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彬元
(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勘測設計院,南寧530011)
廣西珍珠港紅樹林濕地保護與恢復對策
何彬元
(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勘測設計院,南寧530011)
結合廣西珍珠港紅樹林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項目的實施,分析了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探討了廣西珍珠港紅樹林濕地保護與恢復對策。
紅樹林;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對策;廣西珍珠港
紅樹林作為國家級重點保護的珍稀植物和濱海濕地生態恢復的主要造林樹種,也是國際上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濕地生態保護的重要對象,已成為國際上普遍關注的熱點,沿海紅樹林濕地生態保護與恢復工程已列入我國《林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的主要任務之一。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紅樹林研究和技術推廣的力度,并在“十二五”期間實施了大量的紅樹林人工造林、低效紅樹林改造修復與新技術推廣工程,有效地促進了紅樹林資源的恢復和發展(廖寶文,2010;范航清等,2014;莫竹承等,2001; 梁維平等,2003;彭輝武等,2011)。
廣西珍珠港紅樹林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項目是《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2005-2030)》重點濕地恢復與綜合治理項目—熱帶、亞熱帶沿海紅樹林濕地生態恢復工程之一,通過實施紅樹林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項目,對加快廣西沿海紅樹林濕地保護、修復和恢復,維持紅樹林生態系統的物種多樣性與區域海洋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廣西紅樹林現有16個群落類型,其中最為常見的紅樹林群落以桐花樹群落Comm.Aegiceras corniculatum、白骨壤群落Comm. Avicennia marina、秋茄-桐花樹群落Comm.Kandelia candel,Aegiceras corniculatum、白骨壤+桐花樹群落為主,該4個群落的面積之和占廣西紅樹林總面積的85.16%(梁維平等, 2003)。
廣西珍珠港位于廣西北部灣畔的防城港市,全市海岸線長584 km,淺灘涂面積為24 400.0 hm2,其中現有紅樹林宜林灘涂8 023 hm2,現有紅樹林面積2 390.2 hm2,占廣西紅樹林面積的26.0%;主要樹種有白骨壤、秋茄、桐花樹、紅海欖Rhizophora stylosa、木欖Bruguirea gymnorrhiza、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欖李Lumnitzer racemosa、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銀葉樹Heritiera littoralis、海芒果Cerbera manghas、黃槿Hibiscus tiliscus等12科13屬16種,是廣西沿海紅樹林植物種類和群落分布較多的區域之一(范航清等,2014;莫竹承等,2001; 梁維平等,2003;李春干,2004)。
廣西珍珠港紅樹林內動物種類豐富,大型底棲生物155種、魚類27種、鳥類128種。屬我國二級保護動物的鳥類有13種,其中黑臉琵鷺被國際鳥類保護組織列為世界最瀕危鳥類。項目區沿岸的紅樹林和灘涂是我國至大洋洲南北遷徙候鳥在廣西北部灣南北遷徙的通道地帶和重要的中途歇息地。
廣西珍珠港紅樹林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位于廣西防城港市珍珠港江山半島萬淞、光坡、兩頭龍及漁洲坪一帶海域灘涂,是國家“十二五”時期重點濕地恢復與綜合治理項目之一。2011年12月完成了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2014年8月廣西自治區發改委批復了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明確了本項目的實施地點和任務。人工新造林地點為萬淞、光坡,補植修復地點為漁洲坪、兩頭龍;新造紅樹林面積260 hm2,低效紅樹林改造補植修復紅樹林面積200 hm2,配套增加保護管理和能力建設方面的監控設施設備。項目批復總投資2 173.6萬元,建設工期2年。2014年9月經廣西林業廳批復《廣西珍珠港紅樹林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建設項目初步設計》,并開展施工圖設計工作。截止到2016年6月,紅樹林新造林和低效紅樹林改造補植恢復施工任務基本完成。
廣西珍珠港紅樹林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實施中存在以下主要問題(彭輝武, 鄭松發等, 2011; 薛志勇,2006):
3.1 與相關規劃銜接不到位
本項目前期工作時間跨度大,項目造林地選擇規劃與《防城港市城市總體規劃》等上位規劃銜接不到位,近幾年來防城港市實施海灣綜合整治工程,造成部分宜林潮灘造林地被動進行異地選址調整。
3.2 造林地灘涂權屬和用途不明晰
由于項目前期相關部門統籌協調工作的不足,項目擬選用造林地灘涂所有權屬和用途不明晰,沒有劃定海洋養殖業發展的海域用地,造成當地群眾圍墾亂占、挖塘圍堰、填埋紅樹林等現象頻繁發生,當地漁民養螺、養蠔占用項目規劃的造林地,無法進行紅樹林造林和修復,部分造林地塊也需要調整。
3.3 人為干擾和生境受污染
隨著城鎮化、工業化的推進,海岸灘涂高強度的生產活動和人為干擾以及當地群眾長期的圍墾養殖和大規模的放養海鴨,使水體的富營養化嚴重,造成海岸帶及海水污染,改變了原來灘涂環境條件和潮汐浸淹程度,造成紅樹林的生存環境變得更為惡劣,部分造林地塊無法實施造林和改造修復,也直接威脅到原有紅樹林及其生態系統。
3.4 自然災害威脅
2015年9月項目區所在的防城港市紅樹林爆發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柚木駝蛾蟲害,高達300 hm2紅樹林的大面積枯萎,對珍珠港紅樹林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項目造成很大威脅。
根據紅樹林恢復工程實施目標、紅樹林生境特點,并針對實施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采取了以下紅樹林保護與恢復對策(梁維平等,2003;李春干,2004.彭輝武等,2011;薛志勇,2006;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等,2015)。
4.1 實施科技創新戰略,提高項目科技含量
在紅樹林濕地保護與恢復實施過程中,要根據廣西沿海近年來紅樹林人工造林的成功經驗,在樹種選擇與種苗培育、人工造林重建與補植修復技術、宜林地選擇、撫育管理等關鍵環節均要樹立創新發展的理念,實施科技驅動戰略,積極推廣與應用國內外紅樹林人工造林修復的科技成果;聯合相關科研院校開展“紅樹林濕地保護與恢復應用型協同創新研究”工作,解決理論創新和成果轉化,實現國際前沿技術的創新開發與紅樹林保護恢復工程的無縫對接,提高項目的質量和科技水平。
4.2 加強“互聯網+”融合,構建紅樹林濕地管理新平臺
以硬件、系統軟件、組織機構以及生物多樣性數據為基礎,配套新增遠程實時監控系統,對紅樹林資源與生境、系統健康狀況和人為干擾強度進行遠程實時監控監測;應用GIS(地理信息系統)技術、GPS(全球定位系統)技術、計算機技術、數據庫技術,構建以數據的采集、存儲、管理、分析、決策、查詢、輸出為一體的生物多樣性資源管理集成系統,形成涵蓋紅樹林保護應用目標的生物多樣性資源管理決策信息系統,加強“互聯網+”技術在紅樹林保護管理的融合和應用能力,建成“互聯網+林業”行動計劃的具體應用平臺,提高項目實施的信息化水平。
4.3 堅持因地制宜,強調科學施策
依據“因地制宜、科學合理、精準施策”的原則,對選定的宜林灘涂立地條件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并根據宜林灘涂地塊的環境特征、灘涂高程、潮浪生境等因素綜合評估后,選擇相應的紅樹林恢復重建目的樹種,同時做好灘涂環境變化對紅樹植物生長影響的應對方案,采取不同的工程措施,營造滿足紅樹植物正常生長所需的生境,按照《紅樹林建設技術規程》(LY/T1938-2011)的要求進行紅樹林人工造林和低效林的改造補植修復,提高紅樹林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的效率。
4.4 強化部門協調,確保共享富民
珍珠港紅樹林保護管理涉及海洋、國土、林業、環保、水產、城建、旅游等多個相關行業部門,在項目前期報批、宜林地灘涂區劃與選擇、紅樹林濕地項目實施與管理等環節務必做好上位規劃銜接和相關部門的統籌協調工作,明晰土地權屬和用途。同時按照共享富民發展理念,實行保護和利用并重等濕地發展原則,在紅樹林濕地保護與恢復項目實施范圍以外,給當地漁民適當劃定部分特定區域,發展海洋養殖業,并借助紅樹林濕地景觀,適度開發濱海濕地生態旅游和灘涂魚類生態養殖,讓當地受益漁民參與“社區參與式”紅樹林濕地保護與管理的全過程,實現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
4.5 實行監測評估,加強宣傳教育
目前,社會公眾對紅樹林的功能、生態效益認識不足,長期形成的傳統觀念和認識對紅樹林濕地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極為不利。因此,務必對已實施的紅樹林工程項目進行生態監測與健康狀況評估,科學評估紅樹林工程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促進紅樹林的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并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與培訓,普及紅樹林科學知識,強化公眾的生態保護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使培育和保護紅樹林成為廣大干部群眾的自覺行動,是廣西珍珠港保護、恢復和發展紅樹林資源的重要途徑。
范航清,王欣,何斌源,等. 2014 .人工生境創立與紅樹林重建[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廳.2015.廣西濕地保護與立法實踐[M].北京:中國環境出版社
李春干. 2004. 廣西紅樹林的數量分布[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 26(1):47-52
梁維平,黃志平.2003.廣西紅樹林資源現狀及保護發展對策[J].林業調查規劃 (4):59-62
廖寶文.2010.中國紅樹林恢復與重建技術[M].北京:科學出版社
莫竹承, 范航清.2001.紅樹林造林方法的比較[J].廣西林業科學 (2):73-75
彭輝武, 鄭松發, 朱宏偉. 2011. 珠海市淇澳島紅樹林恢復的實踐[J].濕地科學, 9(1):97-100
薛志勇.2006. 福建九龍江口紅樹林造林遇到的問題[J].濕地科學與管理, 2(3):54-57
Mangrove Wetland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Strategies in Guangxi Pearl Harbor
HE Bin-Yuan
(Guangxi Forestry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Nanning 530011)
Considering mangrove wetland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project in Guangxi Pearl Harbor, this paper analyzes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 strategies for mangrove wetland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in Guangxi Pearl Harbor were proposed.
Mangroves; Wetland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 Strategies; Pearl Harbor
10.3969/j.issn.1673-3290.2017.02.10
2016-09-18
《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2005-2030)》重點濕地恢復與綜合治理項目“熱帶、亞熱帶沿海紅樹林濕地生態恢復工程”
何彬元(1965—),男,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城市林業、景觀生態與旅游規劃設計工作。E-mail:78213749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