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偉
(大象建筑設計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2)
中式合院的產品適應性分析
陳 偉
(大象建筑設計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2)
從房地產開發的視角,通過分析文化、環境、心理、形式、生活等相關因素,對中式合院這種居住產品類型在市場中的適應性進行了論述,提出中式合院通過改良提升,可以為傳統居住建筑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中式,合院,房產開發,適應性
近年來,江浙一帶地產界出現了以“蘇州桃花源”“桃李春風”為代表的聯排住宅,該系列產品面世后取得巨大成功并引起同行的廣泛關注,且有遍地開花的趨勢。該產品總圖采用街巷式規劃,平面講究庭院式布局,建筑風格以粉墻黛瓦、亭臺水榭為特征,景觀繼承蘇州園林的營造手法,我們不妨稱其為中式合院。在筆者工作的設計圈,低層住宅已經被這種江南中式風格的畫面刷屏。仿佛一夜間,潮流從“歐陸風”變成了“中國風”。
潮流僅僅是現象本身。房地產開發是一項資金、管理、技術高度集中的產業,我們很難簡單地把某一市場現象歸因于潮流或者風格的轉變。房子畢竟不同于純粹的藝術品,它功能性、技術性、社會性都很強,一種產品在市場上流行必然有其更為深層的原因,歸結起來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社會經濟水平上升到一定高度以后,對本土文化的自信開始回歸。《人民日報》(2015年4月21日23版)發表了題為《中國建筑要有文化自信》的人民要論,文中提到“中國建筑要面向未來,但我們更不能忘記它還背靠五千年中華文明。我們應認真梳理和汲取擁有強大生命力的中國傳統建筑風格和元素……在建筑文化泛西方化和同質化的裹挾面前清醒地保持中國建筑文化的獨立與自尊”。主流媒體的發聲,為傳統建筑形式的房產項目在規劃報批和產品營銷環節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受眾層面,現今蘇杭一帶經濟水平已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加之歷史上就是文化繁榮之地,人們已經脫離了對西洋文化盲目崇拜的審美階段,比較認可傳統建筑文化中的精華和價值。
低層住宅能達到的容積率相對較低,具備開發條件的建設用地往往是三種類型:第一種是城市歷史地段,出于歷史風貌保護的需求不可以蓋高,例如杭州的元福里在南宋御街旁邊,綠城江南里在運河歷史街區附近;第二種是在自然風景區邊上,為保持景區天際線控制建筑高度,比如蘇州桃花源項目在獨墅湖畔;第三種是在城市遠郊山水環境,地塊大容積率低。
在以上三種地塊上開發項目,周邊環境都希望新增建筑低調親和不破壞既有景觀,甚至要求與周邊的歷史氛圍相協調。在歷史街區地段,中式合院極易與周邊融為一體,又可以通過圍墻隔絕城市的喧囂。在自然環境中,中式合院自由錯落的總圖形態比較有機,錯錯落落的黑瓦坡屋面在綠色中不出挑,容易與青山綠水的自然環境取得和諧的效果。
從設計的角度看,中式風格正好契合低層住宅的建設用地,這使得項目在規劃審批環節免受風格上的質疑,甚至能夠因為順應環境而打消規劃管理部門在其他技術環節上的顧慮。所以說,環境友好是中式合院產品能夠推廣的前提條件之一。
西方人和中國人在居住心理上有很大的區別。西方人的住家在街道上開門開窗很常見,游牧民族的性格喜歡在社區的公共空間活動,人們對私密性的需求不是很高。中國人對家的領域感和私密性非常強調,以前人買房置地必須用圍墻界石劃得清清楚楚,居住上喜歡關起門過自己的日子,在庭院中與天地對話。
中式合院平面往往采用“L”型布局,客餐廳臥室等主要生活空間圍繞庭院展開。建筑高度以1層~2層為主,戶與戶之間用圍墻隔開,室內空間和花園均有很好的私密性。造型處理上,朝巷道的外側除了一個入口基本都是圍墻。沿花園的內側常常設置灰空間和大面積的門窗,講究室內外空間的融合互動。這種外隱內秀有天有地的空間形態非常符合中國人的居住心理。
江南傳統建筑中有兩大精華:一是規整有序層層遞進的庭院式建筑,我們不妨稱之為府第;二即是園林。府第往往中軸對稱四平八穩,主要承擔生活功能、講究禮儀秩序、體現社會身份。園林則因地制宜曲折有致,增添生活情趣、滿足精神需求、享受心靈自由。這兩種形態的差異和組合在網師園的平面圖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中式合院是府第與園林在形式意象上的解構重組。在院門、入戶玄關、客廳等部位,往往采用對稱手法,造型和空間均講究秩序和完整性,體現府第的禮儀和秩序。庭院一側的建筑造型往往會增加外廊戧角等園林建筑語匯,減小建筑構件的尺度,增加親和度和通透感,以便與庭院中的景觀建筑呼應甚至銜接。庭院景觀則繼承蘇州園林的營造手法,盡可能地利用角角落落,呈現一座袖珍的園林。
因容積率的限制,如今很難再有花園特別大的低層住宅。那么在面積有限的前提下,如何打造一個動人的花園成為產品是否吸引人的關鍵。正如前文提到,中式合院講究室內外空間的融合互動,破除了花園與建筑非黑即白的對立關系,人在室內也處處能感受到花園的存在,花園顯得大。
按照蘇州園林手法營造的庭院通常配置水池假山、亭子小橋、花木蟲魚。水池拉大了上下的視角,拓展了地面的視覺空間。庭院里的花木體量小巧但造型老成,有遠觀大樹的錯覺,拉遠了視覺感受的距離。景物映襯在白墻上使人感覺不到墻的存在,忽略了空間的邊界,庭院由此顯得開闊。庭院多采用非對稱三點向心式布局,流線通常可環通,有機會在不同的角度欣賞到不一樣的畫面,視線步移景異的效果。以上種種造園手法,使面積有限的庭院小中見大,而且充滿生活情趣和詩畫意境,大大增加了中式合院的產品吸引力。
杭州“桃李春風”以83 m2的極小別墅在業界變成網紅,其類型正是中式合院。從設計的角度分析,中式風格特別適合打造小體量產品。大體量建筑可以通過體量的組合、立面的構圖、虛實的對比來表現建筑造型,采用很多風格都有文章可以做,甚至體量本身對表達氣勢和儀態就可以起到作用。那么一個單層、立面展開只有十幾平方米的房子要表現造型的美,或者按地產界的說法,表現出客戶認同的價值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采用石頭雕刻的歐式風格,想必很難處理得當。
中式風格特別善于處理小房子。中式建筑是由許多小尺度木構件組成的,椽子、掛落、窗花等構件都尺度極小,柱子也不過20 cm直徑,枋子等稍大點的構件會采用雕刻圖案的方式降小構圖尺寸。這些小構件通過傳統的營造手法組合在一起,達到形式的和諧。因此,即便在很有限的表現面上,中式風格也可以做出精致的造型并且不顯得擁堵。在如今紛紛要控制總價的市場環境中,善于營造小體量的特點使中式風格也隨之倍受熱捧。
建筑是實用的藝術,任何風格的產品都需要功能上滿足當代人的生活方式,環境上做到舒適,技術上做到安全可靠,才會被市場廣泛接受。目前中式合院的戶型設計,其實是按照現代生活設計的。從客廳坐具的擺放、餐廚關系、臥室床鋪的設置都完全符合當下人的生活習慣。戶型設計會根據不同面積段,分析目標客群的家庭結構和功能需求,合理安排房間數量、面積分配和戶型結構。在造型設計中,擯棄那些影響采光通風效果的造型,對門窗花格進行簡化改良。經過若干個項目的升級換代,中式門窗已經大量采用斷熱鋁合金中空玻璃,純鋁合金制作的花格欄桿也日臻成熟。貼近生活的戶型設計和現代材料工藝的采用,不斷提升中式合院產品的實用性和舒適度。
以前在人們印象中,中式建筑布局死板,不隔聲、不明亮、不保溫,好看不實用。由于沒有結合現代生活理念和工藝技術,中國傳統建筑被認為過時和不適合居住的。通過設計和技術手段,中式合院徹底解除了這些疑慮,這是產品得到市場認可的基礎。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到,中式合院這種產品能夠取得成功,與文化、環境、市場、技術等方面都有緊密的關系。當然,目前的產品還需進一步的完善,相信通過一代代的改良提升,必然可以為傳統居住建筑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1] 劉敦楨.蘇州古典園林(修訂本)[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al-estate developmen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ed factors including the culture, environment, psychology, forms, and life, indicates the adaptability of the Chinese courtyard in the market, and points out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hinese courtyard will make the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houses.
Keywords: Chinese style, courtyard, real-estate development, adaptability
OnanalysisofproductadaptabilityofChinesecourtyards
ChenWei
(DaxiangArchitecturalDesignCo.,Ltd,Hangzhou310012,China)
1009-6825(2017)25-0026-02
TU241
A
2017-06-26
陳 偉(1980- ),男,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