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河道管理站,遼寧 阜新 123100)
彰武縣水資源開發利用及保護措施
宋鑫
(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河道管理站,遼寧 阜新 123100)
本文介紹了彰武縣在水資源開發利用及保護方面采取的有力措施,實現了水資源科學管理和可持續利用,保障了工農業生產和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
水資源;節水技術;保護措施
1.1 概況
彰武縣位于遼寧省西北部,東連康平、法庫兩縣,南接新民市,西與阜蒙縣相鄰,北依內蒙古庫倫旗和科左后旗。地勢北高南低,東西丘陵,北部沙荒,中部和南部平原,總面積3641km2。下轄8鎮16鄉,184個行政村、4個街道辦事處、16個社區,總人口42萬,其中城鎮人口8萬。
全縣屬于季風大陸性氣候,多年平均降雨量488.5mm,多年平均蒸發量1781mm,多年平均氣溫7.1℃,無霜期152天左右。境內從西到東分布著繞陽河、柳河、養息牧河和秀水河四大河流水系。共建大、中、小型水庫45座,其中省管大型水庫1座(鬧德海水庫),地方管理的中小型水庫44座(中型2座,小型水庫42座)。
1.2 水資源分布狀況
1.2.1 降水量及其時空分布
彰武縣多年平均降水量為488.5mm,雨量分布極不均勻(年降水量變差系數Cv值變化在0.30~0.20之間),西部小于東部、北部小于南部, 4—5月降雨量約占年降水量的11%,6—9月降雨量約占全年的75%~80%,7—8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55%。
1998年新秋鎮年最大降水量為909.4mm;1982年發生在四堡子鄉年最小降水量為183.1mm,豐枯年降水量之比達4.97倍。
1.2.2 地表水資源時空分布
彰武縣地表水資源來源于降水量,主要來源于6—9月的汛期暴雨洪水,受降雨影響地表水年際變化較大,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為13301萬m3。
1.2.3 地下水資源時空分布
彰武縣地下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勻,受地形、地貌、地質等條件影響,東西部區域地下水資源條件較差,北、中、南部平原區域地下水資源條件較好,地下水資源較豐富。
近20年來,地下水位下降嚴重地區達到8~12m,連續干旱造成縣域206個行政村、571個自然屯的19.6萬人、17.5萬頭大牲畜飲水困難。在最干旱的哈爾套等地人們要去很遠的地方挑水。
1.2.4 水資源總量
根據水資源評價成果,彰武縣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44680萬m3,產水系數為0.27,產水模數為12.3萬m3/km2,人均水資源占有量1074m3,高于遼寧省平均水平。
1.3 用水情況
彰武縣水資源總量44680萬m3,總用水量12648萬m3,其中:灌溉用水占總用水量的75.2%,為9507萬m3;生態用水占總用水量的16.1%,為2036萬m3;工業用水占總用水量的3.4%,為430萬m3;居民生活用水占總用水量的5.3%,為675萬m3。
在總的用水量中,農業灌溉用水量9507萬m3,占總用水量的75.2%,其中:水田用水量4922萬m3,占51.8%;菜田用水量938.5萬m3,占9.9%。農業用水量大,主要原因如下。
2.1 水利工程老化
部分水利工程由于工程老化、年久失修,導致農業用水量大,灌溉水利用率低,不能充分利用水資源。
2.2 缺少用水計量設施
農業灌溉利用水井開采地下水資源,沒有IC卡等計量、觀測地下水動態設施,不能準確掌握地下水資源量。
2.3 沒有實現全面節水
現在大力發展高效節水農業灌溉工程,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水環境,節約了水資源,擴大了灌溉面積,但是以前的灌溉工程沒有節水設施,還需要改造。
2.4 節水意識不強
近幾年干旱地區農民對農業灌溉達到穩產增收認識提高了,但是靠天吃飯的意識依然存在。抗旱時想到灌溉設施,雨量充沛時不注意灌溉工程的管護和維修,不能充分發揮水利工程的節水灌溉作用。
3.1 嚴格執行取水許可制度
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等法律法規,嚴格執行取水許可制度。取水許可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的核心,是水資源權屬管理的體現,是國家賦予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的重要職責,是對水資源實施統一管理的一項重要制度,幾乎包括了水資源管理工作的全部內容。彰武縣工農業用水嚴格執行取水許可制度。根據《取水許可制度實施辦法》和《遼寧省取水許可制度實施細則》的要求,縣水利局進一步完善取水許可工作,取水許可工作在全縣境內全面開展。
3.2 做好水資源評價,合理開發水資源
彰武縣水利局編制了《彰武縣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分析報告》,并且完成了《彰武縣水資源現狀及遠景水資源平衡報告》《彰武沙丘前沿區地下水資源規律研究水文地質勘探階段成果》,繪制了彰北沙丘前沿區水文地質剖面圖,為彰武縣工農業開發項目做水資源評價報告,提供了相關的水資源論證資料,滿足了取水用水需求,使水資源開發利用管理和保護同時進行。
3.3 實施水資源動態監測
實施水資源動態監測,采用典型監測小區、基本監測點、對照監測點3種類型進行監測。監測區位的設置和農業灌溉地塊等相應取水地點相結合,應在每個論證單元最少布設一眼地下水位監測井,定時監測地下水位,而不是脫離生產選取地塊,孤立地建立試驗站進行科學監測,這樣設置監測區位可以及時對生產用水進行指導,收到較好的效果。
3.4 加強灌區管理、完善用水制度
建議設立強有力的監管機構,建立健全灌區水務管理制度,制定嚴格的目標和執行標準,嚴格按制度考核管理,強化節水和水環境保護意識,使灌區用水集約化、可持續化。
3.5 大力推廣高效灌溉節水技術
高效灌溉包括微潤灌溉、微噴技術、滴灌技術,是一種新的節水、節能的灌溉方式,通過減少灌水時土壤表面蒸發,避免深層滲漏和地表徑流,提高水、肥利用率,以達到農業高效用水效果。實踐表明,高效灌溉大棚每年每畝節水200m3,畝增收2600元以上;大田每年每畝節水120m3,畝增收500元以上。
高效灌溉非常適合彰武縣節水高效農業發展。不僅改變了傳統的農業用水方式,節水效果明顯,而且增產增收,可廣泛應用于大田、大棚、果樹等灌溉,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創新性新技術。
WaterresourcesdevelopmentandutilizationandprotectionmeasuresinZhangwuCounty
SONG Xin
(LiaoningFuxinMongolianAutonomousCountyRiverManagementStation,Fuxin123100,China)
In the paper, effective measures adopted by Zhangwu County in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are introduced. 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re realized, thereby ensur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s well as social economy.
water resources; water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protection measures
10.16616/j.cnki.10- 1326/TV.2017.010.005
TV213.4
A
2096-0131(2017)010-0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