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罡
摘要:水工環地質橫跨國土資源、建設、水利及其環保等諸多領域,在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中的地位、作用越來越重要。本文就結合作者的實際工作經驗進行入手,對我國水工環地質現狀進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實現水工環地質新突破的方法。
關鍵詞:水工環;地質現狀;突破方法
前言:水工環是人類社會發展和生存的支撐系統,其能夠有效的促使生態環境的平衡,進而保證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在水工環的研究過程中,通常是以地質災害和環境地質問題以及全球變化等方面為研究對象,然后對其進行深入研究,進而為改善人類的生存環境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從水工環地質研究現狀出發,對其進行深入探索,然后針對水工環地質研究現狀中的薄弱環節提出了應對措施,希望能夠提供一些參考。
1 現階段我國水工環地質的研究現狀
1.1 受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影響,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在實踐過程中存在單一性與片面性,真正將我國先進科研成果轉化為實用技術的水工環項目極少,致使我國的水工環工作在長期以來的發展與應用過程中并未有太多的改變,逐漸顯露出管理階段與實踐操作階段中的落后情況,嚴重影響我國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的發展。
1.2 國內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在實踐過程中還存在地質人才梯隊建設不完善的情況,從我國政府機關的完善層次上進行分析,可以明確的了解到,水工環地質人才梯度不完善,往往會嚴重影響我國整體水工環地質調查工作的開展。在我國大部分城市的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中,都存在嚴重缺乏先進人才資源的情況,這一情況直接導致我國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在實施過程中只能單純的依靠老一代的人員,嚴重缺乏新生力量,在工作調度與新老更替的過程中,會直接導致當前的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無法順利開展,嚴重影響我國地質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1.3 隨著我國在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中的深入,生態環境問題逐漸成為阻礙我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重點因素之一。我國疆域廣闊,礦產資源與石油天然氣資源儲量極為豐富,通過有效地開發與利用,可以為我國創造出極大的財富,幫助我國更快的實現經濟總體發展。但由于我國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的發展時間較短,在實踐開采礦物資源的過程中往往會造成極大的浪費與污染,長此以往,致使我國生態環境在長期的開發與生產過程中受到了嚴重污染,導致河流、土地等生態環境在當下社會中逐漸出現越來越多的污染與災害問題,對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造成了極大的不利影響,嚴重抑制了我國土地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更阻礙了我國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的發展。
2 實現水工環地質新突破辦法
2.1 確定水工環地質發展方向
實現水工環地質新突破的基礎是要明確長遠的水工環地質技術發展方向,其方向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制定此研究方向時一定要從長遠角度出發,挖掘生長點,并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切不可三分鐘熱血。選擇正確的研究方向有助于未來水工環地質領域的發展。
2.2 積極的引用先進技術
水工環地質新突破的有效環節中最主要的環節就是對先進研究技術的應用與創新。同時,引進國外先進的水工環地質研究技術。現階段的水工環地質技術的裝備仍處于比較落后的階段,其儀器、野外裝備和設備都有待完善。先進設備和技術是產生科學理論和認識的基礎,所以為了從根本上提高我國水工環地質研究的水平就要對現階段的技術與設備進行完善和創新。
2.3 培養相關專業的人才
培養水工環地質人才是提高水工環地質研究水平的有效途徑之一。水工環科技現代化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對于相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問題,這有助于水工環地質工作目標的長遠規劃。首先,要提高我國水工環地質研究工作者的專業知識素養,針對于水工環地質的研究,不能只是以當地臨時聘用的人員研究,因為其專業素質不夠,要培訓出更為專業的水工環地質研究人員,進一步加強對研究隊伍的建設,從根本上使水工環地質研究技術人員的綜合素質進行提高。
2.4 建立野外實驗站
建立野外實驗站有助于實現我國水工環地質研究的新突破。研究自然客觀規律和現象有賴于現場實驗站或觀測站的建立。水工環地質研究的過程有一定的連續性,這是由量到質的一個完美轉換。任一時間段的自然現象只是作為觀測過程中的局部現象存在的,為了使掌握事物變化本質和規律,我們一定要對其進行長期的監測,這對于水工環地質的研究具有一定深遠的意義。而建立野外實驗站在水工環地質現狀的研究中占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同時也為地學的理論發展和創新做出了必要的條件。
2.5 重視區域性研究
我國地質條件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其自然環境之間的差別相差也比較大。針對于一些具有遼闊國土的國家,其自然區域也具有不同的特點,所以不同區域的水工環問題各部相同,為了更準確的研究我國的水工環地質的現狀一定要重視區域的研究,這也是水工環地質研究新突破的一項重要手段。
結束語:總之,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下,水工環地質的研究工作也顯得日益的重要,其不僅可以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出有力的條件,還使得人類社會和諧的發展做出了重要保障。針對于水工環地質的研究,國家經濟宏觀規劃與其存在緊密的聯系,因此,水工環地質的研究工作能夠推動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在探究過程中,要充分對我國的基本國情進行結合,繼而進行整合,致力于解決我國的資源、環境、人口等問題,為我國的水資源短缺、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和貧乏地質災害的情況做大盡可能的改善,這有助于幫助我國水工環地質社會服務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建文. 楊承君. 淺析當代水工環地質現狀及發展趨勢[J].大科技,2014,(34):268-269.
[2]楊繼軍. 論當代水工環地質現狀及發展趨勢[J].地球,2015,(1):53-53.
[3]鐘曉波. 水工環地質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4,(10).
[4]劉愛昌. 探究當代水工環地質現狀及發展趨勢[J].低碳世界,2014,(7):84-84,85.
[5]明春雷. 論當代水工環地質現狀及發展趨勢[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4,(28):738-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