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樓頂夜市實在是“高”
生意人
張向東、孔霞夫婦,濟南市首家樓頂夜市開創者。
創新點
另辟蹊徑,把門面放到樓頂,廉價地解決了門面租金高昂的難題。
業績
2年多獲純利24萬元。
2007年,張向東夫婦在濟南市區整天推著餐車叫賣,躲避著城管的堵截,每天也就100元左右收入。想租門面,租金又拿不起。一次偶然,他們發現在樓頂休閑的人挺多,突發奇想:能不能把夜市開到樓頂上去呢?租金應該很便宜。在濟南緯七路看中一棟兩層的樓房。離居民區有一段距離,整棟樓基本都是倉庫,不擾民。而且位于一個十字路口,地理位置挺好。找到房子的負責人洽談租金的事。對方慷慨地說:“租金你們就隨便給吧,只要注意安全和衛生就行。”
隨后,張向東則負責體力活,把樓頂地面重新平整粉刷一遍,再疏通、鋪設下水管,讓污水直接通向下水道。孔霞負責找再就業中心爭取到樓頂夜市的經營權,辦理了營業執照。
張向東炒菜物美價廉,樓頂的生意很快就紅火起來。除了附近的居民,也贏得了許多出租車司機的青睞。司機們笑稱張向東是他們的御用廚師,樓頂夜市是他們的“加油站”。4個月后,顧客越來越多,安全隱患便顯現出來了:來吃宵夜的小孩滿樓頂亂跑;喝多了酒的客人下樓時搖搖晃晃。為此,張向東以每年5000元租金租用了樓頂及二樓的兩個房間,又投入2000元對樓頂重新整修。他把樓頂隔出了6間區域,還加高、加固了欄桿,在樓房一角又裝了一個鋼架樓梯。兩個樓梯,一個進口,一個出口,保證兩分鐘內全部安全撤離。
創意好,位置好,生意更加紅火,又雇了4個伙計。即使寒冷的冬夜,張向東的樓頂夜市也是出租車司機的家,居民的歡樂園,吃一碗熱乎乎的砂鍋面來幾串燒烤,喝幾口小酒。張向東夫婦在經營上也仁義厚道,不但飯菜分量足,而且埋單時主動免去零頭,并長期免費提供茶水。2009年夏,夫妻倆在生意正紅火時再次停業裝修。因為樓頂雖然很涼爽,但夏季還是比較熱。張向東得到了城建部門的批準,在樓頂焊接起大棚,并懸掛了6個大風扇,圍欄旁又設置了諸多小風扇,顧客可以隨意開關。廚房擴大了一倍,涼菜全部用活動玻璃窗隔開,整個夜市像一個干凈的露天快餐廳……重新開業后,張向東夫婦的樓頂夜市再創輝煌。開業2年多來,獲純利24萬元。夫婦倆還想再尋找幾處樓頂,開第二家、第三家樓頂夜市,并希望將來能連鎖經營。
“懶人”電器攬人有招
生意人
姚敏,家用“懶人”奇趣電器經營者。
創新點
免費“家務男”培訓帶動新型家務電器銷售,讓潛在消費變成實實在在的效益。
業績
月利潤五六萬元。
創業后姚敏開始經銷“懶人”使用的家庭奇趣電器。但這些電器使用時需要一定的程序設定,很多主婦反映不太會用。一天姚敏滿臉愁容地回到家里。奇怪地發現,餐桌上擺滿了喜歡吃的菜,屋子也變得整潔了。看著圍著圍裙的老公,姚敏問:“什么時候變得勤快了?”老公得意地說:“你店里的一些電器,我嘗試了一下,還真棒!清掃機器人,不但自己會掃地,還能自動回去充電。你看我做得挺多,其實不累。” “這么好的東西賣不出去也白搭。”姚敏嘟囔了一句,但馬上捕捉到靈感。“女人覺得麻煩的電器,對男人來說也許操作起來很簡單。如果能吸引男人成為主要顧客,也許銷售問題就迎刃而解了。”老公提醒她:“你看現在的電視交友節目,家務很搶手。要是能辦個培訓班,讓男人輕松做家務取悅老婆應該不錯。”
一次姚敏為培訓班做宣傳,在社區發傳單給那些看似很職業的女性。傳單寫著:只要一次,讓男人愛上家務,培訓免費。首堂培訓來了二十多對小夫妻,不過有大半丈夫似乎是被“強扭”來的。課堂上,姚敏的老公露了一手。他打開自動切菜機,將食材放入,然后得意地坐在凳子上,偶爾按幾下按鈕。五分鐘,各種食材變成了均勻的片、絲。接著,按照菜譜將食材和作料放進去,四菜一湯很快做好了。現場氣氛頓時熱烈起來。幾個不會做飯的“小丈夫”也在指導下做出了美味菜肴。結果四五個家庭購買了機器,頂得上姚敏以前一個月的營業額。接下來的一個月,姚敏又舉辦了四五次培訓,每次都推出一款產品。但當年七月培訓遭遇了瓶頸,靠周末在商業街舉辦有獎“家務男”比賽,爭取轟動效應。為刺激顧客參加,設置了一、二、三等獎,并制作了“絕世好男人”獎章。在比賽現場,一群男人比著做家務的場面吸引了不少人的駐足。之后三個月,培訓班場場爆滿,產品也銷路大開。當年國慶節假期,姚敏的新計劃也出爐了,增加了未婚男士培訓,并在報紙上做了廣告。到年底時,培訓班變成了每天一期,商店每月銷售利潤高達五六萬元。目前,姚敏租了一間教室作為培訓場所,還辦了好男人俱樂部。她慶幸自己不但拯救了慘淡的生意,更給無數的家庭帶去了樂趣和溫暖。
活記事本“書寫”財路
生意人
白青青,上海“不忘事服務室”店主。
創新點
利用新奇玩偶并引入“沙龍+VIP會員”的模式,為提醒服務注入新的活力。
業績
月利潤兩萬元。
白青青是個活潑的川妹子,被稱為“女諸葛亮”,唯一的缺點就是有些粗心。畢業后在上海一家文化公司做了文員,幾乎每次都遲到,還經常忘記老板交代的任務。換到一家外貿公司,她不敢再粗心,每天上班最早,該做的詳細記在備忘錄上。以至于不少同事讓她幫忙提醒,稱她為“活的記事本”。白青青做了調查:備忘服務很多,比如學生睡懶覺遲到,上班族睡過頭遲到,老總忘事……這些人都需要有“活的記事本”。隨即,白青青辭職成立了“不忘事服務室”。
第一筆業務是一對在外地工作的夫婦讓她提醒孩子按時上學,結果一個月收入1000元。之后兩個月,收獲20位顧客。隨著業務增多,她請人設計了一套電子登記系統,使記事服務更加準確、完善。但沒多久客戶數量停滯不前了。
看到手邊的電腦,白青青突然醒悟:自己可以借助網絡宣傳一下。在新浪、雅虎等網站四處撒帖,“不忘事服務室”名聲四起。她開始通過QQ、E—mail提醒客戶,加上電話、手機短信,針對一個客戶,可以多次、多方位地提醒。
業務轉好,雇了幾個幫手。但沒多久,有幫手另起爐灶單干,對她形成了沖擊。白青青很矛盾:辭退幫手,業務忙不過來,留著他們又怕他們變成對手。唯一的出路就是通過創新形成自己獨有的競爭力。恰巧男友從日本給她帶回一個可錄音的洋娃娃,有什么話錄進去,娃娃會定時說出來。白青青趕緊叫男友聯系制作玩偶的廠商,引進了這種玩偶。但因為記事玩偶成本較高,怕客戶弄壞了,沒敢隨意發放,而是模仿起美發店吸引長期客戶的形式,辦起了沙龍和VIP消費模式。沙龍每月辦一次,喝茶、看書、唱歌,讓大伙多聯絡、多交際。辦理了VIP貴賓卡的會員,可以通過抽簽的方式爭取到記事玩偶使用權。同時,白青青玩了個小聰明,玩偶內的電子錄音卡設置有效期半年,以促進重復消費。 現在她的業務比較穩定,客戶有一千多人。僅一年2000元的VIP會員就有500余人,進賬10萬元。加上其他“散戶”業務,每月平均純利潤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