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濤
強化責任 重點推進嚴把重大動物疫情防控關
——寶坻區人大常委會視察重大動物疫情防控工作紀實
張海濤
重大動物疫情,是指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發病率或者死亡率高的動物疫病突然發生,迅速傳播,給養殖業生產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危害,以及可能對公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造成危害的情形。按照國家和我市規定,寶坻區將高致病性禽流感、豬瘟、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小反芻獸疫列入重大動物疫病范疇。
寶坻屬養殖業大區,特別是生豬、蛋雞養殖占比很重。為確保重大動物疫情能得到有效防控,區人大常委會組織部分人大代表對此項工作進行專門視察。
視察人員首先來到坐落于新開口鎮的中糧肉食(天津)有限公司,實地察看生豬飼養、繁育情況。該公司2009年4月在寶坻區注冊成立,當年6月開工新建兩座年出欄10萬頭的標準父母代養豬場,截至2016年10月,公司累計實現生豬出欄56.89萬頭,銷售收入9.1億元。如此大的養殖規模,如何才能實現肉食全產業鏈安全、衛生、健康、優質的目標呢?視察人員了解到,該公司注重養殖基地建設的每個環節,采用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多點模式設計豬場,生活區與生產區嚴格分開,互不干擾,飼料車、商品豬運輸車和人員流動的路線嚴格分開,豬舍全進全出,防止交叉感染,有效控制疾病在豬場內的傳播。采用全漏縫免沖洗節水式生產工藝,無需人工清糞即可保持豬舍清潔衛生。飼料輸送、通風降溫和環境控制實行自動化管理。同時,整個豬場配制防鳥設施,防止鳥類對疾病的傳播。管理上,全體員工實行住場制,實現封閉式管理,員工休假返回時,須徹底洗澡、消毒,并更換工作服后才能進入生產區。種豬引進和更換遵循嚴格的隔離和適應程序,病死豬只嚴格采取無害化處理。生產生活用水全部取自達標的地下水并經嚴格消毒處理,飼料車和商品豬運輸車實行專車、專人、專用制度,每次進入豬場前須經嚴格消毒。養殖基地層層嚴密的防護措施,將疫病發生率降至最低。
天津龍威禽業有限公司始建于2009年5月,總投資5000萬元,占地115畝,坐落于寶坻區新開口設施農業開發區。該公司是國內規模最大的白殼蛋雞養殖基地,也是全國蛋雞標準化示范場。其養殖場遠離主線公路、居民區和其他養殖場,三面環河,另一面是廣闊的農作物種植區,具備天然的防疫屏障。踏進公司的大門,映入視察人員眼簾的是一片片干凈整潔、被綠色植物環繞的場區,并未聞到雞舍刺鼻的味道,可見公司管理層在空氣環境治理方面的確下了真功夫。據介紹,該養殖場防疫體系健全,實施“4321”疾病防控理念:即用40%的精力做好免疫,30%的精力做好環境控制,20%的精力做好監測,10%的精力做好雞群保健。執行“4335”生物安全體系:根據外界疫情距離場區的遠近執行紅橙黃綠4級預警級別,將場區的重要性分為3級防疫場,根據距離雞群的遠近將場區分為3個防疫區,切斷疾病傳入雞群的5種傳播途徑(雞與雞、物品與雞、人與雞、空氣與雞、動物與雞之間的傳播)。種雞場實行封閉式管理,場內凈道和污道完全分離,大門口設消毒池和人員消毒通道,人員通過沐浴更衣后才能進入生產區,充分保證雞舍內環境不受污染,有效切斷傳播途徑。雞舍內硬件設施配套齊全,生產區各棟雞舍內配有自動上料、飲水設備、純凈水凈化設備、AC2000環控系統和遠程監控系統,有力地保障了場區雞群的生產安全。
從重點養殖企業出來,視察人員又來到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現場察看畜禽免疫抗體檢測情況和疫情應急儲備庫。據了解,該中心結合區科委建立了寶坻區科技特派員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站,并在全區設立了10個動物疫病信息采集點,定期進行采樣檢測,進一步加強了全區動物疫病防控信息的預警預測。2015年,該中心建成寶坻區重大動物疫情應急物資儲備庫和冷鏈系統,保障了應急物資的應存盡存,對確保區內不發生重大動物疫情,確保動物源性食品衛生安全,保障人民身體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隨后召開的座談會上,視察人員聽取了區政府畜牧部門負責同志有關情況匯報。幾年來,區政府根據天津市重大動物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堅持“加強領導、密切配合、依靠科學、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斷處置”的方針。嚴格落實責任,精心組織、周密部署、狠抓落實,全面落實以免疫為主的動物疫病綜合防治措施,全力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和小反芻獸疫的強制免疫工作。在扎實完成春、秋季集中免疫基礎上,加強日常補免,做到“應免盡免,不留空當”,有效地防止了疫情的發生和蔓延,保障了全區畜牧業的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視察人員現場察看畜禽免疫抗體檢測情況。攝影/張海濤
視察人員認為,近年來,周邊國家重大動物疫情不斷發生,人畜共患病也呈上升趨勢,病毒變異加快,新的病毒、病菌陸續被發現和證實,給防疫工作帶來了新的困難與挑戰。面對嚴峻形勢,區政府做了很多工作,但仍存在不足之處。一是部分養殖者法律意識淡薄。沒有嚴格遵守引種申報和落地報告隔離制度,加大了動物疫病跨區域傳播的風險;二是企業主體意識不強。動物防疫法頒布實施后,部分企業還沒有依照有關要求,主動做好動物防疫工作,個別企業還有逃避免疫的現象,部分老舊養殖場防疫條件不符合要求;三是防疫隊伍力量薄弱。畜禽存欄多,基層獸醫隊伍所承擔的工作量越來越大,但目前基層獸醫隊伍結構不合理(非畜牧獸醫專業占比30%以上),人員少(每站只有2-4人)且年齡老化,不能應對當前動物防疫工作需要。
對于發現的問題,視察人員紛紛建言獻策。一是要提高防控工作認識。各級各部門都應加大重大動物疫情防控和畜產品安全知識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二是落實企業主體責任。著力提升養殖企業的疫病防控意識和防控能力,加強對養殖企業的問責機制,健全完善應急預案,確保在出現重大疫情時能夠迅速啟動行之有效的應對措施。三是加強防疫隊伍建設。通過教育培訓,提高工作能力和業務素質,采取招錄等方式,充實專業技術力量。
視察人員強調,區政府各相關部門要齊抓共管,形成動物疫病防控的合力,做好基礎性工作,促進養殖環境、養殖技術和污染物無害化處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從源頭上減少和杜絕疫病發生的可能。要進一步加大資金的投入,做好應急物資的儲備,保障工作經費落實到位。要堅持預防在前,早發現、快反應、嚴處理,確保不發生重大動物疫情,為促進畜牧業健康發展及保護人體健康做出應有貢獻。
(作者為寶坻區人大常委會農業與農村工委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