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安立
過去50年來,許多類型的癌癥患者五年存活率都顯著提升。
然而,我們距離找到癌癥的根治辦法還有多遠?
1971年,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對癌癥宣戰,發誓撥款1億美元研究癌癥根治辦法。他說,我們已經分裂了原子,送人上了月球,現在,攻克癌癥的時辰已到:我們要用同樣的努力,去征服這種致命疾病。
在我們對癌癥研究已經投入了數十億美元后,我們是否勝利了?根據權威統計,2016年被確診患癌的人,與20世紀70年代初的這一人群相比,10年存活的可能性增加了一倍。今天,69%的女性乳腺癌患者能存活至少7年,她們的存活率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已經翻倍。20世紀70年代,我們對付癌癥的主要武器是手術、放療和化療。今天,我們對付癌癥用的是高科技——機器人輔助、激光制導、分子尋靶等高精尖手段。
看起來,每周都有癌癥研究方面的新突破。英國癌癥研究會很自信地宣布,到2034年,75%的癌癥患者將被治愈。如此看來,再過不到20年,癌癥就將不再像今天那樣是致命疾病。癌癥是否正在被攻克?許多癌癥專家的回答是“差不多”,但他們對這個“差不多”究竟差多少看法不一。
一些類型的癌癥已經可以治愈。例如,幾乎所有睪丸癌都可被根治。自20世紀70年代初以來,英國睪丸癌死亡率已經下降了82%。對于許多髓性白血病(一種血癌)患者來說,新的生物制劑已經把他們的生存期從兩三年提高到正常壽命。但是,其他癌癥依然和50年前一樣致命。在英國排名第10的常見癌癥是胰腺癌,這種癌癥每年殺死9000名英國人。雖然10年過去了,但英國胰腺癌患者的兩年存活率依然只有1%。
考慮到癌癥不是一種疾病,而是超過200種,并且每一個癌癥病例都具有雪花片似的基因獨特性,那么戰勝癌癥這一任務就更是任重道遠。過去20年來,靶向藥物領域進展迅猛。這類藥物尋靶發現于特異癌癥的特定基因和蛋白質,但要想找到能對付所有癌癥的魔術彈,看來依然遙遠。
另一方面,“戰勝癌癥”究竟指的是什么?醫生在這方面的判定標準是,如果一個癌癥患者能無癌存活5年,就算被“治愈”。如果把這個標準改成癌癥患者100%無癌度過余生,那么征服癌癥之戰就只能算剛剛開始。
伊薩克教授是英國癌癥研究會學術女帶頭人。以她為代表的一些專家相信,基本治愈(或者說基本根治)癌癥應該是可行的目標。而要讓每個癌癥患者都存活,并且通過一系列療法控制他們的癌癥,這同樣是值得贊賞的現實目標。
伊薩克教授對最近在免疫療法方面的進展感到興奮。癌癥免疫療法,是指提升人體防御系統,并讓它攻擊癌癥的技術。對皮膚癌的研究,正在顯示可能戰勝癌癥的前景。伊薩克教授舉例說,經過利佛單抗和伊匹單抗等新型免疫療法制劑的治療后,有晚期黑色素瘤患者5年后依然存活。她說:“科學家正在加緊研發新型免疫療法制劑,雖然它們還不能治愈所有癌癥,但我們首次看到有晚期癌癥患者被它們治愈。這就很了不起。癌癥治療方面的進展將來自于多種途徑——從預防、手術和放療的進步到新型藥物。”
下面,我們將引領讀者去看一看可能被用來最終一勞永逸戰勝癌癥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