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進健
(440981198010205110)
建筑工程質量管理中在問題的論述
吳進健
(440981198010205110)
本文根據作者多年的工作經驗,對我國當前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的近況及其存在的弊端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并針對性地提出了解決方案,為推動我國建筑業的發展拉開了新的帷幕。
安全措施;建筑;監督機制;創新
在工民建工程實施的過程中,我們應該認真總結出建設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以及施工單位的共同參與和控制的質量管理經驗,探討更加科學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以確保建筑工程施工工序建設的工程質量。實施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動質量監控應分清主次,抓住關鍵,依靠完善質量體系和質量檢查制度。確立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質量控制計劃,設置建筑工程施工工序活動質量控制點,進行預,切實實現工程的最優化。從事多年的建筑工程質量管理工作當中,深深感受到施工過程中存在的質量隱患需要及時處理的必要性,為了徹底地控制質量隱患,摸索了—套體的防制措施,對保證工程質量的治理和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當前, 我國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工作面臨的形勢主要存在“ 難度大、 任務重、 要求高” 三個方面挑戰:
( 1 ) 難度進一步加大。客觀地說, 當前的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狀況總體處于可控狀態。 但兩大因素制約了工程質量、 安全提升, 加大了監督管理難度, 主要是: ①建筑市場秩序不夠規范, 掛靠、 轉包、 違法分包現象還依然存在; 施工企業的整體素質不高, 建筑行業的誠信體系還沒有完全建立。②監理制度在施工現場執行層次差別較大, 甚至在有些現場形同虛設, 建設單位、 施工企業的質量、 安全管理責任落實不到位, 而質 ( 安) 監站是委托執法單位,對施工現場違法違規行為沒有簡易的處罰權, 這樣, 整個管理就缺乏落實整改的力度, 工程質量安全整改停留在書面、 表面, 難以真正落實。
( 2 ) 任務進一步加重。當前我國總體上正處在城市轉型升級、 加速推進城鎮化的關鍵時期, 全國進入新一輪的“ 大開發、 大建設、 大發展” 時期, 房屋建筑與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建設規模大幅增加, 質量技術難度、 安全管理的壓力進一步加大。特別是近年來, 建設工程項目中大跨度、 超高層、 結構復雜的工程日益增多, 對工程質量、 安全管理等工作任務進一步加重。眾多建筑工程增多, 勢必加重管理任務, 也為工程質量與安全生產管理帶來嚴峻挑戰。
( 3 ) 要求進一步提高。建設工程涉及公共利益和公眾安全, 工程質量直接影響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和生命財產安全,關系到人民群眾最根本、 最現實、 最直接的利益。因此, 在當前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改善民生為主線的經濟建設中,工程質量、 安全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 全社會對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的關注和要求也越來越高。此外, 進入“ 十二五” 以后,“ 高、 大、 難” 工程 日漸增多, 新技術、 新工藝的運用也越來越頻繁, 這對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強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管理措施具體應以開拓思路、積極創新、 有效統籌、整合資源四個方面為指導思想采取切實可行的、 可操作性強的措施, 充分發揮有利資源, 強化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工作。
( 1 ) 政府必須探索科學化新機制、 改進管理方式。目前, 政府對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沿襲了十幾年前的做法, 以工程項目為主, 采取定點監督檢查的監管模式, 不足之處表現為: 對每個工程平均使用監督資源,由于監督力量有限, 對需重點監督的工程投入不足; 對工程各方主體質量安全行為監督不嚴; 對單個工程的質量安全問題關注得多, 對全市宏觀形勢把握不夠; 對具體的監督檢查工作花大力氣, 對構建監管工作長效機制著力不多等等。這種模式往往導致監督工作陷于微觀, 既不能充分體現政府質量安全監督的行政執法特性, 也無法有效提高監督效率。因此, 必須進一步探索差異化管理模式,實行定點監督與巡查、 實體檢測與資料抽查相結合的監管方式, 制訂科學合理的監督責任制度, 提出切實可行的具體監管措施, 做到政府監管既不缺位也不越位。
( 2 ) 應用信息化新技術、 形成共同管理合力。要改變多年來傳統的、 原始的采用人海戰術為主的監管手段, 建立以內部管理程序為主線的一套程序簡便、操作性強的信息化管理軟件, 結合工程質量、 安全監督各環節, 清理重復的工作程序、 實行資源共享。充分運用網絡、 G I S地理信息等, 建立工程網上監管平臺, 方便企業辦事, 增加工作透明度和效率, 減少人為因素。建立特種機械、特種作業人員、 重大危險源等一系列信息庫, 逐步探索遠程視頻監控、 違章自動報警等信息化監管手段, 全面掌握質量安全整體狀況。目前, 經過充分的調查研究, 征求各方意見, 已開發完成了建設工程資料核查系統, 實現施工現場、企業、 監管部門三級聯動, 及時全面的掌握施工動態, 有效落實各方建設主體責任, 形成工程管理合力。同時, 減少紙質資料, 減少辦事環節, 提高質量驗收、 資料核查等環節的效率, 既方便群眾實時查詢工程進展及質量問題處理情況, 也便于群眾對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監督, 公開工程施工全過程的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環節, 實現透明辦公。接軌全省統一部署, 根據省建設廳文件要求, 推行塔吊全過程安全監督管理系統( 俗稱“ 黑匣子’ , 將易造成群死群傷的塔吊實現全過程在線監督, 應用信息化構建平面管理立體化, 將點對點的管理連成線、 織成面, 形成全過程、 全方位的有效監管。為突破監督資源缺少的瓶頸, 國家提倡信息化監管奠定堅實基礎。
( 3 ) 構筑誠信化新體系、 形成各方聯動機制。工程建設各方責任主體的違法違規行為記錄, 是掌握、 判斷企業質量安全保證能力和信譽的第一手資料。建立規范、 統一的誠信信息平臺, 通過公告、 公示進行信用懲戒和社會監督, 促進各方主體自覺落實質量安全責任。通過建立現場與企業資質評審、 招投標市場的聯動機制, 保證質量安全監督抽查的效果和權威性, 建立長效的監管機制。同時, 強化落實監理企業的責任, 進一步發揮監理的作用。
( 4 ) 推行標準化施工、 注重現場定型管理。施工現場安全防護設施、文明施工措施等標準化, 是安全文明施工的重要保障。根據工程類型及所在地不同, 首先在公建項目、 房地產、 城區范圍推行安全文明施工標準化管理, 并逐步推廣到全市范圍。著重抓好現場腳手架、 l 臨邊防護、 臨時工棚、 施工用電等安全設施的標準化、 定型化、 工具化管理, 建立長效的現場監督機制 。
為保證建設工程項目順利實施 , 進度控制需全面、 客觀 、 有效并具有前瞻性。 在項目實施前按照項目控制的思想工作方法,對建設進度進行風險評估分析是十分必要的.總之, 建筑工程質量安全不能有絲毫的松懈和馬虎,在市場競爭中,必須以黨和人民的利益為重,不能見利忘義,不能忽視建筑工程中的任何一個小問題,將會給整個上程帶來嚴重的后果 ,必須事事處處保持高度警惕。
TU723
B
1007-6344(2017)01-015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