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莉莉徐 陽
(宇華裝飾集團有限公司 浙江金華東陽 322100)
建筑結構中控制裂縫的措施分析
葉莉莉1徐 陽2
(宇華裝飾集團有限公司 浙江金華東陽 322100)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建筑行業得到大力發展。本文通過對建筑工程機構中出現的裂縫的類型以及其形成原因進行分析,并且提出了相應的措施來進行控制。
建筑結構;裂縫控制;措施
所謂建筑結構,通常意義上來講就是在建筑物當中,由建筑材料做成用來承受各種荷載或者作用,以起到骨架作用的空間受力體系在建筑結構設計中出現的裂縫,則是由于外界或是內部因素導致建筑物整體結構中的某一個部分出現了破裂,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裂縫變成或寬或窄的一條縫隙。當前,使用最為廣泛的建筑材料是混凝土結構早在21世紀初期,混凝土就已經被人們所使用,直到今日還是主要的建筑結構材料,說明混凝土結構具有極強的實用性盡管混凝土結構的使用已經有了百年的歷史,但是混凝土結構在質量上還是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我們還是需要在使用的過程中不斷的探索和研究。該結構在實際生產中存在的問題,以進一步的提高混凝土結構的穩定性,擴大其在土木工程中的作用,最終達到能夠高效的應用混凝土結構來獲得安全性極高的建筑物。同時,還應該重視裂縫問題的出現,盡量避免在建筑結構中有裂縫,或者把裂縫控制在允許的范圍之內,以此來保證人民的人身和財產的安全,同時也有利于建筑質量的不斷提高。
就高層建筑工程施工而言,一旦建筑結構出現裂縫,必然影響到整體結構的質量和美觀性,甚至產生滲漏和使用功能受到影響。同時,這些裂縫出現一旦得不到及時有效的預防和控制,必然會影響到結構的承載力、安全性,甚至對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造成不利影響。就混凝土結構列發呢個的產生原因分析,其出現的原因非常復雜,混凝土工程中的材料、設計、施工方法以及養護等任何一個環節出現質量問題,都會導致裂縫的出現。盡管目前我們從技術上分析,完全避免裂縫的出現是不可能的,但是對于裂縫的控制和不利影響的減少還是能夠實現的,這也引起了業界工作人士的重視,需要我們在工作中高度重視和努力。從過去多年的工程實踐中總結得出,造成混凝土裂縫產生的原因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1 溫度應力以及混凝土收縮引起的裂縫
在建筑事業高速發展的今天,建筑市場欠規范以及工程施工場地、施工人員的流動性非常大,因此在工程施工的過程中極容易產生現場質量控制體系薄弱、施工維護措施不科學的現象。在混凝土施工中,由于混凝土本身是一個特殊、復雜的材料,它在施工中包含了自身收縮的特性,一般在混凝土澆筑結束之后六個月到一年之內,收縮量最大,收縮也一直持續保持著,收縮的應力在混凝土結構體系中可謂是無所不在的,因此它主導著混凝土裂縫的產生以及收縮應力的大小。因此,在混凝土裂縫問題的產生分析中,主要的原因需要我們從收縮應力上進行分析和處理。但是在此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整個溫度應力的影響。在混凝土澆筑結束之后,混凝土結構必然會隨著季度交替而產生溫度差,這些溫度差的產生使得混凝土樓板出現變形,受到四周剛度較大的影響,剪力墻結構還容易在整個工程外圍結構引發裂縫。
1.2 施工不當引起的裂縫
從過去我們常接觸的工程施工進行分析,盡管當今我國的設計圖紙審查制度、設計管理制度和施工控制制度都已經相當完善,但是在實際工程項目中,經常還會因為設計圖紙、施工技術等問題而產生混凝土結構裂縫的發生。相對來說,在當今工程施工當中,故意偷工減料的現象較少,因為設計部門防止裂縫控制措施相當到位,對于工程施工監理管理非常嚴格,這為工程施工建設的科學開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礎保障。但是現行的工程施工規范不科學、施工市場、工作人員的流動性大,這就給施工開展帶來影響。在工程施工中,因為施工不當引發的混凝土結構裂縫多,種類繁多、混凝土缺陷突出,收縮、外力等作用下所表現出的裂縫形式也復雜多樣,因此在工程施工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根據實際工程需要進行衡量和處理。在目前的工程施工中,常見的施工不當引發的裂縫主要包含了板面負筋踩踏、振搗不當和盲目施工等因素。
為了有效地控制有害裂縫的出現和發展,必須從控制混凝土的水化升溫、延緩降溫速率、減少混凝土收縮、提高混凝土的極限拉伸強度、改善約束條件和設計結構等方面全面考慮,結合實際采取措施。
2.1 降低水泥水化熱和變形
(1)選用低水化熱或中水化熱的水泥品種配置混凝土,如礦渣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粉煤灰水泥、復合水泥等。
(2)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強度,減少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根據試驗每增減10kg水泥,其水化熱將使混凝土的溫度相應升降1℃。
(3)使用粗骨料,盡量選用粒徑較大、級配良好的粗骨料;控制砂石含泥量;摻加粉煤灰等摻合料和相應的減水劑、緩凝劑,改善和易性、降低水灰比,以達到減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熱的目的。
2.2 降低混凝土溫度差
(1)選擇較適宜的氣溫澆筑混凝土,盡量避開炎熱天氣澆筑混凝土,夏季可采用低溫水或冰水攪拌混凝土,可對骨料噴冷水曬,運輸工具如具備條件也應搭設遮陽設施,以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入模溫度。
(2)摻加相應的緩凝型減水劑,如木質素磺酸鈣等。
(3)在混凝土入模時,采取措施改善和加強模內的通風,加速模內熱量的散發。
2.3 加強施工中的溫度控制
(1)在混凝土澆筑之后,做好混凝土地保溫保濕養護,緩緩降溫,充分發揮徐變特性,減低溫度應力,夏季應注意避免暴曬,注意保濕,冬季應采取措施保溫覆蓋,以免發生急劇的溫度梯度發生。
(2)采取長時間的養護,規定合理的拆模時間,延緩降溫時間和速度,發揮凝土的“應力松弛效應”。
(3)加強測溫和溫度監測與管理,實行信息化控制,隨時控制混凝土內的溫度變化,內外溫差控制在25℃以內,基面溫差和基底面溫差均控制在20℃以內,及時調整保溫及養護措施,使混凝土地溫度梯度和濕度不至過大,以有效控制有害裂縫的出現。
2.4 改善約束條件,消減溫度應力
(1)采取分層或分塊澆筑混凝土,合理設置水平或垂直施工縫,或在適當的位置設置后澆帶,以放松約束程度,減少每次澆筑長度的蓄熱量,防止水化熱的集聚,減少溫度應力。
(2)對混凝土基礎與巖石地基,或基礎與厚大的混凝土墊層之間設置滑動層,如采用平面澆瀝青膠鋪砂或刷熱瀝青或鋪卷材.在垂直面、健槽部位設置緩沖層,如鋪設30~50mm 厚瀝青木絲板或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以消除嵌固作用,釋放約束應力。
綜上所述,建筑結構產生裂縫是很普遍的現象,從理論上說,建筑混凝土結構產生裂縫的原因很復雜,而且往往是各種因素的綜合。為了防止結構產生有害裂縫,就必須根據工程的具體條件,因地制宜地采取相應措施,才能及時、有效地控制建筑主體結構的裂縫問題,才能促進我國建筑行業的良性發展。
[1]高杰媚.在建筑結構設計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2(07)
[2]錢元江.試論建筑結構設計中控制裂縫的措施[J].中國城市經濟.2011(26)
[3]薛良鐘.關于建筑結構控制的相關問題研究[J].科技資訊.2008(35)
[4]何超釩.淺析幾種常見建筑結構的檢測技術與方法[J].民營科技.2009(06)
[5]單海飛,高石磊.建筑結構裂縫成因及防治探討[J].科技致富向導.2010(17)
TU75
B
1007-6344(2017)01-02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