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業
學習興趣是學生有選擇地、積極愉快地學習的一種心理傾向。學習數學的興趣產生于教學過程的趣味性和藝術性情感中,產生于學習過程中的成功和愉快體驗之中。在這種情感體驗下,學生就會表現出對數學學習的一種特殊情感,學習起來樂此不疲。
高中數學學習興趣情境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進行興趣教學是當前課堂教學的重點。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教學活動中,相容的師生關系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情緒,師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學效果。我們常說“愛屋及烏”,對于教育來說,本身也隱藏著這樣的問題。不論什么課程,如果學生喜歡這位老師,就相信老師講授的道理,愿意學習老師講授的知識,自然就對老師講的課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學生如果不喜歡,甚至害怕這位老師要想他們對這位老師所授的課程感興趣是相當困難的。可見,要想提高教學效率,必須顧及到師生的關系。也就是說,要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對老師的親切感,創造一個師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環境。所以,我們數學教師要利用自己的優勢,即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幫助、團結、友愛、共同進步的良好關系。學生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樂其道。
二、創設情境,引發學生探究興趣
教師通過創設具有情緒色彩的形象生動而又具體的教學情境,能激起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與態度體驗,誘發學生的探究動機,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知識,形成技能。如生活情境、問題情境、應用情境、趣味情境、故事情境、操作情境等,寓抽象的數學知識于具體形象的情境中,使得抽象的數學知識講解更加生動,更富有趣味性,避免了學生單調枯燥的學習,利于學習興趣的激發與培養。同時,使得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上升為理性認識,對于學生的學習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在教學中,我們要結合高中生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與認知規律,緊緊圍繞教學內容設計出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富有趣味性、藝術性與挑戰性的教學情境,如問題情境。問題是思維的開端,是開啟創新之門的金鑰匙,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之所在。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可以誘發學生的探究動機,使學生在強烈的好奇心的驅使下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以解決心中的困惑,達到釋疑的目的。
三、科學采用授課模式,培養學生創新的能力
21世紀最偉大的產品不在科學技術,而在新型的學校教育。作為一名培養跨世紀人才的教師,在面臨“知識爆炸”的時代,如果再用陳舊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和教育手段來教學,就很難培養出智能充分發展的創造型人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學習現代化教育思想、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對從事數學教學的工作者有著緊迫的現實意義。
在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是“授之以魚”還是“授之以漁”,每一位有遠見的教師都會選擇后一種答案。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逐步引導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讓學生直接參與探索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在學習中有成就感,這樣有利于培養他們確立科學的態度和掌握科學的方法。我的做法是,在課堂上,我著重問題的創設,提供氛圍,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發現問題,著手解決問題,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則成為學生的協作者。
四、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師要“寓教于樂”,根據學生特點和容易樂于接受這一要求,對教學內容進行加工處理,并運用生動形象、具體鮮明、妙趣橫生的語言表達出來,才能使學生在領會知識的同時,把學生學習數學的藝術美、科學美的感受產生積極性和主動性調動起來。因此,教師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
(1)數學史激趣。數學史是學生學習興趣的搖籃,它孕育著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了這兩者我們的課堂就不再會枯燥乏味。通過平時教學和與學生的交談,我發現在的學生仍喜歡聽故事,尤其是教師在數學課堂上講一些與當天學習數學有關的數學趣事,可以讓學生對所學內容留下深刻的印象。
(2)故事激趣。在數學教學中,不能照本宣科,對學生灌輸數學知識,而應積極創設數學情境,啟迪學生的數學思維。教師應適時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以引起學生的心理矛盾沖突,使他們意識到經過自己的努力,可以解決這些矛盾的沖突,從而引起他們的好奇心,激發起學習的動機,使他們興趣盎然地投入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總之,我們在教學中必須積極地創造條件,讓學生自覺地把數學知識運用到各種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學習的實用性,讓數學課堂教學適應社會生活實際,從而培養出一批真正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張奠宙.數學教育學\[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