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旭 梅
(呂梁市建筑勘察設計院,山西 呂梁 033000)
?
某新建底商住宅樓暖通設計
成 旭 梅
(呂梁市建筑勘察設計院,山西 呂梁 033000)
結合某新建底商住宅樓工程實例,介紹了該住宅樓暖通設計的內容與依據,闡述了采暖、防煙、排煙、通風等系統的設計方法,并探討了節能設計參數,為類似工程設計積累了經驗。
住宅樓,采暖系統,防煙系統,節能設計
本工程為某底商住宅樓,位于呂梁市離石區,總建筑面積為14 398.44 m2。地下室2層為庫房,層高為3.9 m;地下1層為變配電室、水泵房、發電機房及庫房等設備用房,層高為3.9 m,地下室總建筑面積為1 441.44 m2;地上部分1層、2層為商業網點、住宅門廳等功能房間,層高為4.2 m;總建筑面積為1 441.44 m2;3層~16層為一梯四戶的單元式住宅,層高為3 m,建筑面積為11 444.16 m2。17層設消防水箱間。消防設計計算高度50.7 m,室內外高差0.15 m。本工程建筑結構形式為剪力墻結構。
按高規的規定,本工程為二類高層建筑,地下層為一級耐火等級,地上層為二級耐火等級,地下2層及地上每單元每層各為一個防火分區,地下設備用房和庫房各為獨立的防火分區。
設計內容有室內采暖與通風、防排煙系統。
GB 50736—2012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 50016—2014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96—2011住宅設計規范;GB 50242—2002建筑給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JGJ 26—2010嚴寒和寒冷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 50189—2015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DB J04—242—2012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JGJ 142—2012輻射供暖供冷技術規程。
1)采暖冬季室外計算溫度:-13 ℃;冬季室外平均風速:2.6 m/s;
2)室內采暖設計溫度如下:臥室為20 ℃,客廳、餐廳、商業網點為18 ℃;廚房、住宅門廳為16 ℃;衛生間(帶洗浴)為25 ℃。
5.1 采暖系統設計
1)采暖熱源為城市集中供熱管網,熱水水溫為95 ℃/70 ℃,系統定壓和補水由換熱站解決。住宅部分低溫地板輻射采暖系統,供回水溫度為50 ℃/40 ℃,由設在地下室水泵房的換熱及定壓補水設備解決換熱和定壓補水。
2)本工程除住宅部分用低溫地板輻射采暖外,其余部分采用散熱器采暖。其中1層~2層商業網點部分采暖系統為機械循環下供下回雙管異程式熱水采暖系統。住宅戶內采暖按共用立管的分戶計量、分室控溫設計,戶內為低溫熱水地板輻射采暖系統,每戶設分、集水器,戶內采暖管布置在本層建筑的地面墊層內。共用立管設在樓梯間管井內,為機械循環雙管異程下分式。
3)采暖系統在豎向上分為高、低兩個區,3層~6層為低區,7層~16層為高區;住宅部分采暖由設在地下室水泵房相應各區的換熱設備解決,定壓補水由各區相應定壓補水機組解決。
5.2 防煙系統設計
1)本工程為建筑高度超過50 m二類高層建筑,住宅樓梯間采用自然排煙,合用前室設機械加壓送風系統進行機械防煙。加壓送風機設在每個單元的屋頂,通過豎井向下加壓送風。在每層的前室設常閉多葉送風口,送風口由設在前室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自動啟動,也可以人工就地啟動。發生火災時,著火層及其上下層的送風口打開,同時連鎖啟動屋頂的加壓送風機,火災結束后人工關閉。地下室樓梯間及合用前室分別設機械加壓送風系統進行機械防煙;防煙樓梯間加壓送風機設在2層吊頂內,通過金屬風管送至地下室樓梯間,加壓送風口采用自垂式百葉風口,設于地下1層,設置位置及風口尺寸見施工圖;合用前室加壓風機設在本樓兩側的一層地面上,通過金屬風管對地下1,2層合用前室加壓送風,風口采用常閉多葉送風口,送風口由設在前室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自動啟動,也可以人工就地啟動。當地下室發生火災時,地下1,2層的送風口全部打開,同時連鎖啟動屋頂的加壓送風機,火災結束后人工關閉。
2)加壓送風機由消防中心統一控制,當發生火災時,消防中心能立即開啟加壓送風機對防煙位置進行加壓送風。
3)加壓送風機要求設防雨設施,以避免銹蝕,進風口上設鋼絲網防護罩。
5.3 排煙系統設計
1)本工程在地下超過50 m2的庫房、地下變配電室、走廊設置機械排煙系統,由設在1層地面的排煙風機分別對相應上述部位進行機械排煙,并設置機械補風系統由設在本樓兩側的1層地面上的軸流風機對排煙房間進行機械補風;其中變配電室的排煙系統為獨立系統。
2)當上述設置排煙系統的房間著火時,由著火區溫(煙)感信號反饋至消防中心,由消防中心也可手動就地打開著火房間遠控多葉排煙口(閥)對相應房間進行機械排煙,并啟動排煙風機開啟,同時聯動相應排煙房間的補風機對排煙房間進行機械或自然補風。補風量不小于排煙量的50%。當煙溫達到280 ℃時,由設在排煙風機入口處的排煙防火閥聯動排煙風機停止。
3)排煙及補風機要求設防雨設施,以避免銹蝕,進風口上設鋼絲網防護罩。
5.4 通風系統設計
1)本工程在商業網點部分公共衛生間設置機械通風系統,由相應房間的風機對房間進行機械排風,自然補風。
2)本工程在地下庫房、地下變配電室設置機械通風系統,由雙速風機對房間進行機械排風,同時由補風機對上述房間進行機械補風;發電機房及水泵房設置機械通風系統,由相應的排風機對相應房間進行機械排風,同時設補風機對上述房間進行機械補風。
3)住宅衛生間設變壓式通風道自然通風,可接衛生間通風器進行機械通風,廚房排油煙機的排氣通過變壓式排風道向上排出屋頂。
4)其他有外窗房間為自然通風。
6.1 圍護結構熱工設計計算參數
1)商業網點部分:體型系數為0.173。 各朝向窗墻比為:南向0.175、北向0.531、東向0、西向0;窗戶:2.7 W/(m2·K),外墻0.54 W/(m2·K)。供熱量為Q=39.9 kW,壓力損失為20 kPa,采暖設計熱負荷指標為63.49 W/m2。
2)住宅部分體型系數為0.19。 各朝向窗墻比為:南向0.46、北向0.366、東向0.09、西向0.09;窗戶:2.7 W/(m2·K),外墻0.61 W/(m2·K),屋頂0.381 W/(m2·K)。供熱量為Q=151.54 kW,壓力損失為40 kPa,采暖設計熱負荷指標35.03 W/m2。
3)建筑外圍護結構的保溫性能滿足節能標準的要求,為節能建筑。各房間的采暖熱負荷按節能數據進行計算。
6.2 平衡及熱計量
本工程在由市政采暖接水泵房的采暖入口設自力式流量控制器和熱量表,熱計量表設專用小室。在每個采暖系統的回水管的分支管路上設平衡閥。
6.3 自動控制
各采暖房間在分集水器處設置自動溫控三通調節閥,有效調節各環路及分集水器流量。
1)采暖管道采用普通焊接鋼管;采暖管道管徑不大于DN32時,螺紋連接;其他焊接連接。管道系統最低點,應配置泄水管并安裝同口徑閘閥或蝶閥。管道系統最高點,應配置自動排氣閥。
2)商業網點部分散熱器采用內腔無砂型單面定向對流500型散熱器。
3)住宅部分供暖干管用內、外壁熱浸鍍鋅鋼管,螺紋連接,不得焊接,工作壓力采用1.2 MPa。
4)埋地管用PEX管,公稱外徑為20 mm,壁厚為1.9 mm,入戶管用PEX管,公稱外徑為32 mm,要求供應商要保證管材的質量,耐久性50年。埋地管不得有接頭,且不宜在冬季施工。塑料埋地管的工作壓力采用0.8 MPa。
5)所有閥門均采用銅制閥門,應設置在便于操作與維修的部位,要求在頻繁使用的條件下保證開關靈活。
6)分、集水器用定型銅制產品,供水管上設閥門和過濾器,回水管上設閥門。
7)管道穿越防火墻處用不燃巖棉封堵。排煙管道敷設在吊頂內時,用不燃材料做隔熱保溫。
8)由室外軸流風機接地下室的金屬風管在靠近外墻處做土建風道,土建風道內再安裝相應的金屬風管,風管穿越外墻處根據風管大小預留孔洞。
明裝管道和散熱器表面應在除銹后,先刷(噴)防銹底漆一遍,干燥后再刷(噴)白磁漆兩遍。散熱器外表面刷白磁漆,不得刷鋁銀粉等金屬性涂料。敷設在地下室、不采暖房間及管井內的采暖管用離心玻璃棉保溫,厚度如下:DN=25 mm~50 mm時厚50 mm,DN=70 mm~150 mm時厚60 mm,DN=200 mm~300 mm時厚70 mm。保溫做法詳見05S8。采暖熱力入口裝置做法見05N1,P13。
管道上必須安裝必要的支、吊、托架等,具體型式由安裝單位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定,做法見山西省標準圖集05S9。管道穿建筑外墻時設剛性防水套管,其兩端與墻飾面相平,做法見05N1,207頁~208頁。安裝在板內的套管,其底應與板底相平,其頂端應高出地面20 mm;做法見05S2,194頁。
[1] 陸耀慶.實用供熱空調設計手冊[M].第2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
[2]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司.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暖通空調 動力[M].北京: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2009.
[3] 建設部工程質量安全監督與行業發展司.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節能專篇[M].北京: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2007.
HVAC design of the newly-built commercial-residential building
Cheng Xumei
(LvliangBuildingSurvey&DesignInstitute,Lvliang033000,China)
Combining with newly-built commercial-residential building engineering example,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 HVAC design contents and basis, describes design methods of heating, smoke-preventing, smoke-emission and ventilation, and explores energy-saving design parameters, which has accumulated experience for similar engineering design.
residential building, heating system, smoke-preventing system, energy-saving design
1009-6825(2017)14-0120-03
2017-03-09
成旭梅(1970- ),女,工程師
TU83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