保養以及室內的修繕改造入手,進行綜合的治理,降低危房的產生幾率,要針對房屋安全問題建立長效運行的管理機制,堅持防危減災的管理原則,一旦發現危房的存在,應進行相應的危房管理工作,當安全事故發生以后要立即采取應急措施,避免產生更為嚴重的安全事故,特別是針對地震災害問題,要通過保證房屋的質量減少房屋的倒塌,從而降低人員傷亡,確保房屋的使用安全,所以,只有對使用安全管理進行不斷的加強,使廣大群眾對其保持高度的重視,才能使防危減災理念得到真正的落實[1]。
隨著社會的發展,城市人口居住量持續增長,使得土地資源方面的壓力越來越大。為了使人們的日常生活及工作需要得到滿足,建筑的豎向發展已經成為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但其中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包括結構自身存在的安全隱患,高層窗外物品墜落對人員造成損害,外墻裝飾物脫落威脅行人安全等問題都是一些較為常見的房屋安全隱患,而建筑智能化的發展,使得房屋安全隱患的復雜程度逐漸提升,包括自動遙控系統頻繁出現故障,旋轉門、電梯等電動裝置失控造成安全事故等;除此之外,還包括建筑產品本身質量存在缺陷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例如,房屋內部裝修,使用的涂料、石料存在有害氣體或放射性元素嚴重威脅人體健康,或者隱蔽工程管材不合格,出現水管、地熱管爆裂漏水等問題,損害人們的財產安全。
受到行政管理缺失以及市場經濟改革等方面因素的沖擊,部分機構資質偏低,且缺乏專業的鑒定人員,各項安全鑒定工作開展困難,部分城市實施市場鑒定機制,推行核算獨立,但是由于房屋安全鑒定方面的市場發育還不夠成熟,導致該行業的業務量得不到保證,沒有經濟效益作為支撐,想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存活下來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正式編制的鑒定機構檢測方法陳舊、技術力量方面較為薄弱,而且這種現象普遍存在,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一個建筑物的生命周期主要是由設計、施工、運營、管理、廢棄以及拆除等內容組成,而我國針對建筑的設計以及施工技術等方面頒布了很多具有針對性的技術標準,在設計以及施工單位的管理制度方面也比較完善,但在房屋使用方面卻存在法律法規滯后的現象,即便有相關的法規也只是小范圍性的,沒有被納入到立法規劃當中,且沒有進行全國性的頒布,加上未建立相關的技術標準,導致房屋建筑在進行使用及維護時缺乏科學、有效的管理[2]。
在房屋建筑當中,其質量問題具有較強的滯后性和隱蔽性,很多問題都不是竣工驗收可以發現的,往往會在建筑使用一定年限以后,其中的問題才會逐漸凸顯,而出現這種問題以后,很難明確責任問題,即便能夠找到相關的負責人,由于法律時效問題也會導致責任推諉問題的出現,而這種問題往往會使房屋的業主不得不承擔這些本不屬于自己的責任,從而對其造成一定的損失,因此,相關部門應該針對此類問題,根據房屋建筑的生命周期,制定終生制的管理制度,適當延長法律實效,使質量責任能夠延長到建筑的使用周期當中,在使用周期的多少年以內,如果建筑出現安全問題,應由各參建單位來承擔該責任,以此來督促建筑單位在施工中不斷加強質量控制,提升房屋建筑的使用安全水平,從而推動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3]。
在房屋建筑當中,業主屬于第一安全責任人,需要負責房屋建筑的安全,而房屋的使用人在房屋使用過程中具有安全連帶責任,而其中的業主主要是房屋的產權人。
對于房屋建筑的使用安全而言,法人單位需要具體負責建筑的使用安全,該法人單位是一個統稱,它包括與建筑相關的所有單位,如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設備生產廠家、材料供應商以及建筑安全鑒定單位等,而這些法人單位在房屋建筑過程中發揮的效用以及產品的使用會對房屋的使用安全造成直接的影響,所以,在房屋建筑當中出現的問題必須要由他們來承擔,哪個方面出現安全問題,就要由哪個方面出面來承擔相應的責任。
政府部門主要負責房屋使用的安全的監管,房屋安全并不是單個部門可以承擔的,只有政府部門參與協調和監管,實現各部門工作的統籌管理,才能確保使用安全控制的質量,所以,應該在政府部門的工作當中納入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方面的內容,并針對這些內容建立相關的規章制度,進行合理的規劃,提升監管力度,只有如此,才能確保房屋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實施[4]。
應該將人力資源管理和機構設置方面的內容作為實現房屋使用安全管理工作有效實施的前提條件,并將相關的法律法規作為主要的保證措施,確保運行機制的長效性和常態性,包括房屋安全方面的預防機制,治理機制、危險監督管理機制以及相關的安全事故應急機制等。
房屋安全方面的治理機制主要是由房屋測評機制、修繕管理制度、加固改造管理機制以及專項維修管理機制等內容組成。
所謂危險房屋監管涵蓋危險房屋的檔案管理、監督示警責任、強制治理機制、公共救助機制、廢棄標準拆除機制以及專項改造機制等。
組成房屋應急管理機制的內容有,房屋的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災后重建管理、重建資金管理等[5]。
目前在城市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方面還存在著許多的不足之處,包括技術、經濟體制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問題都嚴重影響著房屋安全管理效用的發揮,因此,在對城市房屋進行安全管理的過程中,一定要對各方面的責任加以明確,加強行政管理工作,并通過相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確保管理工作的實施,以此來確保房屋使用安全管理的質量,使房屋建筑的使用安全得到有效的保證。
[1] 費畢剛,熊鐘淸,史雅楠,等.既有房屋使用安全管理現狀調研及對策[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5(12):3025-3026.
[2] 鄭勝藍,蔡樂剛,陳 洋,等.城市房屋使用安全管理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住宅科技,2016,36(1):53-57.
[3] 趙 朋.房屋安全管理現狀及對策探討[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6(13):23-25.
[4] 張新磊.城市房屋使用安全管理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房地產導刊,2016,8(11):146.
[5] 陳 偉.既有房屋安全管理現狀及對策[J].中國房地產業,2015,2(1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