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重慶烏江彭水水電站升船機下閘首工作大門在試驗過程中,發現閘門在擋水工作狀態下啟閉出現向一邊偏斜的狀況。為解決該問題,經初步分析和試驗,對閘門制造和安裝相關的公差進行了復核,門槽埋件、閘門支承輪平面度、啟閉機吊點水平度等均滿足規范要求。經過進一步研究,認為支承輪選用球面滾動軸承、導向側輪剛度不足,是導致閘門跑偏的主要原因。
關鍵詞:彭水水電站;升船機;閘門;跑偏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7.066
1 前言
1.1 工程簡述
重慶烏江彭水水電站下閘首工作門為下沉式平板鋼閘門,由布置在下閘首啟閉機房內2×4000kN固定式卷揚啟閉機控制啟閉。下閘首工作大門高22m,寬14m,厚4m,總重量為390t。閘門為雙吊點,反向全行程止水,P型水封橡皮密封,正向支撐由兩邊各7個直徑1m,寬270mm的支承輪,支承輪采用了球面滾動軸承。支承軌道為鑄鋼軌道,軌道工作范圍寬300mm。閘門背水面布置有4個導向側輪,閘門主軌護角兼做側輪軌道。
1.2 閘門運行存在的問題
在閘門啟閉調試中發現,閘門在不擋水的狀態下啟閉正常,但在擋水后升降過程中,閘門出現偏向一側的橫移現象,并呈現一定的規律性。在試驗中,閘門從低向高提升時先偏向左側,到達一定位置時向右偏移,也就是承受水壓力減小到一定程度后開始向中間復位;下降時按照原軌跡先偏向左后偏右,下降到一定位置后閘門右側側輪受力,偏移程度持續增加直至最低位,同時導致右側側輪基座出現結構變形。
2 問題分析
閘門在不擋水時正常啟閉,在閘門擋水時啟閉軌跡出現跑偏,這說明閘門在啟閉過程中由水壓力存在,并導致產生了側向力。按照此閘門的結構特點,產生側向力的可能有以下幾種情況:(1)啟閉機兩個吊點不水平導致閘門偏斜,在閘門上升和下降時支承輪行走方向不垂直而跑偏;(2)閘門及門槽埋件尺寸影響,門槽主軌埋件支承面本身傾斜;(3)支承輪安裝后實際軸線不水平。
2.1 吊點
經檢查閘門安裝檢測資料,并按照設計和規范要求對閘門、門槽埋件及啟閉機安裝精度情況進行復查。復查結果表明,啟閉機兩吊點水平度為3mm優于設計和規范要求的5mm。根據工程經驗,該精度的吊點水平度不會對閘門啟閉產生明顯影響。
2.2 閘門埋件
經對閘門門槽主軌支承面等相關安裝工程進行復測,其主軌工作表面直線度均小于等于2mm、共面度1.5mm、扭曲1.5mm,各項偏差范圍均滿足設計和規范要求。根據工程經驗,該精度的閘門埋件支撐面不會對閘門啟閉產生明顯影響。
2.3 閘門支承輪
在閘門跑偏后核查閘門裝配質量檢測資料,支承輪直線度及共面度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但在復測時發現,支承輪踏面共面度良好,但側向平面度偏差較大。查閱圖紙可知,由于支承輪采用了球面滾動軸承,軸承軸可在周向15°范圍活動,導致支承輪輪緣側向不共面。通過對支承輪軸線調整并還原,經檢測支承輪側向共面度小于1mm,優于規范要求;在該狀態下進行啟閉試驗試兩次后閘門依舊出現跑偏現象。
由上述檢測和試驗結果可知,閘門跑偏的主要原因為球面滾動軸承的軸線偏轉造成。閘門啟閉過程中支承輪受壓后,由于支承面和輪緣接觸部位微小變化產生側向分力導致軸承偏轉,從而部分支承輪轉動方向發生變化,全部支承輪的綜合效應導致閘門在啟閉過程中跑偏。
3 處理方法和效果
在拆除側導向輪后,閘門啟閉過程在無側向約束下跑偏范圍穩定,根據分析計算可知側向力大小。因此,提出加強側導向輪結構剛度,并增加側導向輪數量的處理方案,經實施后試驗,閘門在側導向輪約束下能在正常范圍內順利啟閉,無跑偏現象,側導向輪結構穩定。
4 結論
在大型平面閘門支承輪設計中不宜采用球面軸承,如必須采用,則應對側導向輪的受力進行設計計算。
作者簡介:焦建凱(1977-),男,陜西洋縣人,本科,工學學士,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