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良
(江蘇河海科技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青草沙水庫及取輸水泵站地下連續墻施工技術
沈家良
(江蘇河海科技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青草沙水庫及取輸水泵閘地處長江口三角洲的前緣地帶,水域地貌類型屬河口三角洲,泵房及進水池基坑圍護結構采用800mm厚地下連續墻,槽段最大長度為6米,接頭采用十字鋼板接縫,地連墻頂部高程為-2.50m,底部高程為-25.5m和-29.5m,入土系數1.42和1.84;地連墻墻趾位于⑤1-1灰色粘土層和②3-3灰色砂質粉土層,地質條件差,成槽施工難度大。
青草沙水庫;地下連續墻;施工技術
青草沙上游取水泵閘設置在青草沙水庫圍堤的北堤上段,布置5孔水閘和6臺水泵機組,水閘總凈寬70m,壩后式布置,泵站設計流量200m3/s,主泵房基坑底高程為-12.00m,進水池基坑底高程為-4.27m~-7.74m。主泵房段平面尺寸為(長×寬)58.6m×32m,進水池段長32m,寬同主泵房段。泵站處原灘地高程為1.0m左右,為減少基坑支護深度,結合水閘底板基坑開挖,先將灘面開挖至-2.5m高程,主泵房基坑實際開挖深度為9.5m,進水池為0.7m~4.24m。本工程基坑最深處為泵站基坑,其深度達13m左右,基礎土層上部為透水性的砂性土,放坡開挖,降水較困難,極易發生流砂、管涌現象,危及邊坡穩定和基坑運行安全,故采取基坑圍護方式進行施工,同時也可減少泵站和水閘的施工干擾。
主泵房及進水池基坑圍護結構采用800mm厚地下連續墻,槽段最大長度為6米,接頭采用十字鋼板接縫。主泵房地連墻分為30幅(含4幅“L”型和26幅直線型段),進水池地連墻分為12幅直線型段。根據不同地面超載和灘面高程情況及地質條件,主泵房靠近安裝間側地連墻(A型)頂部高程為-2.50m,底部高程為-29.5m,入土系數1.84;主泵房其他三邊地連墻(B型)頂部高程為-2.50m,底部高程為-25.5m,入土系數1.42;地連墻墻趾位于⑤1-1灰色粘土層。進水池地連墻頂部高程為-2.50m,底部高程為-14.5m,最大入土系數1.08,地連墻墻趾位于②3-3灰色砂質粉土層。
本工程為地下連續墻加內襯結構,地下連續墻即作為圍護結構,又與泵站結構內襯墻疊合,成為主體結構的一部分,地下連續墻施工包括:開挖導墻溝槽→制作導墻→鋼筋籠制作→成槽施工→鋼筋籠吊裝→混凝土澆灌。
(1)導墻制作
在地下連續墻成槽前澆筑導墻。導墻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地下連續墻的軸線和標高,是成槽設備進行導向、存儲泥漿穩定液位、維護上部土體穩定、防止土體塌落的重要措施,因此,導墻施工時必須嚴格按照設計要求及相關規范執行,精心組織施工。
導墻設計形式為“『”形,埋入地面以下1.5m,采用門型整體式鋼筋混凝土結構導墻,凈距比地下連續墻厚度大30-50mm,混凝土對稱澆筑,導墻達到設計強度后方可拆模,拆模后設置10cm直徑上下二道圓木支撐,混凝土養護期間起重機等重型設備不允許在導墻附近作業停留,成槽前支撐不允許拆除,以免導墻變位。
(2)泥漿固壁
泥漿的配合比:護壁泥漿由優質粘土、膨潤土、純堿水組成,新配制泥漿要進行主要性能測試,泥漿的粘度、比重等指標必須符合要求,槽段回收的泥漿進行凈化處理后,對各項指標進行測試、調整,達到標準后才能使用。
(3)成槽施工
首開幅開挖寬度:b+2h+200mm,其中b為槽段分幅寬度,h為接頭箱外放尺寸,成槽時左右垂直度偏差外放施工間隙100mm,三次成槽的槽段(幅寬大于5.6m),開挖順序為先兩側后中間,幅寬小于5.6m的槽段,先挖接頭箱側。
直線槽段采用先兩側后中間抓槽,轉角型槽段先短邊后長邊抓槽,相鄰槽段施工間隔時間>24h,成槽間泥漿隨出土補入,護壁泥漿面高出地下水位,且距導墻頂面不大于30cm,直至混凝土澆灌完成,成槽機掘進速度控制在15m/h左右。成槽至標高后,連接幅、閉合幅先刷壁(10次左右)。成槽完畢用氣壓泵清底,沉淀淤積物厚度不大于10cm,清槽后槽底泥漿比重不大于1.15,為提高接頭處的抗滲及抗剪性能,對地墻接合處,用接頭刷緊貼砼接頭部位,上下反復刷動五至十次,保證砼澆注后密實,不滲漏。
(4)鋼筋籠的制作和吊放
鋼筋籠采用整幅成型起吊入槽,考慮到鋼筋籠起吊時的剛度和強度,鋼筋籠內的設計桁架,鋼筋吊點處用25mm圓鋼加固,轉角槽段增加8號槽鋼支撐,每4m一根。鋼筋籠最上部第一根水平筋改為Φ32筋,平面用Φ32鋼筋作4道剪刀撐以增加鋼筋籠整體剛度。
鋼筋籠吊放采用150t履帶吊和50t履帶吊起吊,主鉤起吊鋼筋籠頂部,副鉤起吊鋼筋籠中部,多組葫蘆主副鉤同時工作,使鋼筋籠緩慢吊離地面,并改變籠子的角度逐漸使之垂直,吊車將鋼筋籠移到槽段邊緣,對準槽段按設計要求位置緩緩入槽并控制其標高,鋼筋籠放置到設計標高后,利用槽鋼制作的扁擔擱置在導墻上。
(5)注漿管安裝
鋼筋籠上通長安裝注漿管,每個槽段安裝二根φ48墻趾注漿管,注漿管下端比實際槽深長200~500mm,地下連續墻達到設計強度后,壓入水泥漿,每立方加固土體注漿量為:42.5級普通硅酸鹽水泥80kg,粉煤灰70kg,水灰比0.4;加固范圍:1m寬×1m高×地下墻周長。
(6)混凝土灌注
接頭箱分段起吊入槽,在槽口逐段拼接成設計長度后,下放至槽底,為防止灌注過程十字鋼板接頭箱底腳處繞流,接頭箱沉放時插入槽底土體30cm,地下連續墻混凝土的設計標號為C30,水下澆筑混凝土標號提高一個等級,采用C35,抗滲S10,混凝土的坍落度為180±20mm。水下混凝土澆筑采用導管法施工,混凝土導管選用D=250的圓形螺旋快速接頭型,寬度小于4m的槽段采用1根導管,小于6m的槽段采用2根導管,2根導管的混凝土均勻澆灌,導管埋入混凝土內的深度不小于1.5m。槽段混凝土面應均勻上升且連續澆筑,澆筑上升速度不小于2m/h,因故出現中斷灌注時間不得超過30分鐘,兩根導管間的混凝土面高差不大于50cm。
在地下連續墻施工中,由于鋼筋接駁器均預埋在地墻之內,地墻位置的誤差將直接會引起接駁器位置的差錯從而使梁、板鋼筋與接駁器無法連接,為確保梁、板鋼筋與接駁器有效連接,必須對地墻施工的精度進行控制。
首先,在地下連續墻的制作過程中,必須盡量減少地墻鋼筋籠的制作誤差,使其滿足預定要求,在現場布置鋼筋籠制作平臺,要求在平臺內搭設龍門架,設置三個龍門樁,三樁的連線夾角保證為90°,以樁為基準對鋼筋籠進行復核,保證鋼筋籠的水平邊及垂直邊交角為直角,并根據樁位對預留在鋼筋籠上的鋼筋接駁器位置進行復核,保證接駁器安放位置的準確。成槽過程中,通過經緯儀從兩個方向觀測機器導桿的垂直度,確保成槽的垂直度。成槽結束后,用超聲波測壁儀對槽壁進行測試,做到信息化施工。成槽過程中導桿應輕提慢放,成槽掘進速度控制在15m/h左右。用油漆標出鋼筋籠擱置位置、其中心以及安放位置,將鋼筋籠安放位置處墊平,保證鋼筋籠擱置保持水平,在籠中心彈一條豎直控制線,在其下籠過程中,通過經緯儀進行觀測,使其籠中心線與導墻上所彈的中心線重合,保證使鋼筋籠均勻垂直下沉。
在地墻背土側的鋼筋接駁器上覆一層泡沫板,既對接駁器進行保護,防止被移位,同時也方便今后的鑿出。
青草沙水庫及取輸水泵閘工程地連墻墻趾位于⑤1-1灰色粘土層和②3-3灰色砂質粉土層,地質條件差,成槽時極易引起坍槽,危機人員、設備安全,為此,在地下連續墻成槽前對墻體兩側土體采用三軸攪拌樁進行加固,地下連續墻施工過程中制定了各類應急預案,有效地保障了工程的正常進行。
G322
B
1007-6344(2017)01-03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