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智勇 賀生云
(寧夏大學 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 750021)
高校圖書館在建筑設計中的思考與分析
耿智勇 賀生云
(寧夏大學 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 750021)
隨著科學技術的提高,圖書館在功能方面也逐漸由原來單一、封閉、相對落后的形式轉變為更加靈活的多樣性,這樣對圖書館傳統設計就提出了新的挑戰,同時對圖書館建筑設計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不僅為人們提供圖書的閱覽,而且還呈現出越來越多的功能,如成立信息服務中心、文獻收藏存貯中心、學術交流中心等 來滿足人們的不同需求 。為此,在高校圖書館的建筑設計中應作出如下思考與分析。
建筑設計;環保節能;人性化;開放化;智能化
在圖書館建筑設計過程中,必須要充分結合高校建筑的整體布局和結構樣式等情況,確保圖書館建筑風格可以符合高校建筑的整體風格,切實做到二者的完美融合。還要做好以下布局設計工作:A、圖書館作為高校校園文化的外在體現,需要確保圖書館造型設計可以充分體現高校教育的文化內涵,并且弘揚時代教育的精神。B、為了給讀者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及閱讀興趣,圖書館外形設計和內部空間的劃分要合理,但是無論怎樣的設計,都必須為讀者提供充足的光線和安靜的環境。C、圖書為了滿足各時間段人員進出的通暢性,就必須要合理控制圖書館的建筑高度,一般圖書館層數不可超過5層。D、圖書館建筑平面要盡量以矩形為宜。不規整的圖書館形式會產生許多死角,浪費了圖書館內部空間,同時這種不規整的空間布局形式也影響了閱覽桌椅和書架等的擺設。
新時期下的圖書館可以實現藏、管、閱、借四大功能的統一進行。所以在進行圖書館建筑設計時應注意把握時代特征,立足實際、面向未來、積極創新。特別是要確保現代圖書館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為讀者提供舒適的閱讀體驗。因此,在圖書館建筑設計中,要盡量注意“大空間、少墻體”的建筑布局設計方式,同時需要根據實際的建筑設計條件,在各層圖書館中都合理劃分空間結構。此外,在圖書館建筑空間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A、圖書館中各空間層高、柱網尺寸以及荷載設計等需要具備較大的靈活性。B、除了特殊要求之外,設計人員要盡量采用自然通風和天然采光的布局,具體需要根據當地的通風、氣候等情況來合理設計圖書館建筑的外墻、外門窗以及屋頂等建筑圍護結構。C、設有電梯結構的圖書館建筑,要確保其井道及其設備機房遠離圖書館閱覽室,同時需要采用科學、合理的隔聲、消聲以及減振等措施來使圖書館內部免受外界以及內部設備運行等噪音的影響。
在進行圖書館建筑設計過程中,首先應注意選址問題。圖書館選址對圖書館使用性能的發揮有著重要影響。高校圖書館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建筑,主要體現的是學校文化氣息。所以在選址時應注意選擇一個環境優美、寧靜,且充滿文化氣息的讀書環境,同時應注意圖書館位置選擇的適宜性,以便為讀者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此外,還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A、要保證圖書館周邊有適宜的自然環境、地質條件和擴建余地,為高校師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交流場所。B、要注意圖書館設計的朝向問題,確保高校圖書館采光和通風的適宜性。C、應注意建筑開間問題。圖書館建筑模式應大大增強各空間結構開間的靈活性,尤其是那些可以實現藏、借、閱、管等功能于一體的建筑大開間模式。D、隨著建筑科技的發展,層高、荷載、柱網三統一的建筑設計模式。E、為了滿足自然采光和通風的需求,可以在高校圖書館建筑設計中合理設置天井等結構。F、設計人員需要從長遠角度來看,確保圖書館的設計模式可以滿足未來一段時間的需求。
在圖書館建筑設計中充分考慮人的需要,遵循方便、舒適、實用的設計原則,從選址、功能劃分、文獻布局、家具擺放到局部設計等各方面,力圖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精髓,為讀者營造自由舒適的文化環境。1.方便的原則:從選址設計來看,以節約讀者時間,便于讀者閱讀為目的,高校圖書館則選擇校園整體規劃的中心地帶。2.舒適的原則:作為學習、研究、娛樂、休閑、交流的場所,圖書館內部空間和環境的舒適度直接影響讀者的工作效率和心理狀態。因此,強調舒適是圖書館建筑設計中人性化的充分體現。3.實用的原則:圖書館建筑設計通常吸收圖書館工作人員參加,由于他們掌握圖書館學專業知識,了解圖書館的使用狀況與發展方向,能夠保障建筑設計的實用性。首先從空間設計來看,圖書館建筑不再一味追求高大,而是更加關注使用效果,整體設計一般不超過6層,內部凈層高不超過3.5~3.8米。既可節約建造與運作成本,又能滿足讀者視覺需要,方便讀者利用。其次,內部區域分隔合理,工作區與閱覽區鬧靜分離,設備、多功能廳、衛生間等非彈性空間相對集中,通道設置科學實用,書刊流、讀者流與工作人員流互不交叉,有效提高了內部空間的抗干擾能力。4.無障礙設計:高校圖書館建筑設計時應保護讀者合法、公平地利用圖書館的權利。應為殘疾人等特殊讀者圖書館應提供便利,包括輪椅坡道、盲道、殘疾人專用廁所等。
圖書館的規模一般比較大,人流比較多,所以在對其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圖書館的選址應充分考慮氣候的影響,一般應保證建筑的南北朝向,以利于建筑的采暖及防熱通風處理。圖書館建筑在規劃選址階段應結合日照、方位等環境因素來考慮風向的影響,使圖書館在設計階段能盡量采取措施處理好建筑的自然通風、采光和遮陽等節能措施,保證圖書館能在采暖時獲得足夠日照并避開主導風向。盡量降低電能的消耗,這就要求設計人員合理設計建筑門窗的結構。
圖書館建筑無論從外部環境還是內部空間的設計均體現了開放化。
1.外部環境的開放化,開放的外部環境圖書館建筑通常樓層不多,并不高大突出,從視覺上沒有強烈的沖擊,從心理上沒有距離感,便于讀者全方位觀察與使用,一般高校圖書館多為4至5層。其次,設立景觀式休閑廣場、拋棄封閉式圍墻也是開放化的一個特征,在圖書館設計中適當采用立體綠化和雕塑等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有機結合,成為讀者共享空間。此外,增加出入口數量與降低出入口高度也體現了圖書館的開放化。
2.內部空間的開放化:圖書館內部空間的開放化設計與“以人為本、服務第一”的開放式管理相呼應,注重使用的靈活、便利與高效,無論是模數式還是模塊式設計,都能體現開放化。
圖書館建筑智能化是指綜合采用電子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現代通訊技術對圖書館建筑內的設備進行自動監控,信息資源實施科學管理以及提供優質高效信息服務通道的現代化建筑物。智能化建筑通常具有樓宇自動化、通信自動化、圖書館建筑動化、布線綜合化等特征。
圖書館作為一個民族或一種文化的象征,其標志性地位越來越被社會認同。圖書館建筑的外觀造型充分體現了文化建筑的性格與特征,符合當今人們的審美情趣,與周圍的文化環境相互協調,并體現出新意、高品位以及時代感,展現出其作為知識寶庫的文化內涵,從而成為學校的標志性建筑。
在高校圖書館的建筑設計中,設計人員需要結合高校的整體布局情況和使用需求等情況,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對圖書館的平面布局和空間布局等進行合理劃分,以確保其可以為讀者提供一個明亮、舒適的閱讀環境,不斷提升圖書館建筑設計的整體質量,從而為現代化高校教育提供重要保障。
[1]劉亞楠.新時期高校圖書館建筑設計發展趨勢探討[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5,(28)
[2]申麗萍.新時期高校圖書館建筑設計發展趨勢探討[J].河北科技圖苑,2015,(3)
G322
B
1007-6344(2017)01-0297-01
耿智勇(1993-5)男,山東臨沂人,寧夏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本科學生,建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