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娟
對于大多數中國孩子來說,英語是他們最耗費精力,最難學的一門學科。為什么會造成這樣的原因呢?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忽視了學習它的一個重要步驟,那就是學習英語中的第一步“聽”。現在許多家長和學生已經認識到英語必須講出來,但他們忘記了,不聽準,又怎能讀準,將對呢?所以針對這一現象,結合我從教以來的一些訓練策略,談談我的做法和效果。
我在每一節課前讓學生聽五分鐘的英語。內容可以是小故事、笑話、或是一段文章截取。聽完以后讓每一個同學都用幾句話概括一下所到的內容,并且針對一些基礎弱的同學提出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讓他們回答。這樣,每一個學生都有任務,不被忽視,又能回答上問題,也調動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也為孩子們敢于開口講英語,為他們歇息英語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每周讓學生唱一首英語歌曲,甚至是英語兒歌,讓學生在輕松沒有顧慮的心情下聽和講。每周五都要進行評比,以小組為單位,獲勝組不僅加分,還會有小禮物,雖然不多,但孩子們對這份榮譽卻是相當看重。每組同學都是強弱搭配,強的同學帶弱的同學。應為是以小組為單位加分,所以,全體同學積極參與,怕拖小組的后退。課下都進行充分的準備,不會的同學也積極詢問,我也會及時給與表揚,并且給所在小組加分。這樣一下子把學生調動起來,爭先恐后到前面將,口語表達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課堂單詞的提問形式上,我也進行了一個小的改革。改變了以往只是聽寫,老師判一下。看看書寫對錯就過去了。我采取各小組用一分鐘口頭回答問題,不僅要拼得對,而且讀音還要準才能得一分,否則扣一分。這樣,大大刺激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每個學生都盡力去背,去讀、怕失分,小組落后。提高了單詞背誦的質量。單詞讀準了,句子自然就好多了,久而久之,聽力也得到了鍛煉。在課堂上學生編對話進行表演時,為了訓練學生的聽力,讓下面的同學認真聽,讓學生表演的小組進行挑錯,包括發音,語法的錯誤,甚至還包括情節設置的方面的不合理之處。這也極大地訓練了學生的聽力。也讓學生們在編對話時注意到很多細節的東西,為學好英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還動員和引導學生課下看英語原版電影,不要看漢語版的。剛開始看時,孩子們抱怨聽不懂,眼睛盯著屏幕不敢動,看一會以后就很酸、很累。每當這時,我就鼓勵他們堅持,不用急。可以每天少看一會兒,不用看完一部,能聽懂多少看多少,時間久了,孩子們看出了興趣,也為了能看懂更多的英美大片而主動的去學習英語單詞,短語、句子和語法。學生是主動去學,而不是被迫去學。效果也自然好了百倍。每天都是高高興興的學,而不是愁眉苦臉的學。看到孩子們能聽懂許多英語句子,我和他們一樣欣喜。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們的聽力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很大一部分孩子已經能聽懂對話中的主要內容,也了解了一些西方人文文化。對英語的學習也有了極大的興趣。英語對他們來說也不是難啃的骨頭了。學習英語成為他們的樂趣,不再是噩夢。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青岡縣青岡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