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國軒


目前,不同行業、不同組織對生物醫藥領域的定義和圈定的范圍并不統一,甚至不同人的觀點也常常大相徑庭。綜合應用生命科學與工程科學的原理和方法,從工程學角度在分子、細胞、組織、器官乃至整個人體系統多層次認識人體的結構、功能和其他生命現象,從而研究用于防病、治病、人體功能輔助及衛生保健的人工材料、裝置和系統技術,是生物醫學最為廣泛也是最重要的應用。
暨南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細胞生物學系研究員汪炬博士在生物醫藥領域已探索多年,從初入生物醫學大門的青澀到一步步的學習與成長,汪炬博士感到研究氛圍正在從冷清變得熱情,也迎來了生物醫學最好的時代。
潛心生物醫藥
豐富的學習與實踐經歷是充實人生的必修課,汪炬也在自己的必修旅程中找到了科研的方向、生活的目的。從小就勤奮好學的汪炬對自己要求很嚴格,高中時因為學習成績優異,她有機會被保送到華東師范大學化學系學習,這在任何人看來都是不容錯失的機遇,可汪炬因為父親的一句“以你的成績可以考得更好”而受到深深地鼓舞,放棄了這次難得的機會選擇參加高考。最終,汪炬考入華南農業大學農業生物系,并不如意的結果讓她陷入了短暫的低沉,但后來她發現華農一批著名老科學家如李明啟教授、肖敬平教授等在光呼吸方面研究頗有成就,學識淵博,使她終生受益,收獲良多。大學畢業后,汪炬選擇到暨南大學水生生物研究所繼續深造。
“我對生物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喜歡自己看書琢磨,這種學習方式拓寬了科研的維度與思考的深度”,汪炬談及自己的經歷時說道。她從暨南大學畢業后到大型醫藥公司——廣東天普生化醫藥有限公司研究所任研究所生化室主任多年,在蛋白質純化和包涵體復性及放大工藝方面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對分子生物學及蛋白質重組表達技術上也有了自己獨到的見解。
“初到公司質檢部時,團隊成員的成熟與優秀讓我感到壓力很大,責任感是我最大的動力,也逐漸對自己有了信心。”汪炬說道。認真負責的檢測過程令大家都很信服,得到了領導的認可,隨后便調到研發部進行凱力康、烏司他丁等新藥研發,但汪炬并沒有得到滿足,永遠都前進在路上是汪炬一直在踐行的人生格言。她曾這樣描述當初的心路歷程:“從學生到步入社會工作后,給我很大的感觸。責任心是任何時刻都不能放下的,像我在檢測治療心梗等疾病的藥物安全性及活性時,一定要做到百分之百的準確,不能有一絲馬虎。”這份責任心也一直伴隨汪炬度過一次又一次檢測與實驗。
暨南大學生物工程研究所一直以做FGF信號在業內聞名,但在當時的大環境下,政策支持、社會關注讓相關研究變得炙手可熱。汪炬也加入了FGF信號研究的大浪潮中,但是十多年一直在這一領域耕耘的次數并不多。“后來很多人勸我放棄對FGF信號的研究,但實際上,我內心還有很多想法沒有實踐,我只想跟著自己的心走,所以并不太在意其他說法。”回首過往,汪炬認為當初的堅持與積累是必須也是必要的一步。
FGF信號是由細胞因子、受體以及下游的一部分信號分子組成,在生物學領域里是個龐大的家族。僅僅細胞因子就多達23種,除受體外還存在一種輔受體。每種細胞因子可能和2到3種受體進行結合,而且有多種形式來調控靶基因的表達,如激活膜上受體,通過內吞進入細胞核進行轉錄調控。“FGF信號整體復雜多變,在各種生理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因而有著廣泛的應用。”汪炬說道。
重要成果的新應用
汪炬長期鉆研于FGF、EGF、BMP等細胞因子信號通路,并通過挖掘其復雜的表達調控以及在疾病中的功能,來研究開發創新藥物。
目前,汪炬及其團隊已經研發出全新基因克隆重組蛋白ED-1、Ep-Ⅱ、生長因子EGF和多種小分子多肽,并擁有多項國際及國內專利。純度高、活性高、無毒副作用等新一代生物制劑的特色也讓這些因子成為科研工作者和制藥的研究熱點。其中,重組蛋白ED-1和小分子多肽通過作用于受體酪氨酸激酶,具有顯著的修復皮膚疤痕、祛斑、美白的效果;重組蛋白EP-Ⅱ針對皮脂腺細胞進行調控,是目前最領先的治療痤瘡成分,且有突出療效;除此之外,細胞生長因子EGF可以有效改善膚質,修復皮膚缺陷和美白;同時,用于治療肺癌、肺纖維化以及銀屑病的重組蛋白原創藥物也正在臨床前研究階段。
值得一提的是,汪炬帶領團隊通過國家科技部“十一五”新藥創制重點項目“廣譜抗腫瘤新藥——tsFGFR2的研究與開發”項目研究顯示,ED-1具有明顯的成藥性,并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其中對于非小細胞肺癌等疾病具有顯著的療效,可同時抑制腫瘤增殖、轉移以及纖維化。眾所周知,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能夠促進纖維細胞的有效生長,和腫瘤也有著密切聯系,在腫瘤發生、發展及腫瘤轉移等各個環節都起到關鍵作用。汪炬介紹其作用形式分有自分泌和旁分泌兩種,自分泌可理解為成纖維細胞分泌出FGF因子,反之又會結合成纖維細胞的生長因子和受體再次作用于成纖維細胞;而旁分泌則指FGF因子可能僅作用于表皮細胞從而促進表皮的生長。
“FGF信號與血管鈣化、糖尿病、骨質疏松、抑郁癥、神經退行以及損傷修復等均有密切關系,但如何通過FGF信號的激活或抑制,在分子水平上阻斷過度激活的信號對機體的損傷,或者加強其中的有利信號促進機體的健康,還要進行大量細致的基礎研究和艱苦的藥物研發過程。”汪炬表示。
來到暨南大學以來,除了繁重的科研工作,汪炬還在培養學生上下了一番功夫,她格外注重提高學生科研的責任心,在研究生期間,她首先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并嚴格要求實驗結果的可重復性以及結果的質量。汪炬還提到由于學生大部分在本科都沒有經過系統的科研訓練,在做研究時往往會遇到很多困難,但在經歷一次次失敗和改進后就不會再懼怕實驗結果的不盡如人意,反而實驗的成功則會激發對科研的興趣。“我一直倡導學生不僅要學會最前沿分子生物學與細胞生物學實驗操作技能,還要培養獨立的科研思維,同時也能夠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使個人素質得到全面的提升”。汪炬說道。
作為一名女性科研工作者,家庭對于汪炬也是必不可少的,但她往往能夠抽出大部分時間進行科學研究。“堅持,是科研路上一個不可缺少的代名詞,枯燥的實驗、繁瑣的數據都要靠堅持才能煥發新生”,汪炬提到在科研路上“堅持”二字對她意義非凡。
“唯有熱愛能抵歲月漫長”,這是在面對無數次艱難困苦和失敗時支撐汪炬走下去的信念,她也一直在漫長的科研道路上.唯以熱愛,堅守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