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五老
他是一名有68年黨齡的老黨員,懷著對黨的事業的一片忠心,對青少年的一片愛心,背負著教育青少年的光榮使命,數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宣講傳播延安精神。
他拿出自己的積蓄,動員兒子們捐款,在自家小院耗時兩年多,建起一座延安精神陳列館,讓更多的青少年可以經常來這里參觀學習。
為了延安精神宣講更準確、生動、富有感染力,他頂著嚴寒酷暑,不辭勞苦,先后兩次沿著毛主席轉戰陜北路線采訪,足跡遍及7省20多個縣,訪問了近百名老紅軍,老干部、老黨員,走訪了中國歷史博物館和軍事博物館等多處革命史館。
25年來,他作巡回宣講報告3000多場次,受教育青少年和干部職工達百萬人次,行程達1.5萬公里。人們稱贊他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育百萬人”的革命老人,是黃河岸邊傳播踐行延安精神的楷模。

曹 凱
她是開國將軍甘祖昌同志的夫人。59年前,她追隨信仰,跟從丈夫,回江西省蓮花縣務農從教,無悔建設家鄉。
她為了青少年健康成長,不畏年高、不懼體弱,奔波于校園內外,活躍于街頭巷尾,忙碌于田間地頭,可謂傾心盡力。在88歲耄耋之際,她在社區開辟了“龔全珍工作室”。至今雖已93歲高齡,她依舊情懷不變,本色不改,堅持宣傳革命理想信念和新時代新變化。就連她自己都記不清,她去了多少個地方,講過多少堂課。
她用自己的行動贏得了江西乃至全國人民的尊敬,被譽為“永葆本色的將軍夫人”。2013年,她榮獲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受到了習總書記的親切接見。

龔全珍
“當年的浴血奮戰,才換來了如今美好生活。怎可不珍惜呢?”他和5位老戰友成立了關心下一代工作組,面向廣大青少年開展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革命傳統教育活動。他撰寫《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日戰爭》《解放大西南戰役》等53篇講稿共計57萬字,用真實生動的故事,感染孩子們。
他身體力行參加關愛工作,通過“希望工程”捐資助學達18.7萬元,幫助83名貧困生完成學業。寥寥數語,說不盡他和孩子們之間的感人故事,道不盡孩子們對他深深的愛。

魏 澹
他年逾古稀、精神矍鑠,清瘦的身影活躍在從大學到中小學、從機關到社區的講臺上。
他心有責任、勇于擔當,用真理和人格的魅力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年里宣講近1200場,聽眾超過20多萬。
他堅持原則、有諾必踐,站著講、脫稿講、不計報酬講,每每聽他的講座,總有人激情澎湃,總有人潸然淚下。
他心地善良、胸懷大愛,堅持扶危濟困、助弱幫殘,十幾年來累計向社會捐助40余萬元。
數據挖掘過程始于數據預處理,在數據挖掘過程中數據的預處理占據很很重要的地位[8],數據挖掘結果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數據決定的。在數據庫中數據是海量的,而且具有很多種不同的不可用的數據形式,這些數據會導致數據挖掘結果不理想,所以有必要預處理數據庫中的數據樣本。

王輔成
灰色布夾克、普通長褲、灰色旅游鞋,手里拎著一個裝滿救助資料的舊皮包,這是他的一貫形象。為了省下錢來幫助孩子們,他對自己摳到了極點。外出籌款,他住8塊錢一晚的硬板床。到人民大會堂出席活動,他穿的白襯衣是借來的。但是為了孩子,他又是那么的大方,有求必應。
他的善行義舉不僅影響了家人,也影響了社會上許多人。母親、老伴、女兒一直是他的堅定支持者。華北油田綠色家園、天津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等上百家社會組織上千人與他并肩奔走。
受資助的孩子大部分都成人、成才,又都懷著一顆感恩社會的心,圍繞在他周圍,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公益事業。受助成才的張勝利已資助了300多名貧困兒童,這正應了張勝利在求助信中說的,“將來像您一樣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

車志忠
她是一個88歲的老兵,一名老文藝工作者。從小失去母親,12歲參加了八路軍,16歲投入了黨的懷抱,找到了偉大的母親。演“黨的女兒”,做黨的好女兒,成了她幾十年來人生不懈的追求。
離休26年來,她義不容辭參加黨的活動、社會活動、公益活動,宣傳黨的優良傳統,傳播革命紅色基因。用親身經歷向青少年宣傳自己是怎樣成長起來的,戰友是怎樣犧牲的,鮮艷的五星紅旗是烈士的鮮血染成的……讓下一代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向青年學生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講述黨的恩情。
哪怕是在家庭遭受連續沉重打擊的時候,她也依然盡自己的一切所能,滿懷激情服務社會公益事業。

田 華
他與雷鋒一起入伍,同在一個班,同開一輛車,朝夕相處4年。參加關工委工作后,致力于向青少年講雷鋒故事、傳播雷鋒精神。18年來,他走遍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累計作報告2000多場,受教育青少年達200多萬人次。他一年有10個月在各地宣傳雷鋒精神,曾在講臺上暈倒3次。
他在全國范圍內擔任160多所學校的校外輔導員,通過書信、電話、網絡與外地的學生們溝通交流,郵寄雷鋒書籍、明信片、像章,鼓勵學生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一輩子學雷鋒。
他言傳身教,全家三代學雷鋒、做雷鋒。雷鋒是喬安山一家最親近的人。他給家人定了一條規矩,就是要像雷鋒那樣做人做事。

喬安山
他今年84歲,黨齡近70年,是上海市長寧區關工委報告團名譽團長。
他為使主題教育活動生動、有效,不顧年邁,經常放棄休息,查閱資料,擬寫講稿,并堅持帶頭宣講首場報告,并以自己堅定的理想信念、豐富的閱歷和無私奉獻的精神,聯系親身經歷,講傳統、講理想。
他從1997年開始擔任區青年馬克思主義讀書會指導老師,堅持與青年學生同讀書、同聽課、同討論、同參觀、同交流,以自己參加地下黨的斗爭和參加新中國建設的經歷與感受,與學員們共話“理想信念”主題,鼓勵學員們要堅定跟黨走的信念,增強對黨的感情,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立志做一名堅定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

李仁杰
他今年81歲,是淄博市周村區關工委常務主任。他退而不休,20年來自覺自愿盡義務,全心全意搞服務,樂在其中。
他團結帶領老同志組建了“五老”黨史國史教育宣講團、青少年普法宣講團、義務網吧監督團、文明禮儀教育宣講團、藝術團、千人合唱團等10個專業團隊,還連續5年每年拿出5000元救助貧困孩子。
他的報告材料自己寫,自己講;工作帶頭干,干就干好。為“五老”和青少年作報告,不看講稿能講2個多小時。聽過他報告人,都說講得生動風趣,入腦入耳,很受鼓舞。

李勤田
他15歲參加新四軍,后來負傷截去右下臂,成為二等甲級殘疾軍人。1952年,他走上革命傳統教育講臺,用殘肢向下一代“傳遞”紅色火炬。64年來,先后被70多所大中小學、幼兒園聘為校外輔導員,用一只左手寫下15萬字手稿,給青少年寫信4000余封,先后作革命傳統教育報告6000多場,聽眾達500余萬人次,并幫教“大墻內”失足青少年30多人,資助貧困學生10多萬元。
他在自家閣樓上花費4萬多元建了一個40平方米的“家庭微型革命陳列室”,將50多年來收集的革命史料和青少年寄給他的5000多封書信、賀卡等展示出來,為的是給子孫留下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
他說,我講的是戰友們、烈士們流血犧牲的故事,是在盡一個共產黨員的義務,也是一種責任。我要一直講下去,直到心臟停止跳動的那一天。

吳 成
他1960年和500多名鄧州青年應征入伍,有幸成為雷鋒的戰友。轉業地方退休后,他和老戰友們組成了雷鋒事跡報告小組。如今,雖都已是年過7旬的老人,但他們學雷鋒的熱情絲毫未減,傾情關愛下一代健康快樂成長情懷沒變。
他和老戰友們十幾年來作學雷鋒報告1300多場,聽眾達200萬人次,走進12省(市、區)48個縣市區;以弘揚雷鋒精神為主題編演節目,多年義務演出70多場,深受廣大師生和家長歡迎。
如今,學雷鋒的接力棒已經從500多名雷鋒生前戰友的手中,傳遞到千千萬萬的青少年和群眾手中。

宋清梅
他擔任延邊朝鮮自治州汪清縣關工委主任11年來,尋訪全縣105處抗聯戰跡地、177處烈士犧牲地和抗聯遺址,編纂《汪清英烈傳》等40余本、100多萬字抗聯書籍資料,協調修建77處抗聯紀念碑和遺址,建立烈士英名墻,建成汪清縣抗日戰爭紀念館,創辦“汪清英烈網”,策劃并組織拍攝抗戰電視宣傳片、傳記片20多部,到黨政軍機關、企事業單位和中小學校義務開展愛國主義教育82場、受眾12.4萬人次。
他組建“五老講師團”,開展“紅色鄉土文化進校園”主題活動,策劃舉辦11次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圖片展,在全縣中小學建立起“英烈班”“英烈中隊”。
他還籌措資金300多萬元,幫助1700多名貧困學生。

金春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