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關工委常務副主任 段桐華
貼近青少年思想實際 堅持開展“五老”送法萬里行活動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關工委常務副主任 段桐華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關工委依靠廣大“五老”,開展送法活動迄今已近十年,深受各族青少年的歡迎,已成為我們的一塊響當當的品牌。
以宣講“兩法”為重點,以法律條文為依據,統籌兼顧,注重實效。在開展送法活動中,我們始終把宣傳《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作為重點內容和主要目標,《憲法》《民族區域自治法》《民族團結進步工作條例》等十幾部法律法規作為宣講內容。在宣講中,我們堅持做到“六個結合”,即:把社會、家庭、學校結合起來;把教師用法和職業道德修養結合起來;注重青少年學法、用法和思想品德修養相結合;青少年學法、用法和興趣愛好相結合;青少年學法、用法和有利身心健康相結合;青少年學法、用法和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
以“五老”隊伍為主體,以專家學者為骨干,典型示范,釋法明理。在各級關工委的動員組織下,廣大離退休老同志,尤其是老法律工作者、老教育工作者作為主力軍,積極參加到送法活動中去,涌現出了一大批教學嚴謹、作風扎實、不計報酬、愛心奉獻、令人敬重和信賴的“五老”宣講員。自治區關工委“五老”宣講團成員的平均年齡在66歲,最大的80歲高齡,他們不顧年邁,不辭辛苦,不求索取,頂嚴寒、冒酷暑奔波在南北疆送法活動中。我們在宣講中,注重典型示范,以案講法,講法學法,學法用法的形式,受到青少年的好評和歡迎。
以適應基層需求為目的,以解決未成年人實際問題為落腳點,“送”字當頭,重在落地。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牢牢把握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配合反分裂斗爭再教育開展送法活動。“五老”宣講員懷著關愛的心真摯的情,不怕艱辛,進社區、進村組,進校園送法上門。他們用新中國成立后和改革開放30年來新疆發展的巨大變化,用活生生的數據和形象的圖片文字,激發廣大青少年的愛國熱情,深入揭批“三股勢力”的反動本質,對增強青少年的政治鑒別力和反分裂、反滲透的能力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結合不同地域不同受眾的特點開展送法活動。我們注意考慮到最困難、最邊遠、最閉塞的鄉村牧區,不同民族教育對象的需求。到不同民族聚居的地區宣講時,配備不同民族的宣講團員,采用不同的民族語言授課。寒暑假進社區,冬閑時進農村。進學校宣講時,不影響學校的正常教學工作。交流示范,以上促下,結合著力提高基層“五老”宣講員素質開展送法活動。自治區關工委“五老”宣講團每到一地,即召開由當地教育主管部門領導、“五老”宣講團成員、學校校長、師生代表和家長代表參加的協調會,相互交流講課的需求和經驗,增強授課的針對性。自治區宣講團專家經常給基層宣講員講課,還把自己的講稿毫無保留地提供給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