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新軍
突出問題導向 聚焦重點領域
實現城市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2016年是實施“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也是首都城市管理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這一年,我們緊緊圍繞貫徹落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抓住把握首都城市功能定位、深化城市管理體制改革這條主線,認真落實加快疏功能、轉方式、治環境、補短板、促協同的總要求,積極構建城鄉環境和城市管理綜合協調體制,進一步夯實市容環境衛生、能源日常運行、相關市政公用事業管理基礎,提升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較好地推動了年度工作目標任務的順利完成,為加快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提供了良好的城市環境和運行保障。
一、構建城市綜合管理體制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市委十一屆十次全會和中央〔2015〕37號、〔2016〕6號、市委〔2016〕14號文件精神,構建城市綜合管理體制,確定城市管理主管部門,擴大城市管理職責,進一步強化城市管理統籌協調。
1.健全完善統籌協調機制。針對北京城市管理存在的突出問題,借鑒2008年奧運會環境建設管理經驗,將“首都城市環境建設委員會”調整更名為“首都城市環境建設管理委員會”,強化對城市管理工作的統籌協調。
首都城市環境建設管理委員會由市長任主任,從內涵和外延上都發生了較大變化,一是擴大了統籌范圍,由過去綜合協調城市環境建設擴大為包括環境建設在內的城市管理范疇,在原首都城市環境建設委員會成員單位的基礎上,將與城市管理密切相關的中央單位和市屬部門,特別是供熱、供水、排水、燃氣、環衛、綠化、道路等市屬企業單位納入成員單位,實行統籌歸口協調;二是強化了統籌職能,由過去一般性議事協調機構轉變為集重大決策、統籌協調、監督考核于一體的工作平臺,強化對城市管理相關市屬部門、各區政府、各市屬企事業單位的統籌協調和考核評價,有利于協調解決城市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重大問題和各相關部門的職責銜接問題,確保城市管理工作更加順暢高效。
2.承擔城市管理主管部門職責。以原市政市容委為基礎,劃入煤電油氣等能源日常運行、充電站(樁)建設運營、再生資源回收、城市建成區市管道路兩側綠化帶的環境衛生、城市河湖管理范圍內(不含水域)的環境衛生,以及地下綜合管廊等管理職責,成立了市城市管理委員會,作為城市管理的主管部門,承擔對城市管理工作的業務指導、組織協調、指揮調度、專項整治和檢查評價職責。
同時,突出統籌協調和綜合管理要求,賦予財政預算運維資金和市政設施建設統籌協調的職責,對供熱、燃氣、環衛、路燈等領域國有企事業單位管理任務的監督指導和考核評價職責,對各區城市管理主體責任考核的職責,強化了城市管理主管部門的統籌綜合職能,有利于城市管理主管部門統籌作用的發揮。7月底,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已經對外掛牌辦公。
二、統籌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
按照中央和市委關于統籌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有關部署意見,認真抓好貫徹落實,研究編制地下綜合管廊骨干網絡規劃實施方案,加快推進重點新建區域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重點開展北京城市副中心、新機場及臨空經濟區等區域建設試點。開展管廊信息管理平臺搭建、實施管網智能監測相關研究等前期工作。明確各類管線入廊原則,如受管廊空間限制,電力、電信管線必須入廊,給水、再生水、燃氣和供熱管線優先入廊,雨水、污水管線結合建設路段地形及管道銜接關系選擇性入廊;規劃建設地下綜合管廊的區域且已在管廊中預留管線位置的,不再另行安排管線選址。積極推進2016年我市8項共50公里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任務落實,截至2016年12月全部開工,完成年度計劃任務。
三、提高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
1.統籌推進城鄉環境建設。認真落實全市生態文明和城鄉環境建設動員大會精神,發揮首都城市環境建設管理委員會和辦公室的統籌協調作用,嚴格落實“月檢查、月曝光、月排名”制度,重點推進城市副中心、延慶世界園藝博覽會、新機場周邊等區域環境整治建設,以及長安街環境景觀提升工程;重點推進88條城市道路環境建設達標,開展進京鐵路、快速公路兩側環境治理;組織實施46處區域環境綜合提升,開展100條背街小巷環境整治,對286個老舊小區進行環境提升;提升公園景點、交通樞紐周邊公廁服務品質,公廁達標率達到90%;組織實施100公里主次干路通信架空線入地,完成核心區100條背街小巷架空線規范梳理。
2.持續改善城市景觀品質。強化戶外廣告設置管理力度,順利完成年度1300處整治任務,清理違規戶外廣告牌匾標識7683塊,組織開展50個單柱式戶外廣告設施建設,為社會提供合法宣傳點位;抓好極端天氣道路照明人性化啟閉工作,全年共提前開啟路燈81次,延時關燈149次,累計延長總時長2573分鐘;圓滿完成中德國家元首會晤晚宴等重要時段景觀照明保障任務,受到中央領導的充分肯定;開展城市道路公共服務設施精細化管理,對全市50條大街的9大類、20種、6900余件設施實施了二維碼管理,對城市道路、立交橋下和軌道交通出入口“三大空間”實施集中治理,整治各類公共服務設施12000余個,解決了一批嚴重影響市容景觀的突出問題。
3.著力提升環衛保障能力。認真落實清潔空氣行動計劃,下大力推進設施建設、源頭減量、清潔降塵、綜合治理,加大設施建設力度,新增生活垃圾處理能力5350噸/日,全市焚燒、生化等資源化處理能力將達到1.52萬噸/日,處理比例將達到60%以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提高到99.83%。強化建筑垃圾綜合管理,完成了7000臺渣土黃標車更新淘汰,9053臺渣土車實現標準化改造并納入在線監管;加大建筑垃圾處置設施建設,首鋼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置廠建成投產。嚴格落實清潔降塵措施,實行城市道路一、二、三級管理,實施道路管理精細化、作業機械化、考核指標化建設,推廣“洗、掃、沖、收”組合(新)工藝作業,城市道路新工藝作業覆蓋率達到了87%;做好空氣重污染防治,對重點道路增加1次以上清掃保潔,每日實施機械沖洗2次以上,全力降低城市道路塵負荷,全年塵土殘存量均值15.15克/平方米,實現道路塵土殘存量連年下降。
4.確保城市運行安全穩定。積極推進燃氣輸配供應體系建設,陜京四線隧道工程率先啟動;寶坻-香河-西集天然氣長輸管線工程貫通,中石油液化天然氣進京又增新通道;積極推進農村購氣便民服務工作,建立了充裝站、氣瓶集散中心、換瓶站(含移動瓶柜)三級瓶裝液化石油氣配送體系,送氣下鄉累計發展用戶110萬余戶,銷售瓶裝液化氣近1000萬瓶,折合減煤約250萬噸。加大“煤改氣”力度,改造鍋爐房96座、4072蒸噸,全市清潔能源供熱面積占比已達88%,完成470個老舊小區供熱管網改造任務,降低了供熱能耗。加強地下設施與地面設施治理銜接,建立完善排查消除地下管線隱患工作制度,消除隱患2572項;建立“管路互隨”工作機制,重點推進城市道路大修與地下管線消隱工程同步實施,全年共有16條道路大修與25項地下管線消隱實現了“管路互隨”;完善挖掘工程地下管線安全防護機制,實現工程建設單位與地下管線權屬單位的信息溝通,全年發布工程建設信息370項,保障了地下管線安全。基本完成石油天然氣管道占壓隱患整改任務,實現“三年任務兩年完成”的目標,確保了地下設施安全穩定。
把握發展大勢 認清發展短板
推動城市管理工作提質增效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召開一年多來,北京城市管理和城鄉環境建設工作加強統籌謀劃、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重點領域,注重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下大力解決突出問題,使廣大群眾有了更多獲得感。但是在取得工作成果的同時,一些困境和問題形成的城市管理“短板”,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城市管理和環境建設的協調效率和工作進度,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市政設施承載能力不足,歷史欠賬嚴重
前幾年,由于北京城市發展的速度過快,城市規模膨脹過快,人口增長過快,導致基礎設施承載能力超負荷,再加上投入不足,發展乏力,形成了緊平衡、缺彈性,牽一發動全身的狀態,給城市管理帶來了很大壓力。一是生活垃圾處理能力缺口較大。目前,生活垃圾的日產生量在2.4萬噸左右,增速在10%以上,但處理能力僅為2萬噸/日,已經處于超負荷狀態。而現在僅有的2個市屬填埋場(阿蘇衛、安定)也將在2018年填滿封場,垃圾處理能力不足日益凸顯。二是燃氣供熱保障能源結構單一。目前,全市集中供熱面積約8.1億平方米,每年以3000-4000萬平方米的速度增長;近幾年治理大氣污染,實施“煤改氣”工程后,燃氣供熱比例達到89%;四大熱電中心受國家消納風電措施影響,電熱矛盾凸顯,如電力需求下降,將導致供熱出力不足;熱網設計承受能力為日均零下7℃,北京歷史上出現過日均零下9℃,供熱熱源存在30%缺口。三是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能力不足。目前全市建筑垃圾產生量為4000萬噸/年,其中600—700萬噸適合資源化處理,但只有100萬噸/年的處理能力(首鋼項目),資源化能力缺口較大。
二、城市環境品質不高,城鄉結合部、背街小巷等區域臟亂現象依然存在
一是由于家庭購買轎車漸成時尚,汽車處于超飽和狀態,導致道路兩側亂停車,影響了環衛保潔作業和機掃率;二是由于“門前三包”責任內容不具體,部門職責分工不明確,考評機制落實不到位,法律依據不充分,導致“門前三包”落實流于形式,經常出現店外經營、環境臟亂、秩序較差等亂象;三是違規設置廣告牌匾、散發張貼非法小廣告等現象時有發生,影響了市容環境;四是充電樁設置管理標準不統一,多頭管理、無序設置、亂象叢生;五是管理執法力度偏弱,綜合管理法規缺失,借法執法現象突出,導致工作落實不及時、不到位、效率低。
三、地下管線安全形勢日趨嚴峻
北京市17.78萬公里地下管線建設年代普遍較早,大部分進入生命周期末端,跑冒滴漏嚴重,事故率高達百公里1.75起,特別是有2萬公里帶壓供氣管道,安全隱患嚴重。同時消隱工程程序復雜,前置審批較多,造成部分隱患排查出后難以及時消除。架空線入地推進難度較大。目前我市五環路內各類架空線約有1萬公里,涉及發改、規劃、園林、交通、交管、建設等10多個部門,審批環節多、工作鏈條長;施工有效時間較少,全年不到189天,且在夜間0︰00至5︰00,每天只有5個小時;管道建設與軍纜管道交叉跨越多、涉及軍種多,需要反復協調,導致推進緩慢。
四、城市管理體制機制與主管部門職能還不相稱
這次機構改革,市委市政府賦予我委城市管理綜合協調的重任,由市政市容管理委員會更名為市城市管理委員會,調整增加了相關職能。作為主管部門,一是在綜合協調體制上還不明確,哪些是城市管理相關專業部門,協調相關部門的哪些工作內容,需要進一步明確;二是存在管理與執法脫節的狀況,城管執法部門單設后,我委沒有相應的專業執法隊伍,導致管理鏈條斷裂,一定程度產生了管罰脫節、監管失控等問題。
2016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市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明確指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仍然要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我們要真正認識到疏解非首都功能實際上就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調結構、轉方式,就是騰籠換鳥,就是提升城市發展和人居環境質量,就是更好履行首都職責。我們要以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為目標方向,認真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加快疏功能、轉方式、治環境、補短板、促協同,緊緊圍繞以疏解非首都功能為重點的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來發力,緊緊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這個首都發展極好契機,以首善標準扎實推進各項工作,針對上述這些問題,高度重視、認真對待,深入分析、找準癥結,采取切實措施逐個加以解決。
堅持改革創新 加強統籌謀劃
不斷提升城市安全運行和
管理保障水平
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論述和視察北京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和《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深刻領會中央和市委關于推動城市治理向縱深發展的新要求,著眼冬奧會籌辦、智慧城市管理和重大活動保障,踐行新發展理念,強統籌、聚合力,補短板、增能力,落責任、提效率,下大力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取得看得見、摸得著的成效,努力為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一、推進改革創新,不斷提升城市管理綜合協調能力
從健全統籌協調機制入手,把首都城市環境建設管理委員會和辦公室這個平臺盡快建起來,真正發揮好統籌協調作用。一是著眼城市管理主管部門統籌協調新職能,深化研究主管部門與相關部門、綜合管理與專業管理、城市管理與行政執法關系,研究財政預算運維資金和市政設施建設統籌管理、城市管理相關領域國有企事業單位管理任務監督指導和考核評價、各區城市管理主體責任考核等工作機制,推動城市綜合管理形成新格局。二是盡快完善領導機構,充實領導力量,主要成員單位的主管領導任兼職副主任,實行席位制,構建專兼職領導體系,強化辦公室領導力量。三是盡快建立統籌協調機制,完善會議制度,特別是首都城市環境建設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辦公會,要定期組織召開,真正研究和解決問題,切實加強統籌,發揮好議事協調作用。
二、推進“四大環境”建設,不斷提升城鄉環境建設管理統籌能力
北京作為一座超大型城市,要繼續加大市容環境問題治理力度,堅持以市容環境、生態環境、設施環境和秩序環境“四大環境”為統領,學習借鑒杭州G20峰會環境保障經驗,按照“更高標準、更快速度、更實作風、更美景致”的標準,打造迎接十九大召開的城市環境景觀“升級版”。抓好重大活動、重點工程環境建設,提升環境品質,做出精品工程。組織編制《2017年首都環境建設任務書》,統籌推進環境建設任務落實。抓好核心區等重點區域環境綜合提升,集中開展連片區域環境整治。抓好網格化城市管理,繼續落實“月檢查、月曝光、月排名”考評制度,推進考核評價制度化、規范化和標準化。
三、推進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不斷增強環衛管理和保障能力
加大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力度,生活垃圾資源化率達到57%以上。加大再生資源和生活垃圾工作融合力度,建立規劃、資源、運行“三統籌”體制,繼續推動超量加價、減量減費制度,嚴格控制各區垃圾核定量。加大環境衛生清掃保潔力度,堅持“以克論凈”,加大道路塵土殘存量監測,每月公布檢測結果,機掃率達到89%、“洗掃沖收”組合(新)工藝率達到88%,公廁達標率達到91%。加大建筑垃圾綜合管理力度,加快資源化處置設施建設,堅持聯合督導檢查、夜間巡查機制,開展運輸處置一體化試點。
四、推進煤電氣熱需求側管理,不斷提升能源運行和保障能力
加強供給能力建設,推進寶坻-香河-西集長輸天然氣進京聯絡線、西六環中段、陜京四線、新機場線等一批重點工程。加強煤炭儲備,實施華能燃煤機組應急備用熱源建設。加強運行維護管理,開展加油、加氣、充電樁(站)建設,建立完善熱電氣常態化聯調聯供機制,做好能源日常運行保障。加強節能減排管理,居民管道天然氣氣化率達到72%,清潔能源供熱面積比例達到90%以上。
五、推進市容景觀整治建設,不斷提升市容市貌管理能力
全面完成長安街及其延長線“精裝修”,擴大二維碼管理范圍,城六區百條主要大街實現全覆蓋,遠郊區城區全覆蓋。組織編制2017-2020年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四年方案,2017年完成30%整治任務。抓好老舊小區、高快速路、軌道交通新線出入口周邊環境整治提升。完成戶外廣告“總規、控規、詳規”規劃體系構建,規劃實現率達到70%。新建二環路8座立交橋景觀照明設施,打造夜景景觀帶。開展100公里主次干路通信架空線入地,100條支路胡同架空線規范梳理,確保實施一片、干凈一片、群眾滿意一片。
六、推進市政公用事業發展,不斷提升城市安全運行保障能力
加強地下管線綜合管理,完善地下管線結構性隱患排查治理體系,開展市級地下管線“管路互隨”消隱工程。加強綜合管廊建設,重點抓好城市副中心、新機場及臨空經濟區、世園會等重點新建區域管廊建設,確保全年計劃任務按期開工。加強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推進“兩級主管、四級保護”體制建設,確保管道長期安全平穩運行。
(責任編輯:鄭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