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紅梅,劉明和
(靖邊縣水利工作隊,陜西靖邊718500)
淺談靖邊縣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實施效果
徐紅梅,劉明和
(靖邊縣水利工作隊,陜西靖邊718500)
結合靖邊縣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實施情況,對庫區和安置區居民進行影響分析,結果表明:居民人均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有所改善,社會、經濟、生態方面效益顯著。針對實施現狀,提出加強管理宣傳、調整直補資金等措施保障政策效益的持續發揮。
靖邊;移民;政策實施效果
靖邊縣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實施通過“十一五”、“十二五”兩個“五年規劃”政策的實施,使移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進一步的改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有效地維護了社會穩定,為移民下一步的逐步致富奠定了比較堅實的基礎。本文就靖邊縣實施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實施效果進行分析。
根據國務院《關于完善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見》(國發[2006]17號)和《陜西省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實施方案》(陜政辦發[2006]55號)的要求,靖邊縣境內新橋等16座中型水庫以及不在靖邊縣境內的邊墻渠水庫、河口廟水庫及王瑤水庫,共計19座。按照《陜西省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人口核定登記辦法》,根據榆林市水庫移民領導小組辦公室和靖邊縣簽訂的移民人數為7756人,其中核實到人的涉及11個鎮,37個行政村,571戶,2318人;核實到村組的涉及13個鎮,70個行政村,5438人。
2006年12月7日,為了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完善大中型水庫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見》和《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補償和移民安置條例》,切實加強對全區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領導,經靖邊縣縣委、縣政府研究,成立了靖邊縣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工作領導小組。
(1)工作人員培訓情況
為了確保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順利開展,靖邊縣在移民干部培訓方面采取了以會帶訓的形式,每月規定時間對縣、鄉、村干部分期、分批分級進行了后期扶持政策、工作程序、資金管理、項目管理、工作方法、紀律等方面的系統培訓。使工作人員深刻領會了政策精神,準確把握了政策界限,掌握了正確的工作方法。
(2)實行行政監管
靖邊縣移民辦委派專人對后期扶持項目進行管理和監督,對項目實行建設公示制,自覺接受項目區移民群眾和當地社會監督,嚴格實行進度、投資和質量三控制。將具體工作分解到各級單位,逐級簽訂目標責任書及安全協議。
(3)健全規章制度
建立重要事項報告制:各職能部門在工作過程中出現各類事項及時向縣移民機構報告,由縣移民機構組織有關部門研究解決。
定期檢查制:每個年份或季度對后期扶持工作情況進行定期檢查、督促,印發工作進展情況通報。
統計報表制:各工作主體每月向領導工作小組上報工作進展報表。
(4)移民參與協商和監督
在各移民村選出2-3名代表加入村級工作領導小組,參與后期扶持工作的實施、管理、監督、執行等工作,保證群眾對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知情權。
(5)后期扶持資金管理保障
靖邊縣資金管理實行移民辦管事、縣財政局管錢的管理模式,資金兌付實行縣級財政報賬制。項目扶持資金由移民辦、財政局審核,按項目工程竣工報告的工程量進行結算,實行責任督查制度,移民機構督促檢查,組織驗收,保障了項目工程的有效實施。
3.1 庫區和移民安置區移民人均收入
通過對60戶移民樣本戶的常期跟蹤調查分析,2011年,60戶移民人均純收入在2150~9857元之間,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平均線以下為57戶250人,占96%,人均純收入在2156~7580元之間,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平均線以上3戶16人,占4%,人均純收入在7580~11256之間;到2015年,60戶移民人均純收入在2828~17775元之間,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平均線以下為56戶247人,占93%,人均純收入在2828~8000元之間,縣農民人均純收入以上4戶19人,占7%,人均純收入在之8000~17775間。由此可看出移民收入有了提高,但低于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的比例還很大,因此,提高移民人均純收入的任務還很艱巨。
3.2 移民收入年均增長情況
據監測評估調查數據分析,2011年60戶移民家庭總純收入平均為176.58萬元,2012年增長為187.5萬元,每年以6%左右的增長率遞增。移民人均純收入2011年為3638元,2015年為5049元,平均每年以6.2%左右的增長率遞增,與規劃目標人均3110元相比將近翻了一番。
3.3 貧困移民脫貧情況
2006年~2010年,靖邊縣有貧困移民58戶,257人,隨著國家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有效實施,靖邊縣移民的貧困人數有所下降,2011年移民貧困戶數為30戶,人口減少為90人,2012年減少為28戶,82人。通過對60戶移民樣本戶的調查分析,2011年60戶移民中2300元貧困線以下的為4戶7人,到2015年已全部脫貧。由此可看出移民脫貧情況比較明顯,安置區趨于穩定,當地社會呈現和諧發展局面。
3.4 后扶政策實施對收入的影響
靖邊縣后期扶持政策的有效實施,對移民收入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其中直補資金的發放,全年每位移民可領直補資金600元。最直觀的效果是每位移民年純收入直接增加了600元。直補資金的實施讓全部移民群眾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國家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實惠,感受到了國家的溫暖和關愛,直接幫助移民穩定致富發展。同時通過項目實施,如農田水利、交通道路、人畜飲水安全問題的有效解決等,使靖邊縣庫區和移民安置區基礎設施、移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一定改善,移民自主創業的積極性不斷增強,移民收入不斷增加,生活水平得到不斷改善和提高。
3.5 對生產、生活條件的影響
從60戶移民的家庭財產及生活環境監測數據可以看出,2011年~2015年期間,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扶政策的實施,通過發放直補資金,開展基礎設施建設,使移民的生活質量和居住環境有了明顯的改善與提高,生產生活條件發生了明顯改變。
家庭住房情況:根據調查數據反映60戶移民中,大部分房屋翻修。而且住房面積更加寬敞并進行了裝修,人均住房面積由2011年的18 m2增加到2015年人均的19 m2。
耐用消費品擁有情況顯著改善:2011年百戶擁有電視占到95%,到2015年達到100%;洗衣機由2011年的85%增加到2015年100%,電冰箱由2011年的81%增加到2015年的95%,其它生活用品也有很大程度的增加。
醫療保障水平提升:至2015年,庫區和移民安置區的醫療保障水平大幅提升。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庫區及移民安置區保障每村配有村級衛生室,與2006年相比,醫療保障水平顯著提升;另一方面,移民戶已全部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保障移民獲得基本衛生服務,緩減移民因病致貧或因病返貧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社會事業基礎設施水平的提升:目前庫區和移民安置區100%的村民小組都用上了電,供電保證率高,供電質量穩定,電力供應與移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矛盾已解決。移民勞動適齡人口完成九年制義務教育比率為100%,移民適齡兒童失學率為零。
3.6 對庫區和移民安置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的影響
靖邊縣庫區和移民安置區2011至2015年后期扶持各類項目的實施,從總體上看,是一個以正效益為主的生態環境建設,尤其是農田改造項目與飲水項目的建設,對當地生態環境具有一定的保護改善作用。項目區地貌多為風沙灘地,并且人口居住相對分散,因此,項目的實施有力于當地土地的利用與改善,有較好的環境效益。
3.7 對庫區和移民安置區的經濟長遠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影響
由于移民安置占有了當地群眾的生產資料,影響到他們的生活。自從后期扶持政策實施后,特別是規劃項目的有效實施改變了當地的基礎設施條件,提升了當地群眾的生活水平,移民在當地的社會地位明顯改變,移民與當地群眾之間相處更加融洽。
靖邊縣在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實施工作中能充分認識到水庫移民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和艱巨性,在實施工作中統一了思想,提高了認識,加強了各級領導,明確了責任,把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擺上了重要的議事日程,通過周密部署,精心組織,穩步推進,采取有效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實了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確保了庫區和移民安置區的穩定。
4.1 經濟效益
直補資金的發放對改善移民生活、生產的基本條件起到一定的作用,直補資金的使用與項目的實施對當地移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與縮小與原居民之間的差距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項目實施建設、科技培訓后降低勞動生產成本和提高生產技能也間接地提高了移民的經濟收入。如交通設施條件的改善,可以使農業生產資料成本降低,生產的農副土特產品外運便捷,價
格提高。隨著項目扶持的進行,庫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斷加
大,移民的生產條件不斷改善。
4.2 社會效益
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后,直接增加了移民本人的經濟收入,加快了移民脫貧致富的步伐。并通過后扶項目和基礎設施項目“組合拳”的扶持,庫區及移民安置村基礎設施中極為突出的問題將得以解決,最終達到移民受惠、非移民受益、安置村發展的“三贏”結果,促進移民與當地村民和睦相處,使其攜手發展,一起致富,共同享受改革發展的成果,共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4.3 環境效益
靖邊縣后期扶持實施的項目包括農田水利建設、低產農田改造、科技培訓、生產開發等項目,以上項目的實施,對保持生態平衡發揮重要的作用。后扶政策項目扶持實施后,人畜飲水、交通、電力的問題得以解決,庫區移民群眾再不為吃水、用電、出行發愁,可使用或可操作農業機械,勞動強度降低,生產成本降低,加之移民群眾收入增加,有能力有條件購置新型電氣設備,移民生活衛生習慣將會進一步改進,有效利用再生能源,節約木材,清潔環境,減少生活污染,保護了生態環境,保護了退耕還林成果。最終實現移民安置區生產發展、生活水平提高,生態環境改善的規劃終極目標。
(1)建議省、市移民管理機構督促地方有關部門應進一步加強水庫移民管理機構建設,切實解決移民管理機構的人員編制問題,以穩定移民干部隊伍,有效地保證國家移民政策的順利實施。
(2)針對農業收入占比重較小的情況,適時開展種植業、養殖業等方面職業技能的培訓和宣傳,實現提高農業收入的目的。
(3)隨著近年物價水平的上漲,移民家庭生活消費支出增加,移民每人每月50元的直補資金標準相對于移民每月的生活消費偏低,且不利于用作農業生產投入等家庭經營費用,對移民的扶持作用逐步減弱。建議根據實際物價水平變化對移民直補資金標準做相應的調整,并通過爭取更多的移民后扶項目資金來改善移民的生產生活條件。
D632.4
A
1673-9000(2017)04-0170-03
2017-03-14
徐紅梅(1970-),女,陜西靖邊人,工程師,主要從事水利水電工程勘察設計、施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