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志航
摘要:小學生在英語課堂上“插嘴”說中文是英語非母語的自然表現,更是學生張揚個性的最佳途徑,也是教師展示才華的真實平臺。教師要學會在等待中給學生留有時空;在傾聽中升降教學目標;在贊美中關注學生成長,引導學生適時、有效、有質量地“插嘴”。
關鍵詞:等待 傾聽 贊美 適時 有效 有質量
課堂上學生隨便“插嘴”是一件令許多教師都非常頭痛的事情。而新課程改革提倡給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民主、快樂的學習氛圍。學生可以在課堂上肆無忌憚地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想什么時候說就什么時候說。英語課又有其特殊性,由于英語不是母語,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差,小學生的詞匯有限,因此在課堂上便可以假借名義大說中文。面對學生有意、無意、有效、無效的“插嘴”,教師又該如何將學生及時地引回到自己的教學內容上來,或是抓住學生瞬間的靈感,迸發出新的課程資源。
一、“插嘴”的定義和分類
“插嘴”原意是指加入談話(多指不合宜地)。課堂上,孩子們不舉手,不經老師同意,甚至是不站起來想說就說的言語行為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插嘴”。它主要分為有效“插嘴”和無效“插嘴”。有效“插嘴”是指與教學內容或討論話題相關的學生言行。而無效“插嘴”是指和教學內容無關、風馬牛不相及的話語。借用現在很時髦的一個電影學詞匯就是“無厘頭”。面對有效或無效的“插嘴”,我們都不能遏然地制止,而要學會用肯定的語言、親切的目光善待這些“插嘴”的學生,并因勢利導,做到引而不牽、放而不縱。
二、教師要允許學生“插嘴”
(一)“插嘴”是新型師生關系的體現
傳統教學的“問答式”、“說聽式”教學,教師是課堂的主宰者,課堂成為教師的“一言堂”;學生不敢越雷池半步,只有先舉手再發言、只有經過老師的同意才可以發言,課堂上一般不會出現“學生插嘴”的現象。然而,新課程倡導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倡導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合作者、研究者,在這種寬松、融洽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學生插嘴”現象的產生是合情合理的、無可非議的,它不是“亂”、而是“活”,它是新課程條件下的教學景觀。
(二)小學英語學科的特殊性
英語是非母語,我們不能指望學生像在語文課上一樣說出華美的詞藻。面小學教師生剛剛接觸英語,本來就要從ABC、apple、banana、 How are you?這些簡單的日常用語學起。因此,當老師提問What color is your bag?學生回答“粉紅色”也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教師剛好借此機會引出pink一詞。即使到了高段,學生的詞匯也還是很有限且缺乏系統的語法知識,不能正確、完整地組織句子,繼而用中文代替。教師也要理解寬容的對待,多表揚,少批評,并幫助學生用正確地英語回答。
(三)學生張揚個性的最佳途徑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它要求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生的個性,關注學生個性的差異,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張揚自己的個性,展示自己的智慧與才華。學生插嘴是學生自我實現個性張揚的最佳途徑,因為學生是在一種沒有約束、沒有負擔的教學情景中產生的"插嘴",這種個性的張揚是真實的、積極的、有意義的,它是學生的直覺、頓悟和靈感而迸發出來的創新性思維。
三、引導學生如何“插嘴”
(一)適時“插嘴”
在師生對話的課堂里,孩子們可以自主“插嘴”,但自主“插嘴”不是自由“插嘴”,也不是隨意“插嘴”。如果你“插嘴”,我“插嘴”,大家七嘴八舌,即便有精彩的插話,也會淹沒在嘈雜聲里。一個恰到好處的“插嘴” 既是個人的自主表達,又不影響大家,而且在本質上還是為了更好的對話。只有這樣的“插嘴”才能成為課堂對話的亮點。但“插嘴”和“先舉手后發言”不同,它是自主的、靈活的,因而“插嘴”的時機是不易把握的。作為課堂對話的主體之一的孩子,一定要把握時機,學會適時“插嘴”。在師生對話的過程中,一方面老師要提醒、幫助孩子們有意識地學習、把握“插嘴”的時機;另一方面,老師對“插嘴”的合理組織也將引導著孩子們漸漸學會適時“插嘴”。
(二)有效“插嘴”
在平等、民主的課堂氛圍里,孩子們的“插嘴”可以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里,他們的思維可以自由馳騁、自由發散。但“插嘴”不應是閑聊,“插嘴”時思維的發散也不能是任意的,而必須由一個“點”向四周發散,這個“點”就是師生對話的主題。離開了主題的“插嘴”是不著邊際的胡亂打趣,是毫無意義的無效“插嘴”。因此,孩子們要圍繞主題,學會有效“插嘴”,而我們老師也要學會適時引領孩子“插嘴”時思維和話題的走向,這樣,他們的“插嘴”才會變得更加有效、優效。
(三)有質量地“插嘴”
“插嘴”是孩子們直覺、頓悟、靈感的自由噴射,有質量的“插嘴”不一定非要經過深思熟慮,但也絕不是不假思索、倉促對話。那些缺乏傾聽和思考的“插嘴”往往是低質量的、不精彩的。比如說有一些孩子不等別人把話說完,也根本沒有認真思考,就急著發表自己的見解,結果常常是說不周全或是漏洞百出??梢浴安遄臁辈⒉坏扔诳梢圆灰獌A聽和思考,相反,只有認真地傾聽和思考才能激活過去積累的相關知識、體驗,才能在猛然間閃出智慧的火花,蹦出有質量的、高質量的“插嘴”。因此,我們在允許孩子們“插嘴”的同時,仍然要引導他們學會傾聽和思考,也就是要引導他們學會有質量地“插嘴”。
新課堂也不再是教師獨舞的樂池,而是師生對話、交往、互動的舞臺,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不斷推進的過程,這個過程既有規律可循,又有靈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預測性??傊?,當我們面對學生的“插嘴”時,可采用有效的策略,把無效的資源“移花接木”,轉化為有效的資源,讓有效的資源“錦上添花”,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2]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英語教學的發展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4]張正東.英語教學的現狀與發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浙江省永康市人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