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敏
(山西省建筑設計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3)
當代校園設計實例解析
高 敏
(山西省建筑設計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3)
以壺關一中建設項目為背景,基于設計指導思想和特點,從“二軸三組團四場地”角度,對建筑總體布局進行了介紹,并簡述了該工程的設計規模及設計范圍,同時對建筑平面布局與造型設計進行了闡述,指出該工程的實施可緩解縣城學校的壓力。
空間形態,人流組織,造型設計
壺關縣第一中學創建于1952年8月29日,位于壺關縣南城街25號。校園占地面積35 535 m2。壺關縣第一中學包括初中部和高中部。壺關一中初、高中55個教學班,其中在校生3 919人,寄宿生1 130人。
而目前壺關一中實際情況是:壺關一中初、高中55個教學班,在校生共3 919人,寄宿生1 130人,66人以上的超大班額數共有38個,總之,壺關一中目前的現狀為:1)66人以上的超大班額過多,占總班級數的69%;2)生均建筑面積過低,僅為國家標準的52%;3)無運動場地。同時,常平初中多年來一直借用常平職業中學的教學樓、宿舍、餐廳和場地,大大影響了常平初中和常平職業中學的教學質量和水平。
針對以上情況,壺關縣教育局特提出了壺關一中初中部遷建工程(現壺關一中初中部與現常平初中合并,統稱為壺關一中初中部)。現壺關一中初中部與現常平初中遷到新的場地后,壺關一中能使高中部從以前的擁擠校舍解放出來,達到專心致志辦學的目的,大幅度提高高中教學質量;同時,現常平初中也能擺脫目前這種窘境,初中部遷建順利實施后,能滿足縣城日益增長的常住人口求學需要,大大緩解縣城學校的壓力。
2.1 設計指導思想
1)充分利用現有場地條件,根據實際情況,合理確定建筑物的平面。
2)在滿足基本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遵循平面布局簡潔、結構合理、立面造型美觀,盡可能降低單位工程造價。
3)設計中嚴格執行國家有關技術規范、標準、地方的有關政策和法規,體現以人為本,同時貫徹節能與環保的原則。
2.2 總體布局
1)場地概述。項目的西側為城市主要道路環東路,由于該路段車流量較大,因此將學校次入口設在西側,主要入口設置在南側規劃路上。學校的總體布局分為四個功能區域:教學實驗區、行政辦公區、體育活動區、宿舍生活區。教學實驗區位于場地最南側,教學實驗區包括一棟實驗樓和三棟用連廊聯系的教學樓,以主要軸線為基準對稱布置;行政辦公區位于場地中心,包括行政辦公綜合樓及對稱布置的圖書館和報告廳;體育活動區位于場地西側,包括400 m標準塑膠跑道及標準足球場、乒乓球、羽毛球、籃球、排球場地和一座風雨操場。宿舍生活區位于場地最北側包括男女生宿舍各一棟,以及東面的后勤服務中心,見圖1。
2)空間形態設計??臻g形態設計是建筑的靈魂,也是豐富建筑性格氣質和表達設計思想的重要因素?,F代的教學建筑不應僅僅是傳授知識的場所,更應該是交流思想、啟迪靈感、陶冶情操、發揮創造力的神圣殿堂,所以這種“多義的”“多維度的”“多層次”的空間秩序的塑造是我們在設計中所關注的。建筑群體“二軸三組團四場地”的總體布局就是這種設計理念的體現。二軸:主軸線為南北向,由南向北從學校主入口→校前區廣場→教學區中心廣場→綜合行政樓結束;次軸線為東西軸線,以運動場為中心向東延伸。三組團:空間層次:主入口處的三棟教學樓通過連廊連接形成一個教學組團,表達一個莊重、大氣的性格特征,傳達著“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精神;綜合樓與報告廳、圖書館形成行政辦公組團,男女生宿舍和后勤服務中心形成生活組團??傊?,這些空間的精心設計,意在為師生提供情感和信息交流、學習、活動、生活、休息等場所,塑造了“寓教于境,寄情于景”的育人環境,有效地體現了現代教育建筑的物質功能和精神功能,提高和豐富了教育建筑的文化品位及深層內涵。四場地:教學樓北面的小游園,實驗樓北面的運動場地,生活區的小游園以及運動場地。
3)交通組織。a.出入口設計。學校主入口位于場地南面,由規劃路進入,次入口設在場地西側利用環東路進入,主要為后勤和宿舍出入口。b.道路設計。沿場地四周內設4 m寬環路,與學校主、次入口連接,在滿足消防要求的同時,可以保證機動車、非機動車直接進入停車庫,避免對教學區的干擾和交叉。整個校園內的道路系統呈枝狀布置,可最大限度地帶動各功能區塊,使之有機聯系為一體。道路系統采用主路、次路兩級相結合的方式。c.人流組織。辦公綜合樓入口位于場地的中心由主入口沿景觀主軸線進入。初中教學樓和實驗樓入口設在不同位置,方便學生和教師結合自身需要選擇最便捷的交通流線。生活區入口可以由次入口進入。校園內道路均按照步行道路系統設計,教職員工、學生上下學均從出入口步行進出;除特種車輛外,機動車輛不允許進入校園,最大化的保證師生安全。
3.1 建設規模和項目組成
本工程凈用地9.42 ha,總建筑面積53 344 m2,其中新建綜合樓總建筑面積為12 706.4 m2,地上6層,地上建筑面積為11 274.64 m2(圖書館1 651.19 m2,報告廳1 010.19 m2,綜合樓8 613.26 m2),局部地下1層,建筑面積為1 431.76 m2;新建三棟教學樓建筑面積共17 387.4 m2,地上5層;新建實驗樓建筑面積4 190.45 m2,階梯造型,最高地上5層;新建男女學生宿舍樓各一棟,建筑面積為11 758.9 m2(女生宿舍5 866.5 m2,男生宿舍5 892.4 m2),地上6層;新建后勤服務中心建筑面積為4 414 m2,地上3層;新建風雨操場建筑面積為2 570.1 m2,地上2層。各單體結構形式均為框架結構。
室外工程:運動場地20 000 m2,其中包括標準400 m跑道和110 m直跑道,跑道采用環保無毒硅PU塑膠面層;標準足球場地1個;標準羽毛球1個;排球場2個;籃球場2個;乒乓球臺子6個;田徑場地設2個鉛球場地、2個鏈球、2個鐵餅場地、2個雙沙坑跳遠、1個三級跳遠場地;硬化、綠化、旗臺、室外看臺、車棚。
配套工程:室外管網、消防水池、化糞池、隔油器、教學污水處理池、變壓器、換熱站、燃氣鍋爐房、主、次大門、圍墻。
3.2 設計范圍
根據設計合同,本次設計范圍是壺關一中初中部遷建項目的建筑、結構、給水排水、采暖通風、建筑電氣等專業的初步設計,以及規范用地內的總平面、道路及室外管網等初步設計。不包括室內精裝修、總圖景觀及安全監控系統等設計。
經濟技術指標見表1。
1)本工程綜合樓為二類高層建筑,其余均為多層建筑。2)本工程結構形式為框架結構;建筑抗震設防類別為乙類;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抗震設防烈度7度。3)防水等級:屋面防水為二級;地下部分防水等級為二級。4)本工程根據使用要求和相關規范做智能化設計和無障礙設計。
6.1 建筑平面布局
1)綜合樓:綜合樓位于校園北部,平面呈“一”字形,設置疏散樓梯2部,電梯2部,地下室為風機房、水泵房及庫房;1層為消防控制室、檔案室、衛生室、辦公室、行政辦公室、門廳、廣播室、安防監控室、網絡控制室、學生組織及學生社團辦公室;2層為辦公室、行政辦公室、衛生間;3層為教具室、辦公室、歷史教室、地理教室、活動平臺、美術教室、德育展室、書法教室、衛生間;4層為語言教室、教具室、活動平臺、音樂教室、計算機教室、辦公室、心理輔導室、情緒發泄室、休息室;5層為學生活動室、興趣小組室、活動平臺、休息室;6層為休息室、會議室、衛生間。
圖書館:圖書館位于綜合樓東側,設置疏散樓梯2部,1層為門廳、目錄查詢、開架閱覽、采編室美工室、分檢、書庫;2層為辦公室、電子閱覽。
報告廳:報告廳位于綜合樓西側,包括休息廳、衛生間和報告廳可容納約500人。
2)教學樓:教學樓位于學校的東南角,每幢教學樓各設置疏散樓梯2部,3棟教學樓平行布置,每層設置教研室、普通教室、教師辦公室、衛生間。
3)實驗樓:實驗樓位于學校南側與運動場相鄰,設置疏散樓梯,1層為生物標本室、生物儀器室、生物培養室、實驗員室、生物實驗教室、準備室;2層為儀器室、實驗員室、準備室、化學實驗室;3層為物理實驗教室、準備室、化學實驗教室等;4層~5層為儀器室、物理實驗教室、準備室。
4)男女生宿舍樓:位于綜合樓的后面,學校的北面,每幢樓各設置疏散樓梯2部,每層均設有學生宿舍(8人/間)、雜物間、衛生間、盥洗室、值班室。
5)后勤服務中心:位于綜合樓的后面,學生宿舍樓東側,設置疏散樓梯3部,1層為更衣室、主食庫、冷庫、副食庫、飲水間、粗加工、主食加工、副食加工、備餐、餐廳、洗碗處及開水間;2層~3層為更衣室、主食庫、冷庫、副食庫、粗加工、主食加工、副食加工、備餐、消毒間、洗碗處。
6)風雨操場:1層為總務倉庫、體育器材庫、男女更衣室、換熱站、健身房、乒乓球室;2層為男女更衣室、運動員休息室、籃球場地。
6.2 造型設計
建筑的屋頂形式以坡屋頂為主,用來體現建筑的中式古典韻味。立面構成均采用古典的三段式構成手法,整體造型素雅大氣。實驗樓采用退臺式的建筑手法,立面色調與其他建筑相統一。
Abstract: With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at the No.1 Middle School in Huguan City,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architectural overall layout from the aspect of “double-axis, three-group and four-field” based on the design idea and features, indicates the design scale and scope for the project, illustrates the architectural plane layout and the style design, and points ou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can relieve the pressure of the schools in towns.
Keywords: spatial form, traffic organization, style design
Oninterpretationofdesignforcurrentcampus
GaoMin
(ShanxiArchitecturalDesignandResearchInstitute,Taiyuan030013,China)
1009-6825(2017)25-0008-02
TU244.2
A
2017-06-13
高 敏(1984- ),女,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