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中小學辦學特色的研究,國內外都非常重視。資料表明,國外許多學校都有自己的學校教育哲學,其辦學特色的形成往往是在學校教育哲學指導下進行的,這種學校教育哲學有別于我國的學校發展指導思想,它是學校員工乃至于學生的共同教育信奉。學校教育哲學一旦確立,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就圍繞著它而展開。國外對辦學特色的研究,更為重視的是“特色”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滲透性,而不把特色看成是一種比較孤立的教育現象。
關鍵詞:學生書寫 教師批改 規范 優化
國內學術界對辦學特色問題的研究,總體上可用“熱情有余,理性不夠”八個字來概括。一些管理工作者談“辦學特色”,較為重視“特色學科”的建設,較少談及特色的滲透性。研究文章不少,但其中許多屬于經驗總結,對“辦學特色”內涵的挖掘不夠深入,缺乏理論提升。同時,“千校一貌,萬生一面”的現象還普遍存在,絕大多數學校缺乏個性。有關這方面的研究專著尚付闕如。追求學校特色是現代學校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必然要求。一所擁有真正特色的學校,就是一所個性化的學校。辦學個性化是學校的追求。因此,我校非常注重特色建設。把特色建設當作實施素質教育的突破口和抓手,并做到了常抓不懈。
一、課題研究的主要理論依據
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和發展,教師和學生對書寫的重視程度逐步淡化。學生作業書寫字跡潦草,特別進入中高年級以后,由于作業量的增加,多數學生只追求作業數量,忽視了書寫的質量,頁面臟亂差不堪入目。而教師的批改隨之也情緒化,好一點的作業整篇畫個對號,差的作業教師一怒之下畫個大叉。面對學生臟亂差的作業書寫和教師隨意的作業批改行為,我們無奈之余,更多的卻是在思變——嘗試以“學生作業的改革,強化學生的書寫和規范教師的批改”為特色,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二、研究內容
(一)教案書寫的改革
在有一定教學經驗的老齡教師和骨干教師中,暫停語文、數學兩科文本教案的書寫,進行了書頁批注式教案的書寫嘗試。為了避免教師走彎路,我們細化了教案書寫的項目,學校下發“關于書頁教案制作的指導意見”。在指導意見中分別對數學、語文兩個學科的書頁教案的書寫質量做了詳細的說明。
(二)規范學生作業布置,優化教師批改質量
課程改革的核心任務是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基礎教育的主要目標是教學生學會學習。我校嘗試學生作業的改革,目的是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導處要依據教學常規和落實作業的“五項要求”準備出臺了關于對學生作業的布置、作業的書寫和教師對學生作業的批改等相關內容的指導意見。要求教師嘗試執行,并在實踐中修改完善。
(三)教師作業批改
1.作業是學生辛勤勞動的結晶,不管作業量大小,教師在批改時都應精批細改。學校對教師下發“關于作業批改的指導意見”。以強化教師規范化批改為重點,增強教師的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全面提高每個學生的學習質量。
2.要求教師由傳統的集中批改向課內隨機分散批改過渡。學生完成作業后教師盡可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批改,及時向學生反饋作業情況,避免因錯在學生腦子里停留時間過長而打下不良“烙印”,以致造成糾錯的反復性與艱巨性。
三、研究的方法
(一)作業布置和書寫
語文預習:教給學生預習方法,強化學生預習習慣。3~6年級學生以語文學科的預習為切入點,從原始在本上書寫預習筆記的作業方式,向書頁批注式預習過渡。最終做到:學生有強烈的預習意識和良好的批注習慣。為把此項工作落到實處,我們制定了“語文學科學生預習方法的指導意見”。在指導意見中分別對字、詞、句、段如何預習,怎樣書寫批注,提出了詳細的要求。實施過程中我們召開了語文教師的調研會,查擺學生在預習中的問題,進一步修改和完善了《語文學科學生預習方法的指導意見》。目前,學生的預習雖然還存在參差不齊的現象,但中、高年級學生基本上都形成了預習意識和預習習慣,實現了起步階段的目標。
數學作業:整合數學課內外作業本的種類。3~6年級取消了課內每周兩次的算草本簿。與課外練習本“合二為一”。目的就在于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為了不降低學習標準,我們制定了《關于作業布置和書寫的指導意見》。首先,我們把單元測試卷子作為訓練素材,從書寫數字和運算符號的訓練開始切入,要求學生書寫的數字要飽滿,運算符號要規范,特別數字“O”不能越寫越小。這一項訓練不但要求高、難度也特別大。當學生對數字和符號的書寫有了一定基礎后,我們又把學生的數學練習本作為訓練項目。要求教師從常規開始訓練,對學生作業頁面格式進行改革,廢除傳統的千篇一律的老八格和十六格。步驟多的題就用大的格,步驟少的題就用小格,科學、合理的使用紙張。以此為基礎,指導學生控制好書寫的內容,縱、橫書寫方式由學生自己確定,給學生自主選擇的空間。
(二)作業批改
作業批改是教師示范作用的載體,既要嚴肅對待,又要嚴格要求。所以,在批改過程中要特別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把師生間的平等、尊重、關愛的感情,傾注在批改符號的書寫上。我們培訓教師從書寫批改符號入手,先對批改符號“√”“×”的大小做了統一的規定。然后針對在什么位置畫“√”,在什么位置畫“×”最恰當,進行了多次、反復的研究培訓。教師在一次次的重復訓練中,做到了批改符號不托字、不壓字、大小勻稱,上下排列盡量整齊和諧。
四、結語
多年來學校教學管理始終以常規管理為不變的主線。雖然目標明確,思路清晰,發展比較平穩,但是平穩之中缺乏激情,常態之下缺少創新。學生書寫和教師批改這一特色項目的形成,使全體學生受益,特別是5-6年級的學生基本上都具有行款設計能力。我們的出發點是面向全體學生,一個都不放棄,不拋棄。但是,學生放學后,教師沒有單純的時間給特困生補習,只能利用中午的休息時間。這樣做不但減少了教師的休息時間,也限制了部分學生的課外活動。
參考文獻:
[1]汪邵青.重視作業批改過程挖掘潛在教育價值[J].江蘇教育研究,2014,(02).
(作者簡介:高長太,碩士,吉林豐滿經濟開發區實驗學校校長兼黨支部書記,研究方向:中小學校特色辦學、教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