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蔡國文,畢彩霞
(1.煙臺市水文局,山東 煙臺 264001;2.威海市文登區水利局,山東 威海 264400)
煙臺港輸油管道工程水土保持監測與評價
王燕1,蔡國文2,畢彩霞1
(1.煙臺市水文局,山東 煙臺 264001;2.威海市文登區水利局,山東 威海 264400)
以煙臺港西港區至淄博輸油管道工程為例,對管道工程建設施工特點及其引發的水土流失特點進行了分析,提出了管道工程水土保持的重點,并對管道工程開發建設項目的水土保持監測范圍、內容和方法等進行了分析評價。
管道工程;水土保持監測;輸油管道
煙臺港西港區至淄博重質液體化工原料輸送管道工程,起自煙臺港西港區液化油品碼頭,途經山東煙臺市、青島市、濰坊市、淄博市、東營市、濱州市6市和山東省濰北農場,包括首站至華星分輸站一條干線和壽光-聯盟支線、華星-正和支線、華星-天宏-京博支線、華星-金誠支線、華星-匯豐支線五條支線。線路總長度439.4km,其中干線管道線路全長294.2m,支線總長度145.2km。工程沿線共建成7座工藝站場,支線設3座工藝站場;線路沿途共設閥室13座,其中干線11座,支線2座。沿途穿越大中型河流33次,其他小型河流溝渠500余次;穿越鐵路8次;穿越高速公路9次,其他二級以上等級公路約39次。工程累計擾動占地719.45hm2,其中永久占地37.96hm2,臨時占地681.49hm2。
項目大致呈東西走向,沿線地形多為低山丘陵區,管道所經過的丘陵地區地勢起伏較大,海拔最高處達800余米;然后進入地勢平緩平原地帶,沿線河流較多,由于黃河頻繁擺動,崗坡洼相間的地貌特色較為突出。項目經過的地區屬于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降水量大于650mm,降水季節分配十分不均,春雨僅占年降雨量的11%~12%,夏季降雨集中,占全年降水的65%以上,加之地處各入海河道下游,雨季受洪水及海水頂托,徑流宣泄不及,常積澇成災。管道沿線褐土和棕壤土分布廣泛,其次為潮土。項目區屬暖溫帶落葉闊葉林植被類型區,植被主要包括森林植被、灌草植被和農業植被。
1.1 管道工程及其施工特點
1)施工方法多樣,施工位置變化快。常采用溝埋敷設、隧道穿越、大開挖(圍堰)、頂管穿越、定向鉆穿越等多種施工方法,各方法的施工工藝存在差別,對地面的擾動情況不盡相同;同一條管線通常多處同時施工,且在管溝開挖、管道敷設后,及時恢復填土,施工位置變化快,常常一天能達數公里。
2)空間跨度大,沿線地形地貌多樣。管道工程的長度一般都上百公里,甚至幾千公里,空間跨度大,施工路線長,所經區域地形地貌類型多樣,土壤、植被等自然條件存在差異,且穿越較多,包括山體穿越、河流穿越、等級公路和鐵路穿越等。
3)開挖土石方,堆渣分散。工程涉及的土石方開挖量大,尤其在交叉穿越工程處。產生大量棄土棄渣。棄土棄渣常沿線就近選擇棄渣場,堆積較分散,必需的防護和管理難度大。
4)擾動土地面積大,植被損害嚴重。雖然施工帶較窄,但線路長,地面擾動總面積大;管溝開挖對土壤的物理結構及地面植被損害嚴重,敷設帶上方植被需要重新建設;立地條件差的地段,植被恢復難度大。
1.2 管道工程造成水土流失的特點
1)水土流失呈線狀分布。輸油管道工程線路較長,管道作業帶寬度一般為10~20m。工程擾動地表和損壞植被呈明顯的線狀分布,所造成的水土流失也呈線狀分布。
2)水土流失防治難度增加。輸油管道工程線路長,沿線可能經過山地、丘陵、平原等地貌類型,水土流失類型比較復雜。若管道開挖處山區和丘陵區,將形成較大較陡的坡面,地表徑流流速增大,沖刷能力隨之增強,土壤更容易流失,防治難度增加。
3)水土流失強度分布不均勻。輸油管道工程包括管道開挖、頂管穿越、定向鉆穿越和圍堰開挖等各種施工方法。由于施工工藝不同,工程建設引發的水土流失強度各不相同,差異較大。同時管道工程空間跨度較大,穿越不同區域時的施工工藝、挖方填方有較大的差異,水土流失強度分布不均衡。
1.3 管道工程水土保持監測重點
管道工程建設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來源是管道開挖破壞地表土壤結構與植被、臨時堆土,棄土棄渣等引發的水土流失。所以水土保持監測重點區域為施工開挖面、臨時堆土、棄土棄渣場、交叉穿越工程的施工區、管道覆土植被恢復區、特殊地形地址區域等。
本項目地貌類型區有丘陵區和平原區,監測類型區有站場區、線路區、穿越工程區、施工道路區、供電線路區及施工生產生活區。在各個分區選擇有代表性的位置布設監測點,共布設12個固定監測點,12個調查點進行監測。
1)施工準備期:主要是對監測范圍的地形地貌、地面組成物質、植被、水文氣象、土地利用現狀、水土保持臨時措施與質量、水土流失狀況等基本情況進行調查,分析掌握項目建設前項目區的水土流失背景狀況。
2)施工期:主要是對項目水土流失狀況、防治責任范圍動態監測、土石方調運情況監測、土壤流失量動態監測、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效果動態監測和水土流失危害監測。采取的監測方法包括:現場量測、樁釘法、侵蝕溝法、典型調查法等綜合手段。
(1)樁釘法:選擇不同分區的典型坡面,于汛期前將直徑0.5~1cm、長50~100cm的鋼釬按一定的距離縱橫各三排共9支鋼釬垂直打入地下,使鋼釬釘帽與坡面齊平,并在釘帽上涂上紅油漆,編寫編號登記入冊。在每次暴雨后和汛期期末,觀測釘帽距地面的高度,以此計算土壤侵蝕厚度和總的水土流失數量。
(2)侵蝕溝方法:在開挖坡面和堆積邊坡已經發生侵蝕的地方選擇一定大小的樣方,測定樣方內每條侵蝕溝的溝長和上、中、下各部分的溝頂寬、底寬、溝深,推算土壤侵蝕量。
3)恢復期:主要是對項目區植被恢復期的水土流失狀況、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效果以及植被的成活率、生長情況和覆蓋度等進行監測。采取的主要監測方法包括樣地調查及巡測等方法。
據對煙臺港西港區至淄博重質液體化工原料輸送管道工程水保監測,項目區共擾動面積719.45hm2,較方案設計建設區面積減少4.4%;造成的水土流失量為56843t,較方案預測量減少9.3%;采取了擋土墻工程、護坡工程、線路砌筑堡坎工程、排水工程、施工圍堰、坡地改造、植被措施和土地整治工程等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各項措施均達到了水土保持方案設計標準。擾動土地整治率達99.6%,水土流失總治理度為96.7%,攔渣率達98%,土壤流失控制比為1.05,植被覆蓋度達27.4%,林草植被恢復率達97.7%。工程的防護、土地整治、綠化等工程運行效果良好,人為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防治責任范圍區內的水土流失量已經基本接近容許流失量,低于原地貌的水土流失量;林草覆蓋率符合標準要求,且質量較優;水土保持的實施明顯改善了項目區的生態環境。
[1]李嘉楠.對風電場項目水土保持監測的初步探[J].甘肅水利水電技術,2009,45(8)64-65.
[2]高強,劉曉路,孫厚才.輸油管道工程施工期水土流失特點及防治措施[J].人民長江,2009,40(16):85-87.
(責任編輯趙其芬)
S157
B
1009-6159(2017)-02-0057-02
2016-08-18
王燕(1970—),女,高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