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劍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廈門分院,福建 廈門 361000)
城市風貌規劃方法的研究
張 劍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廈門分院,福建 廈門 361000)
通過研究城市風貌的理論和城市風貌規劃的演變,引入行動規劃的概念,闡述了引入行動規劃的城市風貌規劃方法,從而提升城市風貌規劃的可實施性和可操作性。
城市風貌,規劃方法,行動規劃
全球化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國經濟學家T·萊維于1985年提出的,原意是指經濟活動的一個國際化過程。現如今“全球化”作為一種先進的、時尚的代名詞,形成一股強勁的力量席卷著整個世界,其強調的是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國際一體化。受全球化的影響,在我國城市的改造和發展過程中,高樓大廈蠶食了千古傳承的古建筑群,寬闊的道路侵蝕了宜人的街巷。當人們生活在所謂“現代化”的城市空間的時候,開始對那些消逝了的古老街區產生濃厚的留戀之情,以懷舊的心理對老街、古城進行不懈的追求。
我國逐漸開展有關城市風貌的規劃和建設工作,但規劃成果的表達方面多為一些引導性的內容,往往多用一些描述性的、抽象性的詞語,如“統一”“協調”“改善”“提高”等,導致后期建設實施工作難,城市風貌的恢復工作成效不顯著。
2.1 國外相關理論發展及流變
國外有關城市風貌的最初認識起源于工業時代末期。城市成為一個到處充斥著煙囪的大工廠。第二次世界大戰真正激發人們對城市風貌的重視、研究并開始討論其對城市、歷史建筑以及建筑群的破壞乃至摧毀,使人們意識到城市是具有生命和延續性的。從國外城市風貌研究發展來看,認為其大致經歷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城市風貌的認識階段(19世紀初~20世紀30年代),城市風貌的認識階段主要通過兩種方式來保護和塑造城市的風貌。一是通過出臺相應的古建筑保護法規來維護古城的城市風貌特色,二是通過城市色彩的設計和規劃來反映當代宏觀城市風貌特色。第二階段:城市風貌的發展階段(20世紀40年代~20世紀60年代),城市風貌的發展階段是針對城市風貌在認知、保護方面廣度的延伸,從單個建筑的保護延伸到城市的歷史建筑群、歷史古城的恢復、重建,再到歷史建筑及其周邊環境的保護。第三階段:城市風貌的提升階段(20世紀70年代初至今),城市風貌的提升階段是有關城市風貌研究在深度上和廣度上的提升,主要研究內容在對城市風貌的歷史延續性方面,提倡更新古建筑或歷史遺址使其煥發新的生命和活力。同時應注重對城市風貌特色在精神層面的研究和保護。
2.2 國內相關理論發展及流變
雖然我國有關城市風貌的研究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實踐成果也頗豐。
第一階段:城市風貌的基本認識階段(20世紀80年代初~20世紀80年代末)的研究內容也多集中在論證城市風貌的重要性,強調塑造城市風貌既要保護歷史又要尊重現代的規劃思想。第二階段:城市風貌的初探階段(20世紀90年代初~20世紀末)是有關城市風貌的摸索與實踐并行的一個階段。這個階段有關城市風貌特色的研究主要包含兩大理論思路,一種是以生態要素為主導的思路,強調自然山水格局是城市風貌特色形成的基礎,總結并回顧歷史上城市建設與生態學相悖的經驗和教訓,提倡從自然的角度塑造城市風貌特色;另一種是以空間物質環境為主導的思路,強調地方歷史建筑和歷史街區的重要性,提出通過控制城市空間要素的手段來塑造城市風貌。第三階段:城市風貌的快速發展階段(21世紀初至今)的研究內容與成果主要包括基礎理論的研究和應用理論的研究兩個方面。理論層面的研究主要是城市風貌的基本概念及其系統的研究,包括定位、基本特征、影響因素、評價內容和方法等。應用理論研究主要是對城市風貌規劃的理論方法、技術成果的內容及深度、控制與管理等方面進行專項研究。
3.1 國外城市風貌規劃發展及流變
以美國為例,城市風貌規劃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層面。
1)宏觀層面。
保護性的城市風貌規劃通過對城市政治、經濟政策和綜合經濟效益的分析和判讀,從宏觀層面提出相應的政策和引導方案來保護城市的自然風貌特色和傳統歷史文化的風貌特色,從而提升整體空間環境質量。薩科奇總統上任之后為了保護老城區原有歷史文化,協調老區與新區的城市風貌特色,促進城市化區域的和諧、整體發展,從政策措施導引、城市分區規劃、空間結構規劃、道路交通網絡規劃和重點地區規劃五個方面的城市發展戰略將巴黎打造成世界之都。
2)中觀層面。
控制性的城市風貌規劃是從城市的總體定位出發,研究城市風貌的各個控制要素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提出相應的控制目標和實施手段,來塑造城市風貌特色,培育城市品格和精神。
3)微觀層面。
開發性的城市風貌規劃是以人的心理出發,在滿足一定層面管理控制的基礎上,通過增加城市的公共空間,并對開發地塊三維空間內的景觀、小品的塑造來達到塑造并保護城市風貌特色的目的。
3.2 國內城市風貌規劃發展及流變
根據我國近幾年有關城市風貌規劃的實踐狀況來看,其研究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分別是以提升城市形象為核心和以保護城市遺產為核心的城市風貌規劃。
1)以提升城市形象為核心的城市風貌規劃主要是以政府主要決策者的思想為主導,通過一系列的政策和經濟支持來塑造城市核心片區、重點城市界面和節點。其主要規劃內容包括城市總體形象定位、城市空間結構規劃、城市建筑色彩規劃、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和重要城市界面和重要節點規劃等。這類規劃主要是通過美化城市空間環境打造城市重點地段來達到優化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的目的,其內在驅動力往往是城市決策者為了提高政績或是招商引資的需要。
2)以保護城市遺產為核心的城市風貌規劃主要通過保護當地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現城市的文化底蘊和歷史文脈,在空間上協調城市的新老風貌特色,從而形成連續的有機的整體城市風貌特色。其主要規劃內容有城市歷史建筑的保護規劃、歷史文化遺跡的保護規劃、城市歷史街區的保護與更新規劃。這類規劃的出發點在于保護城市歷史遺跡、延續城市的歷史空間肌理,展示城市特有的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特征。
3.3 國內外城市風貌規劃實踐的對比分析
基于以上對國內外城市風貌規劃成果的分析和研究,國外城市風貌規劃較國內城市風貌規劃的優點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規劃體系方面,國外城市風貌規劃的體系是縱向的,從宏觀到中觀再到微觀、層層深入的漸進式規劃,這種規劃體系更有利于由淺入深、由表及里更深入的研究、認識和塑造城市風貌;而國內城市風貌規劃的體系是橫向的、發散的。
4.1 城市風貌規劃的特點
城市風貌規劃經過國內外學者不斷的研究和實踐,已初步形成從宏觀到微觀、層層深入的縱向的漸進式的規劃模式,但現階段的城市風貌規劃尚存在一些缺點。
1)計劃式的空間規劃。
我國長期以來的規劃思路是在國民經濟計劃指導下開展的空間布局規劃。因此在實際工作中,規劃均以各層級政府計劃為主導,更多的考慮“我們要怎樣規劃”,單純的強調“我們要怎樣做”,忽視了市場的客觀需求。這就導致了我們目前城市風貌規劃成果與市場需求嚴重脫節,從城市的總體定位到后期建設資金的投入均不符合城市的發展、市場的客觀需求和公眾的意愿。
2)后期管理無法使用的規劃。
目前,城市風貌規劃在內容上雖然提出了具體的控制要素,但在規劃成果的表達方面卻缺乏具體的控制條件和管理措施,往往多用一些描述性、抽象的詞語,“統一”“協調”“改善”“提高”等。在規劃落實到具體的建設管理時,這種成果表達方式無法指導安排具體的實施工作。
3)藍圖式的終極規劃。
我國經歷了長期的計劃經濟時代,因此現階段城市風貌規劃的內容和成果落實到具體工作也是“一張藍圖干到底”。城市風貌規劃要求城市必然會成為某種狀態,而不是根據某個時間節點規劃城市最適宜成為某種狀態。也就是說城市風貌規劃不是根據現實狀況的變化逐階段的指導城市風貌的建設工作,而最終達到藍圖中所描繪的城市風貌的。
4.2 行動規劃的特點
1)以需求為導向,重視公共利益的協調規劃。
現階段,我國已逐漸從計劃經濟轉變到以城市的發展、企業的發展為主導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行動規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從城市綜合效益最優的角度出發,把實體規劃與社會經濟發展緊緊聯系在一起,統籌協調政府、居民、各類非政府組織和開發機構的利益。因此這里所說的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并不等同于僅僅關注經濟利益,規劃同樣重視社會的公共需求。
2)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城市有序的健康發展。
近幾十年,我國城市發展迅速,但是在發展過程中各個利益主體之間時常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因此行動規劃從城市總體目標出發,通過合理分析各種矛盾之間的主次關系,抓住問題的主要矛盾。進而根據城市目前所面臨的具體問題,行動規劃提出有針對性的具體的行動方案和實施規劃體系。從而引導城市健康有序的發展。
3)以項目為保障,制定具體的行動綱領。
行動規劃,將規劃的編制、實施過程、反饋過程統一考慮,形成完整的編制實施流程,保障規劃與實施之間不存在鴻溝。
4.3 城市風貌行動規劃的可行性
城市風貌行動規劃既考慮到市場的實際需求,同時又考慮規劃實施的時機和時序,提高了規劃的實時性和可實施性,有效的引導和控制城市風貌。
在城市總體規劃的層面上,城市風貌行動規劃統籌考慮城市整體風貌特色,著眼于遠期布局,從大局上把握城市風貌發展的宏觀方向。
在詳細規劃層面,提出以城市風貌建設與改造項目為基礎的行動方案,作為近期建設規劃的補充內容。以行動規劃的模式規劃城市風貌,有助于從具體實施項目安排上保證總體布局能得以落實。在專項規劃上,特別是以社區為單位的社區風貌特色行動規劃中,充分引入社區居民參與,充分考慮社區居民的心理需求與日常生活行為需求,定期與不定期召開居民會議,聽取居民對社區風貌行動規劃的意見,并將反饋信息導入規劃之中,形成新的建設、改造方案。
通過對以上層面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城市風貌行動規劃可以應用于不同層面的城市風貌發展。針對各個層面的城市風貌要求,運用行動規劃的模式,差異化的編制城市風貌行動規劃,更加直接有效地調控各個層面的城市風貌維護和發展。
城市風貌既延續了傳統的歷史人文,又展現了當代城市的精神面貌。因此,保護和塑造城市風貌,是城市建設和管理的重要工作。
城市風貌行動規劃是將行動與城市風貌規劃相結合,是借用行動規劃的“形”,充實城市風貌規劃之“實”。同時城市風貌行動規劃吸取了兩類規劃的優點,即將行動規劃的模式引入到城市風貌規劃中,將城市風貌規劃的內容融入到行動規劃的編制、實施與管理體系中。因此城市風貌行動規劃促進了行動規劃與城市風貌規劃的有機結合,發揮各自優勢,促使城市風貌健康、有序、良性的發展。
[1] 楊華文,蔡曉豐.城市風貌保護經驗的借鑒與啟示[J].國外城市規劃,2005(6):62-64.
Abstract: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theory of urban feature and the evolution of urban feature planning, this paper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action planning, elaborated the action planning of urban feature planning method, so as to enhance the implementation and operation of urban feature planning.
Keywords: urban feature, planning method, action planning
Researchontheplanningmethodofurbanfeature
ZhangJian
(XiamenBranch,ChinaUrbanPlanningandDesignInstitute,Xiamen361000,China)
1009-6825(2017)25-0014-03
TU984
A
2017-06-22
張 劍(1985- ),女,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