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圣明
溫嶺參與式預算從2005年至今已走過十年歷程。十年來,伴隨著我國預算改革的不斷深化和基層協商民主的不斷發展,參與式預算歷經試點堅持、穩步擴面、全面推廣、規范完善等各個階段,逐步興起并不斷走向深入。
2005年,溫嶺在澤國、新河兩鎮率先試水預算民主懇談,拉開了參與式預算的序幕,至2010年已在全市16個鎮(街道)全面推廣,2008年向上延伸至市級部門預算,2011年通過人大代表工作站的預算征詢懇談,2013年溫嶺市級人代會上開始票決部門預算,2014年市人大常委會嘗試預算績效評價,2015年又在市級人代會上試行預算修正議案。10年以來,櫛風沐雨,砥礪前行,精彩不斷,亮點紛呈,參與式預算按照“預算全口徑、監督全過程、參與全方位”的要求向縱深推進。
(一)預算全口徑
新預算法第五條明確規定:“預算包括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保基金預算。”[1]2013年,溫嶺市在原先以一般公共預算監督為主的基礎上,首次將社保基金預算提交市人代會審查,全面部署并試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以及政府性債務收支計劃。2014年,首次實現“四本賬”預算單獨編制并全部提交人代會審查。2015年,對提交人代會審查的“四本賬”預算進行分本表決,全體代表專門通過表決的方式,分別通過批準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社保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等四本預算的決議。
(二)監督全過程
從年初預算編制開始,到年中預算執行,再到年終決算,全過程監督。使“預算編制有審查、預算執行有監督、預算績效有評價”形成一個完整的循環體系。
1.會前四部曲
協商懇談。自2008年以來,一般在人代會兩個月前,舉行部門預算民主懇談會,采取分組懇談與集中懇談相結合的方式,就部門預算進行深入懇談,充分發表意見和建議,促使部門預算編制更加細化規范。
征詢懇談。自2011年以來,溫嶺市人大將部門預算送交各代表聯絡站進行征詢懇談,通過延伸預算協商觸角,廣泛征求基層普通選民的意見,進一步增加了懇談的廣度和深度。
初審票決。2014年以來,溫嶺市人大常委會每年圍繞市委市政府重點工作部署,選擇幾個部門,組織開展部門預算初審和票決工作。
項目審查。2009年,溫嶺市人大常委會出臺《關于政府重大投資項目監督的規定》,對每年新增的3000萬元以上政府性重大投資項目和重大前期項目,通過常委會會議逐個初審、表決并提出審議意見等進行監督。
2.會中四個“專”
專題報告。從2010年起,溫嶺市在人代會上恢復口頭報告預算制度。自2014年開始,每年在財政局局長作預算報告之后,專門安排要票決預算的部門主要負責人向全體代表作部門預算報告。
專題審議。從2010年開始,溫嶺市每年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期間的一項“重頭戲”就是審查預算,全體代表要花費三分之一以上的時間和精力去研究“把關”財政預算草案,專門安排半天時間,分代表團對部門預算草案進行“一對一”或“一對二”的專題審議。
專題票決。首先是票決部門預算。2013年至2015年,溫嶺市人大探索開展部門預算大會票決制,改變以往“一次性”表決通過預算的傳統做法。票決的部門預算數量從2013年2個,穩步增加到2014年、2015年各4個。其次為票決預算修正議案。這是人大行使財政監督權的重要途徑,也是規范和約束公共財政運行的一項核心預算權力。2015年3月,溫嶺市十五屆人大四次會議首次探索市級預算草案修正議案。《關于要求增加城鄉交通治堵經費的預算修正議案》經出席會議的363名人大代表無記名投票表決,最終以346票贊成、8票反對、9票棄權票決通過。
專題決議。從2015年開始,溫嶺市按照全口徑要求對提交人代會審查的“四本賬”預算進行分本表決。
3.會后四配套
預算公開。早在2008年,溫嶺市人大就著手將預算信息在網上公開。2013年,首次實現所有部門、鎮(街道)預算及“三公”經費全公開,并有35個部門決算及“三公”經費決算公開。2014年,全市資金總額達142億元的“四本賬”預算和所有83個部門、16個鎮(街道)預算、上年度決算以及“三公”經費預決算在網上全公開。目前,溫嶺市各級預決算已實現在溫嶺人大網、參與式預算網、溫嶺陽光工程網、溫嶺市政府門戶網站、各部門網站等“五網”聯動公開,并在報紙上公開部門預算已成常態。預算的公開透明,對政府預算的編制及執行帶來了積極影響,激發了公眾關注預算的熱情,提升了預算監督效力,推動了政府公共財政職能轉變。
專題詢問。2012年,市人大常委會把聽取和審議審計查出突出問題情況報告,同開展專題詢問等監督形式結合起來,成為我國地方人大一項創新之舉。
績效監督。2014年,市人大常委會分別組織召開服務業發展引導、美麗鄉村建設、技術改造3個專項資金(資金總額1.04億元)績效評價民主懇談會,促進政府完善相關政策及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目前,溫嶺市已初步形成績效目標審查監督、績效運行跟蹤監督、績效評價實施監督、評價結果應用監督、結果反饋公開監督等貫穿預算全過程的績效監督體系,成為人大加強對全口徑預決算審查監督的重要組成部分,推進了政府預算績效管理,提高了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優化了公共財政資源配置。
考核推動。從2010年起,溫嶺市委把參與式預算工作納入對各鎮、街道的黨建考核內容,考核分數為4分。自2014年開始,臺州市委對各縣市區黨建考核中,也將“推廣參與式預算”作為加強黨對人大工作領導的考核內容。通過強化考核,推動參與式預算不斷深化。
4.確立四原則
溫嶺市人大在多年參與式預算過程中,逐步確立了四大原則:一是預算沒有經過民眾協商的,不上人代會;二是重大項目沒有經過人大常委會審查的,不上人代會;三是編制的預算一定要提前發、看得懂,沒有做到的堅決糾正;四是人大代表和民眾的合理意見,沒有很好吸收的,政府要回去重新研究。
5.力求四到位
編制到位。現在已基本做到“政府早部署、原則早確定、財政早編制、每年有改進”。
培訓到位。通過組建陽光預算宣講小組到各鎮(街道)宣講培訓、邀請國內財政預算專家在市人代會預備會議之后作預算知識輔導等,強化對代表和選民預算知識的培訓。
審議到位。通過強化預算初審、分代表團專題審議等,使人大對預算的審議更富實效。
調整到位。通過推行預算修正議案、部門預算票決做法,促進政府及部門預算的修正和調整。
(三)參與全方位
參與式預算有句口號叫“只要有意愿,就會有機會”,意思就是公民只要想參與預算審查監督,就一定有機會。從實踐來看,不同公眾層面主要有六種參與途徑:定向邀請、廣而告之、隨機抽取、科學抽樣、代表征詢、媒體追蹤。這六種途徑,保證了公眾參與的廣泛性、代表性和有效性,使社會各界、各個群體都有機會和渠道圍繞預算發表意見、提出建議。譬如“自愿報名”,就給一些參與熱情高的“積極公民”提供了參政議政的機會。
“我叫葉滿河,是原溫嶺化肥廠的退休職工,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但最近5年來,我已5次走進市部門預算民主懇談即參與式預算。2010年1月,我在溫嶺日報上看到一則來自溫嶺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的‘邀請函:熱忱歡迎對政府預算感興趣、關心財政預算安排的公民踴躍報名參加‘部門預算民主懇談。我非常高興,當即報名參加了交通、建設兩個部門的預算民主懇談。
2010年1月17日,是我一生中難以忘記的日子,第一次以普通市民身份走進溫嶺市人大常委會部門預算民主懇談會。作為一名普通公民,也能管政府的錢袋子,我的心情是多么激動!凌晨4點,我就睡不著了,立即開燈,披上衣服,整理上午我要發言的材料。
上午我在交通部門的預算民主懇談會上,我結合當前老年人乘公交車難的問題,建議交通部門增加‘減免老年人乘公交車補助的預算。
下午在市建設規劃局的預算民主懇談會上,該局的領導正好坐在我的對面。我第一個握住話筒,面對領導說:‘物業管理是一門新興的產業,是關系到百姓安居樂業的事業。物業管理的質量優劣如何,直接關系到小區住戶的生活安康。因此,如何提高物業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至關重要。為此,建議建設規劃部門應增加物業培訓資金的預算安排,對物業管理人員進行培訓。
幾個月后,即2010年5月24日,我在《檢察日報》上看到我在預算民主懇談會上的兩條建議都有了回音。在市交通局預算中增加了‘減免老年人乘公交車補助50萬元,在市建設局預算中增加了‘物業管理培訓費5萬元,看來政府是尊重我們老百姓的意見的。”[2]
(四)溫嶺參與式預算成就與展望
拓展了公民政治參與渠道,使基層協商民主得到了廣泛有序發展。促進了人大法定職權行使,使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活力得到了進一步激發。提升了政府預算管理水平,使有限的財政資金得到了有效監督和使用。推進了黨委依法科學民主決策,使黨的執政理念得到了不斷深化。提高了全社會預算法治意識,使基層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得到了有益嘗試。
回顧溫嶺十年來的參與式預算實踐,有六大方面的突破開了全國的先河。
一是第一次組織和發動社會公眾廣泛參與預算協商討論,并且使民眾參與協商的結果體現到預算當中,將以往預算由少數人決定轉變為多數人參與決定。這方面的實踐已寫入新《預算法》第四十五條:“縣、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鄉、民族鄉、鎮的人民代表大會舉行會議審查預算草案前,應當采用多種形式,組織本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聽取選民和社會各界的意見。”[3]
二是第一次讓人大代表行使了預算修正權,使人大對預算有了實質性的修正和調整。
三是第一次開啟了真正意義上的預算辯論。現在鄉鎮人代會圍繞預算開展專題詢問和辯論已經蔚然成風。
四是第一次在人代會上建立了部門預算票決制。它為下一步預算分部門、分項表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五是第一次在縣一級全面公開了預決算及“三公”經費,推動了陽光預算。
六是第一次圍繞審計反映突出問題連續開展專題詢問,將查錯和糾錯“捆綁”在一起。
溫嶺的參與式預算改革,不僅僅只是局限于技術層面,更重要的是,它適應了時代與社會的轉型,代表了治理模式變遷的歷史方向。參與式預算對于推進基層民主、激活人大作用、轉變執政理念、改進政府工作等各個方面,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和效果。
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強對政府全口徑預算決算的審查和監督”“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實施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為我國預算改革繪出了路線圖。新預算法的出臺,標志著新一輪預算改革的時代已經到來。隨著我國“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深入實施,財政預算改革和民主法治進程的不斷加快,參與式預算必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未來溫嶺參與式預算的目標和方向,就是要讓有限的資金在黨領導人民治國理政中發揮應有的作用,讓政府的每一筆收入和支出都能置于陽光下接受應有的監督,讓根本政治制度最大限度地激發出應有的活力,讓黨的執政能力得到應有的提高。
注釋:
[1][3]《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2014年最新修正版),法律出版社2014年9月版,第30、43頁。
[2]根據2014年2月24日,北京大學法學院王錫鋅教授在溫嶺調研“協商民主與治理現代化建設”課題,作者在溫嶺市人大常委會組織的座談會上的發言記錄整理。
(作者單位:中共浙江省溫嶺市委黨校。本文系浙江省黨校系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2016年第十八批規劃課題“預算全口徑、監督全過程、參與全方位——溫嶺參與式預算十年成就與展望”之研究成果,項目編號〔ZX18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