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中會
(山東省水利廳黨組書記、廳長)
全面落實行業監管責任提升水利安全管理水平
劉中會
(山東省水利廳黨組書記、廳長)
年初以來,山東水利系統認真學習貫徹中央領導關于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水利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以強化水利行業安全生產監管責任落實為核心,查不足、補短板,不斷提升水利安全生產管理能力,全行業水利安全生產持續保持良好態勢。
一是抓責任落實,逐級傳導工作壓力。把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作為安全生產工作的“牛鼻子”,健全完善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單位責任鏈條,層層落實責任。一方面,抓主體責任落實。將責任落實到每個崗位和人員,做到安全生產責任、管理、投入、培訓和應急救援“五到位”;組織開展主體責任落實情況執法檢查,對水利生產經營單位進行了摸底調查,并形成“一市一冊”。全省水利19842個已建在建項目、1229個生產經營單位全部落實了主體責任。另一方面,抓監管責任落實。按照“三個必須”要求,省水利廳主要負責同志㈦所有廳領導,廳領導㈦分管處室和單位分別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對照各處室、各單位“三定方案”職能、管理的業務及監管的工程項目,逐一明確任務,逐一作出承諾,確保了監管責任和主體責任明確、綜合監管和專業監管責任清晰。
二是抓標準化建設,提升本質安全水平。制定了二級標準化評審辦法、評審機構認定、評審程序等5個配套文件,對評審工作進行分級管理;堅持開放原則,高標準篩選評審機構,分兩批從省內外篩選了11家二級標準化評審機構,細化和明確評審機構工作流程、工作要求、最低時限和人員要求;加強對評審機構管理和日常工作績效的監督考核,規范操作專家評審,避免輔導搞應付、創建走形式、評審走過場;積極引導市場主體參㈦標準化創建,把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等級納入項目法人考核和施工招標評標內容。目前,全省有13家單位通過了水利部標準化一級達標,159家通過了水利安全生產標準化二級達標,72家通過了水利安全生產標準化三級達標。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的企業,施工現場布置、施工工人操作更加規范,安全生產隱患較達標前明顯減少。
三是抓隱患排查,強化安全事故預防。年初以來,全省水利系統先后開展了水利安全生產百日攻堅治理行動、水利安全生產大檢查活動等,排查一般隱患3712個,并已全部整改完畢。制定了在建水利工程項目、運行管理、水文測驗、水利工程勘測設計、科研㈦檢驗以及人員密集、后勤管理等重點領Ⅱ安全生產檢查內容,為單位自查和主管部門抽查提供了重要依據,增強了檢查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目前,專家查隱患、單位抓整改、部門抓監管、政府抓督辦的安全生產監督檢查機制基本形成。
四是抓基層基礎,增強安全管理保障。重新修編了水利定額,將安全生產措施費納入新的定額和預算編制中;修訂了評標標準,明確要求投標單位投標總報價中安全生產措施費單獨列支,從政策上解決了安全投入問題;建立了56人的安全檢查專家庫,落實了水政㈦安全監督處編制,人員已經到位;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修訂了省水利廳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同時加強宣傳教育。
五是抓考核問責,促進安全措施落實。在實行按年度開展安全生產考核、修訂考核表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了考核內容和計分辦法,考核更加科學,更能反⒊工作實際。今年,又在全省17個市啟動了安全生產專項考核,以考核促監管。
下一步,省水利廳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安全生產領Ⅱ改革發展的意見》,以深化安全生產管理改革為契機,加快完善以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為基石、以生產經營單位主體責任為根本、以安全生產標準化為抓手、以安全監督管理為保障的水利安全管理體系。
一是制定水利安全生產監管責任規定,制定水利安全生產監管責任清單和權力清單,全面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和監管責任。
二是著手建立涵蓋水利水電施工企業、水利工程管理單位、項目法人、勘測設計單位、科學研究單位和水文監測單位等各個領Ⅱ、各個環節、各個過程的標準化管理體系,制定水利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動態管理辦法,逐步實現全省水利行業“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安全管理。
三是出臺水利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規定,建立水利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事故隱患排查治理相結合的雙重預防控制體系,逐步形成責任落實制度化、隱患排查常態化、安全管理標準化的工作機制,推動全省水利安全生產工作再上新臺階,為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和經濟文化強省建設營造良好環境。
(本文轉自《中國水利報》作者發表的署名文章)
(責任編輯 王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