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坤
(北京市南水北調南干渠管理處,北京 102600)
北京市南水北調南干渠工程保護現狀及措施建議
田 坤
(北京市南水北調南干渠管理處,北京 102600)
南干渠工程是北京市南水北調配套工程重要組成部分,其平穩運行直接關系到北京城南地區400萬人口的飲用水安全,現南干渠工程已經安全平穩運行2年。文章通過工程運行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結合現有管理經驗,重點從法律支撐和技術支撐兩個方面提出建議。
南干渠工程;保護現狀;管理措施;建議
到2020年,北京將形成以兩大動脈、六大水廠、兩個樞紐、一條環路和三大應急水源地構成的“26213”供水格局,實現本地水、外調水、地下水聯合調度[1-2]。南干渠工程是“一條環路”中重要組成部分,目前主要承擔向北京城南地區400萬人口的供水任務,擔負著河道應急補水功能。將黃村水廠、新機場供水,與廊涿干渠連通,南干渠工程安全平穩運行直接影響到京冀地區供水安全。從2014年10月試通水運行至今,南干渠工程已經安全平穩運行2年。南干渠工程除閥井附屬設備設施在地面上之外,其工程主體均為暗涵隧洞工程,埋深距離地表 5~30m不等[3-6]。
南干渠工程隧洞長38.16km,地處大興區和豐臺區。涉及大興區的黃村鎮、舊宮鎮、西紅門鎮、亦莊鎮、瀛海鎮等20鄉鎮和豐臺區的花鄉鎮、大興灌渠鎮、盧溝橋鎮、宛平辦事處等4個鄉鎮。周邊處于城鄉結合部,工程沿線復雜的用地現狀,對工程運行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對工程本身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通水至今,南干渠管理處作為南干渠工程的運行管理單位嚴格執行北京市南水北調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下達供水任務,累計向郭公莊水廠供水水量約為2.8億m3、向北京市大興區堿河補水水量為0.04 億 m3。
截止2016年年底,南干渠工程被圈占的閥井有17處,較2015年圈占閥井數量增加了3處。圈占方以農場、物流、木材廠、駕校、村民等,其圈占用途以生產經營、居住、堆放垃圾、修建辦公樓、修建宿舍樓、停車場、種植樹木等。
南干渠工程全線占壓及違建事件頻發,截止2016年年底,隧洞工程管涵上方壓占事件從數量、面積和承重上均有增加的趨勢。壓占數量從2015年3處漲至了2016年8處;某處閥井周邊垃圾山高度從2015年的8~10m,漲至了2016年的8~30m;壓占種類也多樣化,有垃圾、建筑棄土、辦公用房、物流庫房、停車場、貨物堆放等。
隨著大興區和豐臺區建設速度的加快,建筑垃圾隨意傾倒也影響了南干渠工程正常運行。南干渠工程沿線閥井內外和分水口進場路均有被建筑垃圾堵路口的現象發生,為了保障工程日常巡查及維修養護工作順利開展,必須及時清理垃圾。
北京市南水北調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已經出臺了《穿(跨)越北京市南水北調配套工程項目管理辦法(試行)》和《其他工程穿越跨越或鄰近北京市南水北調工程設計技術要求(試用)》,大部分實施穿跨越南干渠工程的建設單位或產權單位能夠提前辦理穿跨越工程相關手續,但部分現場施工單位在未對其施工段開展安全評估之前擅自施工。
因南干渠工程全部為地下管涵,工程完工后,除必須設置的閥井須占地外,其余占地全部歸還給當地村鎮,未修建閥井與社會道路連接路等附加設施。目前,周邊占地用地情況復雜,主要以大型倉儲、木材廠、垃圾收購站、工業廠房和物流為主。其生產經營活動都可能對工程運行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對工程本身存在安全隱患。
南干渠工程淺埋暗挖段為左、右雙線供水工程。設計理念為一備一用;而郭公莊水廠接水管道僅與南干渠工作右線連接,左線尚未施工,導致其一備一用功能無法實施,降低了抗突發應急處置能力。因郭公莊水廠為單一水源,只接水南來江水為其供水,為保障郭公莊水廠不間斷供水,導致南干渠工程不能定期檢修。
區別于北京市內其他隧洞工程防水設計理念,南干渠工程盾構段采用排水理念設計,為北京市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創新設計[7]。南干渠工程盾構段隧洞圓涵在一襯、二襯之間沒有設置防水層,地下水滲入一襯的外水內滲和隧洞內南水北調水滲入二襯的內水均通過排水隔離層匯入工程沿線24處排氣閥井內的集水井。每日抽排水,也是南干渠工程日常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工作,但因南干渠工程無巡線路,導致其工作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
(1)在南干渠工程項目批復時,沿線排氣閥井和排空井僅考慮井為永久占地,沒有建設井位與社會道路之間連接道路。工程管涵上方和閥井周邊的土地隨著工程建設進程結束,先已均退還給當地村鎮。因工程區域路網規劃,且考慮路網規劃的現實不能滿足近期工程管理維護的需要,為目前工程巡查留下諸多不便。
(2)隨著大興區和豐臺區建設速度加快,建筑垃圾日益增多,盡管隨意傾倒建筑垃圾違法,但是許多夜間行駛垃圾外運車輛司機依然違法隨意傾倒垃圾,多次造成南干渠工程分水口進場路被建筑垃圾堵塞;閥井永久占地被垃圾堆積。
(3)在工程保護管理中,南干渠管理處無執法資格,且目前尚無相應的法律法規可以憑借。當在管涵周邊發現危害工程安全的行為時,只能對建設方加以勸阻,然后電話通報當地土地巡查科,請其出面協助解決,執法效果往往達不到預期目的。
(4)南干渠盾構段隧洞工程采用排水理念設計,在一襯、二襯之間沒有防水層,兩襯之間積水匯入集水井,在工程日常管理過程中需每日進行抽排集水井內積水,防止積水涌入閥井內部,腐蝕閥體。其中有2處排空井和11處排氣閥井離社會道路較遠,排水泵、管線、發電機、車輛等設備無法進場,導致排氣閥井內積水不能抽排、排空井也不能正常發揮既定功能排空主管道,這將直接影響工程安全及供水安全。
(5)相關工程配套設施有待于進一步完善。工程無連接路導致大型搶險設備無法直接到達現場,降低了快速處置突發應急事件的能力,造成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郭公莊水廠接水配套設施建設速度制約了工程抗應急風險能力。
雖然南干渠工程沿線40處排氣閥井有39處無人值守,5處排空井有3處無人值守,但南干渠工程安裝了自動化監控系統,對閥井地上、地下附屬設備設施24h監控;同時,安裝了閥井內部監控系統,,實現井內溫度、濕度、水位、紅外、震動的實時監控,發生異常情況時隨時報警,覆蓋了南干渠工程重要管理設施(調度中心、分水口、閥井和排空井)。
嚴格執行日常巡查制度。做到每日對沿線進行巡查,對全線閥井、排空井及其他工程設備設施進行全面巡檢,確保影響工程安全的行為能早發現、早制止、早處理。發現及制止在工程保護范圍內施工動土、占壓管線、圈占等危害工程安全的行為40余起,有力保障了工程安全。
建立聯動機制,加強協作配合。按照“統一協調、分級負責、多方聯合”的原則,我處積極與轄區公安機關、屬地政府、城管等多部門進行接洽、會商,加強溝通聯系,建立聯動機制,形成執法合力。
為增強轄區群眾節水護水及保護南水北調工程的意識,在世界水日、中國水周時期,舉辦了主題為“千里江水潤京城,惜水節水我先行”的宣傳活動;聯合小學開展了主題為“千里江水潤京城,惜水節水我先行”的宣傳活動。加強了南干渠管理處與市民的交流,增強了群眾與南水北調的情感,提高了市民節水及保護南水北調工程的意識。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中規定,對于社會道路與南水北調供水工程永久占地之間通行,相鄰產權方應當予以準許;且相鄰產權方挖掘土地、建造建筑物、鋪設管線以及安裝設備等,不得危及工程安全。對于一方所有的或者使用的建筑物范圍內歷史形成的必經通道,相鄰產權方不得堵塞。因堵塞影響他人生產、生活,他人要求排除妨礙或者恢復原狀的,應當予以支持[8-10]。依據相關法規條款,南干渠工程應當加快社會道路與工程永久占地直接的連接路。
依據北京市最新城市發展規劃,判斷管涵上方地上物變化規律,模擬穿越、跨越、地面壓占等不同工況對輸水管線的影響,編制相關保護措施;從施工前期、施工期、運行期三階段,定期定點收集管線垂直沉降數值,結合承受荷載標準,提出對應保護建議,為《北京市南水北調工程保護辦法》提供必要數據支撐;找出影響供水工程輸水管線系統安全運行的重要風險因素,并通過選擇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法,對危險、有害因素導致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和嚴重程度進行定性、定量評價,進而從輸水管線工程的安全運行、水源保障及應急處理等方面制定有效的風險防范及控制措施,為南干渠工程的安全正常運行提供重要保障。
基于BIM技術用于構建南水北調工程-尤其是地下建構筑物工程的基礎信息模型,監控和管理工程各個對象相關運行、監測和維護數據,并通過3D模式進行分析和展示,可有效提升工程運行管理、安全預警分析、維修維護及應急保障措施實施等智能化水平。
依據《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遵循誰受益、誰負責、誰保護的原則,與涉及9個鎮和24個鄉鎮一把手簽訂南干渠工程保護責任書,將南干渠工程安全納入鄉鎮黨政主要負責人政績考核內容,真正把安全供水任務落實到位?!昂娱L”是南干渠工程保護與管理的第一責任人,其主要職責是督促所在鄉鎮的相關部門和村民自覺實施供水工程保護任務;協調解決隧洞工程保護與管理中的重大問題。
北京市南水北調南干渠工程已經正式通水2年,工程管理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是,尚缺少必要的法律支撐和技術支撐來健全管理體系來降低工程運行風險和減少不必要的安全隱患。日后,南干渠工程管理將趨勢于法制化管理。
[1]曹海深,田坤.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南干渠工程保護現狀及管理措施[J].北京水務,2015(04):52-55.
[2]齊子超.南水北調來水條件下北京市多水源聯合調度研究[D].清華大學,2011.
[3]黃會勇.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水量調度模型研究及系統開發[D].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2013.
[4]田坤,閆慶峰.淺談京津冀水務一體化進程中北京市南水北調配套工程保護措施[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6(11).
[5]李萬智,李啟升,王雷,等.南水北調來水后北京市調蓄系統布局新思路[J].水利規劃與設計,2013(03):10-13+20.
[6]林萬順.高密度地震映象在南干渠回填垃圾坑中的應用研究[J].地球物理學進展,2013(05):2773-2780.
[7]沈鳳生,林立.瑞士圣哥達深理長隧洞工程[J].水利規劃與設計,2005(S1):12-17.
[8]蔡永民.論物權法視野下的水資源法律保護[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7.
[9]李園園,田義文.物權法視野下的水權與水資源保護[J].水利經濟,2012(05):26-29+76.
[10]王晉.水資源載體---水事物權法律制度的物質基礎[J].人民珠江,2003(01):3-6.
TV672
B
1672-2469(2017)10-0093-03
10.3969/j.issn.1672-2469.2017.10.025
2016-11-01
田 坤(1977年-),女,高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