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長文
摘要:提問是組織教學的最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之一,也是一門藝術。它能夠有效地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引發(fā)思維碰撞,開拓學生思路,還有助于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調節(jié)教學進程,活躍課堂氣氛,促進課堂教學的和諧發(fā)展。因此教師必須重視提問藝術,以提問引導學生探究新知,解決問題,從而達到使他們獲得新知的目的。下面筆者根據自己的授課實踐,針對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上進行有效提問,談談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法與手段 一、小學數學課堂提問中存在的問題
(一)問題有數量沒有質量,未能鍛煉學生思維
有些教師認為新課程小學數學課堂中,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學生進行課堂互動,就要多問學生問題。教師采用一問一答的提問形式,本是為了完成預設的教學內容和目標、發(fā)展學生思維,卻讓學生處于一種不斷回答老師提問的被動學習狀態(tài),忽略了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作用。
(二)提問指向不明確
有些教師認為在課堂中不停地提問就是啟發(fā)式教學,能活躍課堂氣氛。有些教師課前準備不充分,所設計的問題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并沒有根據教學目標進行精心設計。學生不知道如何回答,導致課堂冷場。這種問題不僅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而且導致學生課堂思維的混亂。
(三)提問太難,學生思維跟不上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現有知識,經驗水平以及能力掌握情況等因素直接影響著他們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接受和理解。如果教師提出的問題對于學生來說太難,學生將無法回答,這會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降,學習興趣驟減,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因此,在進行課堂提問時,教師要把握好問題難易程度。
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
(一)提問應有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起學生對認知對象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才能從心底產生學習的主觀意愿,學習才會成為自覺行為,不再是在他人指令下的被動參與和機械接收,實現由苦學到樂學的轉變。在導入階段運用提問藝術,可以以富有趣味性的問題來引發(fā)學生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主體性與主動陛,這樣的教學更加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自然能夠換來學生參與探究的主動性。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提問藝術,以問題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實現學生的快樂學習。
例如,在學習分數大小的比較這一內容時,我們就可以以學生所熟悉的分東西來巧妙地設問,讓學生來思考,將一塊月餅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平均分成八份,每人兩份以及平均分成三份,每人一份,這三種情況下哪個分得最多。進而由富有趣味性的問題來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向具體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展開快樂學習,進而為教學的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提問應有層次性
數學課堂教學都是圍繞著某一特定教學目標展開的,在設計提問的時候要有合理的程序性和階梯性。在教學中,提問要把握好難與易的尺度,要恰到好處;要根據不同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進行提問設計。提問太難,學生回答不出來,既浪費時間,又容易使課堂死氣沉沉;提問太容易,又調動不起學生的各種智力和學習積極性,不利于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學生的學習就難有成效。因此,教師在課堂向學生提出的問題,要體現教學的層次陛,提問要緊扣教學目標和教材內容,通過提出問題,把相關的知識從不同的角度聯系起來,按一定梯度展開設問,對不同層次的問題選擇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回答,才能激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學習起來輕松自如。
例如,學生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后,教師提問:“一個長方形的長增加1厘米,寬減少1厘米,所得的長方形的面積與原長方形的面積還一樣大嗎?”在學生處于矛盾思維時,再提問:“增加的面積與減少的面積相比,哪個大一些?”學生受到啟發(fā)后,便能很快找到正確的答案。
(三)提問應有創(chuàng)造性
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時,要盡量使問題的設計比較新穎獨特,這樣才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能夠給學生營造開放式回答的問題,旨在鼓勵學生的積極思考,而不是把思維局限于某一個固定的答案上。
例如,在講解《長方形周長》這一內容時,雖然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周長與長方形的相關知識,但是教師并沒有作為正式內容給學生講解過,因此作為單獨的一節(jié)進行講解時,就顯得非常重要。在講課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現用四根木棍去擺出一個固定的長方形圖形,然后再引導學生去積極的思考,如何計算長方形的周長。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特點,問題的設置也要具有一定的獨特性,沒有新意的問題,不容易引起學生的思考和興趣。所以,教師在問題設計時要別出心裁,能夠使課堂提問的效率大幅提升。
(四)提問應有拓展性
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數學教師既要在每節(jié)課上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些質疑的機會,還要讓學生真正開動腦筋去思考問題,自己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或者是自己不懂的問題,把課堂提問的時間真正利用起來,真正地將提問的價值發(fā)揮出來。為了讓學生會提問題且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教師可以在教學時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一定的訓練,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去看待問題,以學生的身份去示范提問題。
例如,在教學“角的認識”這節(jié)內容時,對于教材中什么是角,角各部分的名稱,“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是沒有關系的”這些內容,大部分學生都已經知道了。這個時候,我就問學生還有什么問題不明白的嗎?”很多學生都答道“沒問題?!睘榱藱z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我提出一些問題來考驗學生:“角的大小為什么和邊的長短沒有關系呢?”經過討論,學生明白了角的邊主要是射線,射線是沒有長短的,因此,角的大小是和邊的長短沒有關系的,角的大小主要取決于兩條邊張開的大小。可見,教師在提問時,要從學生的角度示范提出問題,這樣就能在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的同時,有效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有效的課堂提問對成功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應該從教學細節(jié)人手,精心設計好每個問題,努力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陛,最終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