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杰斌
摘要:本文結合城市規劃中的生態城市規劃的概述,從城市規劃中生態城市規劃現狀和相對策略兩方面探究了城市規劃中的生態城市規劃。
關鍵詞:城市;規劃;生態規劃;環境
1.城市規劃中的生態城市規劃的概述
1.1生態城市規劃的涵義
城市規劃中的生態城市的規劃涵義從廣義上來講是指建立按照生態學原則和人與自然關系深刻認識的新文化觀,規劃起來的社會、經濟和自然環境相協調的新型社會關系的城市,它有效的利用能量、物質和信息等環境資源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為人類提供了一個與自然、經濟和諧相處的新的生活方式。從狹義上來說生態城市的規劃的涵義是指根據生態學原理進行城市規劃設計,建立一個從城市的空間布局、基本功能、自然環境、生活環境和社會治安環境五方面統籌兼顧的高效、和諧、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人類居住環境。無論是廣義上的涵義還是狹義上的涵義生態城市規劃的最終目的是實現社會高度進步、經濟高度發展和自然環境良性循環、人類安居樂業四者的和諧相處,為人類提供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更好的生活居住環境。
1.2城市規劃中生態城市規劃的原則
城市規劃中生態城市的規劃共有四個原則:一是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可持續發展是人類規劃城市以及人類社會發展的永恒不變的主題,在城市規劃的生態城市規劃中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這一基本原則,從城市生命、人居環境和生態產業、環境教育四方面考慮生態城市的規劃,確保生態城市社會、經濟、自然和人類四者和諧相處;二是經濟性原則,生態城市規劃時須遵守經濟性原則,但是這里的經濟并不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經濟,它是指城市的生態規劃在保護人類健康和環境的基礎上提高城市資源的利用率和再生能力,通過加大新能源和高效率的設備的投入促進人類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三是生態性原則,生態性原則是指在城市生態規劃中根據城市環境的承載力合理利用城市的自然環境資源,結合生態城市的發展規劃盡可能的擴大城市綠化帶面積,減少城市噪音和污染,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著重保護城市的生態環境避免生態平衡遭到破壞;四是科學性原則,生態城市規劃遵守科學性原則可以滿足人類在居住環境中對精神和生活的雙重需要,能夠充分體現城市規劃的整體功能,為人提供一個更加舒適的可持續發展的生活居住環境。
2.我國城市規劃中生態城市規劃的現狀及對策分析
2.1我國生態城市規劃的現狀
2.1.1城市污染嚴重生態城市規劃困難。我國政府自改革開放后就非常重視城市規劃中的生態城市規劃,在這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生態城市規劃上城市污染問題仍然很嚴重,致使生態城市規劃困難。我國各大城市雖然加快了生態城市規劃的步伐但是其結果并不理想,經過生態規劃的城市污染仍舊嚴重。
2.1.2公民保護生態平衡的意識薄弱。1992年我國政府頒布《我國生態環境建設規劃》以后,國家將生態城市規劃中的生態環境建設提到最重要的位置,在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廣州、深圳、蘇州等城市加快了生態城市建設的步伐,在政府的號召下雖然大多數公民意識到保護生態環境和節約資源的重要性,但是公民保護城市生態平衡的意識仍舊薄弱,各城市隨地吐痰、踐踏綠化帶、浪費水資源和在旅游風景區到處扔垃圾等不文明行為隨處可見。
2.1.3以前殘留的生態問題得不到解決影響生態城市規劃。建設生態城市以前殘留的生態問題得不到解決,生態城市規劃不徹底。雖然國家政府號召建設生態城市后處在城市中心的大小工廠被強制遷移到城郊偏遠地區,但是城市的水資源、空氣等生態環境已經受到嚴重破壞,即便治理的再好也無法恢復到未污染以前的生態環境水平,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城市規劃中的生態城市規劃,阻礙生態城市建設的發展。
2.2生態城市規劃現狀的相應解決對策
2.2.1加強管控城市污染引進新能源。針對城市汽車尾氣污染、噪音污染等污染問題,政府方面加緊推行車牌單雙限號出行的政策,即車牌尾號為奇數的車牌今天允許出行車牌為偶數的禁止出行,明天車牌尾號為奇數的禁止出行車牌為偶數的允許出行,減少汽車尾氣污染。加強工廠工業污水和工業廢氣排放管控,確保我國每一個工廠的工業污水和工業廢氣經過特殊處理后再排放,規劃生態城市時政府強制將該城市工廠遷出市中心,這些策略只能降低城市污染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城市污染,若想徹底解決這些污染唯有引進新能源,大力開發新能源電池、太陽能發電等行業。
2.2.2加強公民保護生態平衡的意識。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府一直在宣傳生態平衡被破壞后的危害,雖然喚醒了部分公民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但是意識薄弱不能有效的遏制城市公民破壞生態平衡的不文明行為。因此加強公民保護生態平衡的意識不能僅停留在政府方面,還應帶動我國的各大著名媒體和先進人士一起宣傳。比如在《快樂大本營》、《愛情保衛戰》等著名電視節目中宣傳保護生態環境,在報紙、雜志等印刷傳媒中加大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在手機微信、微博等社交網絡上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宣傳力度,此外還有騰訊新聞、搜狐新聞等軟件平臺和電視劇等多媒體傳媒。
2.2.3加大資金投入治理城市殘留的生態污染問題。針對以前殘留的生態問題得不到解決影響生態城市規劃的問題,政府應加大資金投入加強城市殘留生態污染的治理,盡可能降低原有城市環境污染對生態城市規劃的影響,比如對已經污染的河流、湖泊等水源的治理,對大氣污染的治理,對綠色植物遭到破壞的治理等,通過加強對原有城市殘留污染的治理確保城市規劃中的生態城市規劃順利進行,達到社會高度進步、經濟高度發展、生態平衡良性循環和公民安居樂業四者和諧相處的生態城市規劃的基本要求。
結束語:城市規劃中的生態城市規劃內容包括城市生命、人居環境和生態產業、環境教育四方面,它具有和諧性、高效性、可持續性、區域性、結構合理和整體性七個特點,是近幾年城市規劃的議論焦點。本文結合城市規劃中的生態城市規劃的概述,從城市規劃中生態城市規劃現狀和相對策略兩方面探究了城市規劃中的生態城市規劃。
參考文獻
[1]邢芳.城市規劃設計中生態城市規劃的研究[J].城鄉建設,2017(5):252-252.
[2]楊子瑩.淺析城市規劃中的生態城市規劃[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6):164-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