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淑霞
摘要:在小學教學中,數學是其中的必修課程,對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著非常大的幫助。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學習的初級階段,再加上小學生活潑好動的性格,如何在教學中吸引到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成為許多教學工作者研究的重點。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展開探討,希望通過研究,能夠對當前的教育產生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 問題情境 策略
小學生正處于學習的初級階段,各方面的能力都處于發展的初期,此時良好的教學方式能夠非常有效的提升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而創設有效問題的情境教學方法應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之中,能夠很好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思維,對小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培養起到非常大的幫助作用。但是在當前的實際教學中,受到我國應試教育的影響,其在具體的應用中表現出較多的問題,對學生的學習產生較壞的影響。
一、創設問題情境的原則
小學數學創設問題情境的教學中,應當對創設的問題情境做出一定的限制,保證所創設的問題情境能夠對學生的學習產生幫助。
(一)針對性
通常情況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都是在新課程開始的時候,希望通過問題情境的設置能夠對學生的學習加以引導,讓他們能夠圍繞著該問題情境去思考和研究,自己通過對新知識的學習和了解然后找到該問題的正確答案,從而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于該知識點的印象,提高了教學的效率。但是在其中應當引起重視的是教師設置的問題情境必須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學生在通過對新知識的了解之后,能夠從中找出正確的解題思路和答案。否則所設置的教學情境起不到任何的效果,還有可能會對學生的自信心造成打擊。
(二)趣味性
小學階段的學生大多都活潑好動,對于自身的控制力較差,在教學中經常出現學生的注意力不專注的問題。為此,在開展問題情境教學時,應當增加問題情境教學的趣味性,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保持精神高速集中的狀態。
(三)層次性
數學這門學科具有較強的層次性和知識性,在進行問題情境創設的時候,應當考慮到問題的層次性,能夠通過一個知識點引入到另一個知識點上面,讓學生在研究的過程中能夠了解和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二、小學數學教學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為保證創設有效問題情境教學能夠發揮出更大的作用,需要采取一定的策略。
(一)實現問題情境生活化
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內容相對比較簡單,都是我們生活中必須使用的數學知識,在教學內容上具有實踐性。這也為我們開展教學內容的生活化改造提供了基礎和前提。這些小學數學的知識直接教授給學生的時候,由于學生的抽象思維還沒有完全建立,學生對那些抽象的問題的認識還缺乏必要的理解和認識,將這些理論知識的抽象問題使用一些生活化的案例進行鋪墊,從具體到抽象,從簡單到復雜,這就符合了小學生認識事物的一般規律,也是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提升的前提和保證。因此教師需要對教材中平時學生反映比較強烈的問題,加入大量的生活化的案例,從具體的問題開展講解,在學生對這些具體問題有所認識之后,教師在進行相關概念、公式、定理的講解。在三角形面積的教學中,學生對這一問題的解決存在一定的畏難情緒,需要引入更多學生熟悉的例子進行教學,紅領巾是小學生最為熟悉的東西,紅領巾就是三角形的,在講解三角形面積的時候,從紅領巾為切入點,從生活中的例子入手,實現學生對三角形面積求解的感性認識。在方程的認識教學中,可以從學生比較熟悉的天平入手,方程實際上就是需要在等號的兩邊實現數值的相等,將方程這種比較抽象的數學問題轉化為天平,從天平的角度認識方程的意義,就是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生活化。
(二)設計情境融入實踐環節
教師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就是說教師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理解相關知識的重要性。在設計問題情境過程中,教師應有與生活聯系的實踐教學,實現學生參與小學數學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對數學問題的理解和認識。生活化的實踐教學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同時在學生理解相關問題上有著很大優勢,理論聯系實際,是學生對抽象問題應用實踐上的再認識,是認識上的一種升華。具體來說,可以將學生分組不同的小組,將相關的教學內容設置出一定的問題,讓小學生實踐操作,從而得出最終的數學結論。例如,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中,教師可以準備一些平行四邊形紙片,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將這些紙片交給學生,讓學生分析一些怎樣求解這樣四邊形,在交給學生這一實踐任務的時候,教師需要進一步引導學生對已經學過的長方形面積的認識,引導學生將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這樣就可以得到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底邊乘以高。這種實踐操作的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獨立思考、動手的能力,學生對學習的有效性有所認識。這樣可以進一步提升他們對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有效認知。例如,在小時、分鐘、秒的教學中,如果硬生生的將小時、分組、秒的相互之間關系交給學生,他們接受起來相對比較困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融入生活化的設計,將黃梨設置為秒,蘋果設置為分鐘,芒果設置為小時。設60個黃梨等于1個蘋果,60個蘋果等于1個芒果。這樣就可以抽象的小時、分鐘、秒的相互轉化問題變成了黃梨、蘋果、芒果之間的轉化問題,這些水果是小學生常見的東西,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進一步化解教學的抽象性,實現更加貼合實際的教學需要。
(三)過程評價的融入
小學數學問題情境教學水平的提升在最終的試卷上體現不是很明顯,需要從平時的問題情境教學過程中,不斷給出相關的評價,才能更加客觀、全面的掌握學生的數學知識了解情況、相關數學思維的認識情況。過程評價就是一種將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評價設置到平時的練習之中,將學生參與問題情境教學的積極性、對教學知識點掌握程度等設計到評價量表之中,這樣就可以實現學生學習能力的有效掌握,同時這種客觀、全面的評價方式可以倒逼出學生參與數學問題情境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結束語
總之,問題情境教學是一種十分高效的教學方式,在數學教學中采用科學合理的應用策略,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帶來巨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許曉娜.小學數學創設有效情境教學的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2]林麗錦.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2016,(09):79-80.
[3]郭成,陳紅.試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有效策略[J].課程·教材·教法,1999,(09):48-52.
[4]于清華,張文利.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1,(09):143-144.
[5]王慶兵.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影響因素微探[J].讀與寫,2012,(08):216.
[6]崔玉平.淺析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A].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第四屆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論文集[C].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