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騫
(重慶交通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重慶 400074)
鄰避設施規劃建設中公眾參與影響因素研究
張 騫
(重慶交通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重慶 400074)
近年來,鄰避設施規劃建設中公眾參與是一個熱點,但公眾參與的效果卻不容樂觀。本文從公眾參與的影響因素為出發點,綜合分析鄰避設施規劃建設中公眾參與的關鍵成功因素。
鄰避設施;公眾參與;影響因素
鄰避設施是指對一定區域整體存在某種公共效應,但潛在負外部影響卻集中于周邊社區的環境污染,需要周邊居民額外承擔環境負外部性成本,因而遭到周邊居民反對的設施。近年來,鄰避設施問題逐漸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其規劃建設的合理性常常遭到公眾的質疑,由此引發了許多鄰避事件,如廣州番禺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事件、四川什邡鉬銅事件、天津港事件等。鄰避設施規劃建設是個多維度的體系,其中公眾參與是比較重要的環節,保障好公眾參與,可以有效地促進公眾的信任和增加選址過程的公平性,從而避免鄰避沖突的爆發,保障污染型鄰避設施項目的順利實施。因此,公眾參與是鄰避設施規劃建設順利實施的重要因素。我國公眾參與的研究起步較晚,而鄰避設施領域中的公眾參與更是最近十年才發展起來。近幾年雖然公眾參與的熱情提高了,但還存在參與主體混亂、參與深度不夠和參與環境欠佳等問題,影響了公眾參與的效果。總體而言,國內理論研究和公眾參與現狀尚處于起步階段,實證研究才剛剛開始。而且多是一些淺層次的參與現狀的描述和判斷,公眾參與的影響因素研究不夠充分。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鄰避設施規劃建設中公眾參與影響因素研究。對鄰避設施規劃建設中公眾參與的影響因素進行綜述分析,以期改善對公眾參效果。
關于鄰避設施規劃建設中公眾參與的影響因素,李永展較早的對鄰避現象進行了分析,指出信息的不公開、決策的不公正、溝通的不順暢是導致鄰避現象出現的重要原因。湯匯浩認為影響公眾參與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有公眾參與制度和過程缺乏足夠的代表性和問責性、公眾參與程度不足等[1]。陳凱麗提出信息、司法、組織和程序是公眾參與鄰避設施的規劃、選址過程的重要因素。王麗娟也認為信息、程序是影響公眾參與的重要因素。吳祖泉認為第三方能夠搭建公眾與政府之間的溝通橋梁,維護公眾利益,提升公眾參與的有效性,是公共參與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力量。黃振威引入利益相關者理論,把參與鄰避設施選址規劃的不同利益主體分為關鍵利益相關者、次要利益相關者、潛在利益相關者三類,提出正確處理公眾主體的利益是公眾參與的關鍵[2]。鄭衛提出了公眾參與目的、參與主體、參與程度和參與形式在污染型鄰避設施建設中面臨的困境[3]。張向和等通過對重慶地區10個垃圾處理場的鄰避效應分析,提出了基于公民認知、垃圾場行為、政府行為三個維度,包含公眾教育程度、政府的態度等15項指標。楊秋波提出了鄰避設施決策中公眾參與的主體、客體和環境三個概括指標。任遠從“參與基礎”、“外部支持”、“參與過程”、“成本效果”四個維度構建了包含16個指標的公眾參與實施效果評價體系。
文獻從不同的研究方向——鄰避沖突、選址規劃、公眾參與、案例分析等,將污染型鄰避設施規劃建設中公眾參與的有效性從不同角度進行適當分解,進而歸納整合的思想對污染型鄰避設施規劃建設中公眾參與有效性關鍵成功因素的確定有很大的借鑒意義。依照公開公正、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動態性原則,綜合運用文獻研究法、頻度統計法、專家調研法,初步確定影響公眾參與效果的 29項因素。公眾參與影響因素如下:參與公眾的代表性、公眾參與的收益/成本、公眾參與的積極性、公眾參與的時效性(越早越好)、公眾的環境意識、參與行為影響決策的概率、公眾的專業知識、公眾參與方式的彈性程度、公眾參與目的的純潔性、公眾參與方式與參與目標的匹配程度、公眾的社會經濟地位、政府信息公開程度、政府賦權公眾的程度、環評機構的中立/客觀程度、政府對于公眾參與的態度、新聞媒體的關注程度、非政府組織的參與程度、相關法律法規的健全程度、專業人士與公眾之間的平衡與互動、社會文化關于公眾參與的態度、公眾參與目標的明確程度、項目的鄰避效應、公眾參與過程的程度、項目的影響程度和范圍、公眾參與過程的透明性、項目投資建設和運營主體的開明性、公眾參與過程的獨立性、項目經濟社會環境的綜合效益和費用的合理性、公眾參與的完整性。
利用上述29個影響因素,設計調查問卷。問卷主要包括受訪者基本情況調查、污染型鄰避設施規劃建設中公眾參與的基本認知調查、污染型鄰避設施規劃建設中公眾參與的關鍵成功因素調查三部分。問卷說明部分中對本次調查的基本情況進行了介紹,留下作者聯系方式,并積極邀請受訪者參與調查;問卷主體為五級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包括全部29個影響因素,問卷填寫者根據自己的知識及經驗,對鄰避設施決策中公眾參與的關鍵成功因素進行打分,共分為“非常重要”、“重要”、“較重要”、“一般”、“不重要”五級,分值分別為 5 分、4 分、3 分、2 分、1 分。受訪者基本信息包括學歷、工作性質、污染型鄰避設施的了解程度等信息。
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種數據壓縮和特征提取的多變量統計分析技術,它能夠將多個相關指標化為少數幾個不相關的綜合指標,而且這些不相關的綜合指標包含了原指標提供的大部分信息。將問卷調查的結果輸入SPSS軟件中,對其因子分析的合理性進行檢驗。KMO(Kaiser-Meyer-Olkin)值和 Bartlett 球形檢驗,可以對因子分析的可行性進行判斷,決定所獲數據是否適合進行因子分析。通過檢驗可知,KMO =0.872>0.7,Bartlett 球形檢驗卡方統計量=1726.838,單尾P值=0.000<0.05。本研究中的樣本數據適宜進行因子分析。
污染型鄰避設施規劃建設中公眾參與有效性影響因素較多,各因素之間信息獨立性較差。因此,通過SPSS軟件中因子分析程序對數據進行相關性統計分析,剔除與總目標相關性不大的指標,然后對剩余的指標提取公共因子,對指標進行分類。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自變量的協方差矩陣,取特征值大于1的成分作為主成分,這是因為特征值小于 1 的因子,其貢獻率可能很小。根據主成分分析得出的因子分析系數矩陣,最終選取了特征值大1的4個公共因子,方差解釋程度為 68.276%,基本滿足要求。為了更便于對因子進行解釋,突出各主因子的典型代表量,采用正交旋轉法使各變量在某個因子上產生較高荷載,而在其余因子上荷載較小。經過13次迭代后收斂,得到旋轉后因子荷載矩陣。公眾參與影響因素最終分為公眾參與主體、公眾參與過程、公眾參與環境、成本效果四個大類。
[1]湯匯浩. 鄰避效應∶公益性項目的補償機制與公民參與[J]. 學術論壇, 2011, (7)∶ 111-114.
[2]黃振威. 城市鄰避設施建造決策中的公眾參與[J]. 湖南城市學院學報, 2014(1)∶21-27.
[3]鄭衛. 我國鄰避設施規劃公眾參與困境研究—以北京六里屯垃圾焚燒發電廠規劃為例[J]. 環境市政設施研究, 2013, (8)∶ 66-71.
TU7
B
1007-6344(2017)01-00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