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瑛
摘要:學習與其他一切事務一樣,其興趣相當重要。哲人說萬事有了良好的開端就有了成功的一半。這良好的開端中就包括著為事的興趣。作為教學,建立學生之學習興趣當是十分重要。本文從充分激發學生歷史學習興趣的思考,對人們有著許多可借鑒之處。
關鍵詞:歷史學習 興趣激發 策略思考
我們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初中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不是十分的濃烈,學生學習興趣的不濃,并非就是學生所固有的,有著比較復雜的后天原因乃至相當不利的背景影響。如大環境可以說就是整個社會對歷史教學的不予重視,導致學生也就產生不了歷史學習的興趣。對此,作為歷史教師是不能對此就是消極的等閑視之,應當比較積極地探尋充分激發學生歷史學習興趣的路徑
一、充分激發學生歷史學習興趣需以充分積極從教為前提
也許人們會對這樣的話語持有比較懷疑的態度,其實并不要去懷疑。我們在平時的歷史教學中,某些意義上講其勁頭不是很足。主要表現在課堂教學不是比較能夠以良好的氛圍建設去推進教育教學的活動,學生能夠自學的多以學生去看書為主,學生不能夠自學的也基本多以教師的講授為主,然后再讓學生去背背相關的歷史知識。這樣的教學能夠說明我們在比較積極地從于歷史課程的教學?捫心自問,當是完全意義上的不可能。所以,筆者始終這樣以為,要想讓學生能夠具備學習歷史課程的興趣,那教者自身首先就得以積極的情懷去從事著自己的學科教學。如在教學時,可以將比較簡單的教學情境予以一定意義上的形象生動化。雖然從相關意義上說有些大可不必,但有時還是感到比較值得的。讓學生去了解相關的歷史現實,我們可以通過諸多的歷史故事去激發學生之了解的興趣。對這些歷史故事,我們可以力劈自身的講解、陳述,而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去予以比較形象意義上的呈現?,F在的課堂教學,人們都比較現實地運用著微課程的形式,應當說這是一個比較理想的辦法。歷史性的故事如果能夠在教者自身的努力下,再現著相關的歷史現實,學生將會是那樣的喜聞樂見。再現歷史性的故事,可以是圖像,也可以是畫面,更可以是圖像畫面比較完美的組合再加上語言文字的解說,那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也就會比較完美地建立起來。
二、充分激發學生歷史學習興趣需以充分了解學生為前提
初中學生已經不就是小學生了,其思想已經顯得比較復雜起來,在歷史學習的興趣上是我們所不能去比較簡單意義上就可以掌握得到和得了的。雖然學生在課堂上的相關表現是我們歷史教師所無可挑剔的,但學生是否就是那樣的心甘情愿地接受我們的教授,甚至就是那樣比較全身心地參與到歷史學習的活動中來?從平時的教學去思考,還當是完全意義上的不能。對此,我們所應當做出的思考當是,學生歷史學習興趣的激發需要在比較充分了解學生的前提下進行。說句比較實實在在的話,學生已經知道某些瓜的苦,而你卻大肆宣揚其瓜是如此意義上的甜,學生能夠去接受嗎?則應當就是絕對意義上的不能。建立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還應當多去了解學生在歷史學習上的困惑。學生學習歷史上的困惑應當還是比較多端的,有些困惑是我們已經學習的相關歷史,如在相關的歷史教學中,學生對一些歷史問題存有一定的疑惑,自己的主觀判斷并非就是課堂學習中所得出的結論;有些困惑則來源于社會對一些歷史問題的認識。作為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活動前,多了解學生,也多了解著學生,那課堂教學中多去提及學生之存有困惑的話題,甚至就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多引導學生進行比較理想的排憂解難,那學生在學習歷史的課堂則會是那樣的興趣黯然。不僅僅就是這樣,而且也完全可以產生積極探求的興趣。如在具體的歷史教學活動中,將相關的歷史內容經過自己的思考后創設出學生能夠接受的歷史情境,使學生感受到歷史上出現的矛盾和糾紛就是那樣的不平常,從而產生了解歷史和探尋歷史的愿望。
三、充分激發學生歷史學習興趣需以努力挖掘資源為前提
歷史課本,作為教材不可能去涵蓋著歷史,所呈現的教材內容也只能就是全部歷史的一個濃縮的餅干。歷史教材對相關歷史事件的介紹,一般都顯得比較簡潔,給學生不了生動形象之感。歷史教材對相關歷史事件的介紹,一般也顯得比較抽象,給學生不了比較具體的感覺,形成不了學生比較實實在在的感悟。歷史教材對相關歷史事件的介紹也比較局限在相關的時段,由于學生所缺乏的是相關歷史方面的常識和閱歷,那學生也不可能對相關歷史產生感悟的興趣。從這個意義上講充分激發學生歷史學習興趣需以努力挖掘資源為前提,努力挖掘資源,并非就是比較簡單的歷史內容的搜集和羅列,而應當與相關歷史現實意義上的密切聯系。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心,隨著新課程標準的不斷實施,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核心的課程教學設計已經成為人們所追求著的理想目標。從這個意義上講,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建立,應當注重學生學習歷史知識過程,應當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諸如此類的教學問題,都應當在我們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得以比較妥善的解決。充分激發學生歷史學習興趣需以努力挖掘資源為前提的興趣激發,也應當體現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學會學習。如我們都挖掘并設計那些可以鼓勵學生在學習時進行獨立思考和交流合作的學習內容,以此促進學生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多發現問題,多提出問題,多在分析問題基礎上形成比較自主性的解決認識歷史問題的策略,進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不僅僅就是學生當今學習能力形成的問題,還應當就是逐步養成探究學習興趣和習慣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葉瀾.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論中小學課程改革深化[J].教育研究,1998,(09).
[3]肖川.教育的使命與責任[M].岳麓書社,2007.
(作者單位: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