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宇 胡 迪 曲云祥
(沈陽理工大學)
機械電子經濟發展和創新趨勢
郭振宇 胡 迪 曲云祥
(沈陽理工大學)
全民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催生出我國機械電子制造研發領域的一個發展的春天。本文從目前我國機械電子經濟發展和創新趨勢入手,以幾個機械電子工業發展過程中的最新成果為主要內容,探究我國機械電子經濟發展和創新趨勢。
機械電子;發展;趨勢
一、引言,根據最新的機械制造業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機械制造和電子工業目前的采購經理指數為49.9%,比去年此時的指數,下降0.1個百分點,可以說正在位于榮枯線50%以下。這充分說明,我國的當前經濟運行,至今依舊存在著下行壓力。另外,與機械電子工業相關的另一個高技術產業采購經理指數也呈現出令人不容樂觀的數據,由此可見,產能過剩、科技水平不強導致貿易活動中的弱勢,依然是我國機械電子制造業難以取得更好的發展的重要原因。當然,這種情況的發生還和兩個因素有關,一個是企業融資難,另一個是勞動力成本上漲。因此,振興制造業勢在必行。
二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為我國機械電子經濟的發展創造重要的契機
機械電子經濟的發展,事關我國加快推進制造強國重大戰略部署的有力實施 。在“中國制造2025”方略的引導下,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為我國機械電子經濟的發展創造重要的環境,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目前,該戰略已經取得了積極的效果,在發展我國機械電子經濟上,已經形成了結構優化、創新發展的戰略導向。這一點上,我們應予以充分肯定。但與此同時,各個國家在機械電子經濟上都在快速的發展,研發和應用的總體成果,已經超過了我國現有的水平。因此,要發展好我國機械電子經濟,就要深入分析當前世界機械電子經濟產業,在發展中呈現的新態勢、競爭新特點,充分認識我國發展機械電子經濟的潛力、機遇和困難、挑戰,聚焦國際市場的需求、借鑒發達國家在機械電子經濟領域的成功經驗,著力提升在科技技術研發領域的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制定出扶持我國機械電子工業在優化服務和財稅、金融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完善政策支持在市場準入,要素配置、降低成本等方面為我國機械電子工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著力把“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以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環境與機械電子工業的深入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形成新的發展動能,培育出與傳統機械電子工業共同提升,互促共進的良性循環。
三、打造好重要的科技抓手,為機械電子工業的未來增添動力。
科技創新是提高我國機械電子行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國機械電子行業發展過程中面臨諸多問題,比如自動化水平不高、科技研發能力薄弱、企業研發投入較少、技術應用水平較低以及對傳統機械電子行業的改造力度不夠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主要手段在于促進機械電子行業科技創新,推動企業成為科技創新主體,扶持中小企業,保護知識產權,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以及加強產業融合等方面入手。
從目前機器人產業的持續升溫、熱度不減上可以看出,機械電子工業在未來必將面臨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國機械電子工業雖然存在諸多新動向,也面臨許多新問題。
以機械電子工業的代表,機器人產業為例。雖然,在技術領域的關鍵零部件上已經有所突破,但是高端產品進口依存度仍然較高。盡管,我國機械電子工業的部分自主產品,在品牌實力上,已經接近世界先進的水平,但自主創新能力依然有待提高。此外,作為機械電子工業發展領頭羊的各地機器人產業發展雖然非常迅速,但創造新水平低,研發質量差的隱憂依然時隱時現。雖然我國機械電子工業本土的龍頭企業正在崛起,但其在發展上面臨的小、散、弱的劣勢狀況,仍然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此外,在機械電子工業標準檢測認證等體系的制定和健全上,我國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所以說,這些問題不僅會阻礙我國國內以機器人產業為代表的機械電子工業的科學健康持續發展,還會影響我國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和發展。
電子機械產業發展以及所有與我國目前經濟社會發展有關的各個領域,其繁榮和發展都是科技、市場、政府有關部門以及人才共同協調和努力的結果。因此,從長遠的結果上看,電子機械產業發展有賴于這幾大方面的齊心合力,才能創造出具有創新成果和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發展前景。因此,與機械電子工業有關科研部門,要更加積極地提供機械電子工業產品檢測和機械電子技術咨詢服務。既能夠幫助機械電子工業企業降低生產成本,又能夠提高企業產品研發和生產效率,更好的使機械電子工業的產業發展水平獲得更大的技術推動力量。政府有關部門要根據機械電子工業的發展現狀制定更加有力的扶持政策,培養機械電子領域更好地形成產業集群化發展趨勢,實現技術機構、區域政府、產業園區橫向的資源整合,為機械電子工業技術,和機械電子產品市場化提供了更加有利的平臺。目前,機械電子工業市場需求的變化,已經形成倒逼的壓力,使機械電子工業企業真正邁上了轉型升級的軌道。促進機械電子工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培育催生更多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增長極,才能使機械電子工業做大做強成為中國經濟的脊梁。
[1]王思強,任海平. 世界電子工業概覽[J]. 現代軍事. 2004(12)
[2]汽車電子工業——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J]. 電子元器件應用. 2004(12)
[3]杜銘華,徐振剛,郭治. 發展新型煤化工,建設煤炭—能源化工產業[J]. 中國煤炭. 2003(06)
[4]王延中,孫玉琴. 電子工業的現代化問題[J].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 2003(06)
[5]陶慶. 我國電子工業與橡膠配件[J]. 中國橡膠. 2000(24)
[6]小詡. 今年電子工業發展形勢看好[J]. 應用科技. 1999(04)
[7]喬廣奇. 陜西發展能源化工產業的思路和模式選擇[J]. 現代企業. 1995(04)
[8]俞忠鈺,吳康生. 電子工業的技術創新與經濟發展[J]. 中國科技論壇. 1990(04
TQ172
B
1007-6344(2017)01-0292-01
郭振宇,1996 0916,男,遼寧沈陽,金融,經濟管理學院,沈陽理工大學
胡迪,1996.10.13,女,遼寧省新民市,工業工程,沈陽理工大學
曲云祥,1996 0306,男,遼寧省本溪縣,機械電子工程,沈陽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