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食玉米高產栽培技術
隨著種植業結構的調整,鮮、嫩農產品成為現代化都市農業發展的方向,其中以甜、糯為代表的鮮食玉米因其營養豐富、味道獨特、商品性好,備受人們的青睞,市場前景十分廣闊。種植鮮食玉米也是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一條重要途徑。鮮食玉米具體栽培措施如下:
1.品種選擇。鮮食玉米要求糯性好、果皮薄、口感細膩、商品性好、果穗中等、適合蒸煮。當前鮮食玉米主要有甜玉米、糯玉米以及甜糯兼用型玉米。適合山東省種植的鮮食品種有魯糯7087、津科糯2000、黑糯一號、魯甜糯1號、魯星糯1號等。在選用品種時,應結合生產安排選用生育期適當的品種,如早春播種要選用早熟品種,提早上市;春播、秋播可根據上市需要,選用早、中、晚熟品種,分期播種,均衡上市;延秋播種以選早熟、優質、抗性強的品種較好。
2.整地施肥。鮮食玉米種子的發芽和頂土能力較弱,應選擇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高、排灌條件良好、土壤通透性好的田塊種植。為提高鮮食玉米品質,整地時應施足底肥,增施有機肥,配方施肥,每667平方米施3000~4000千克優質農家肥、50千克三元復合肥。
3.隔離種植。鮮食玉米其性狀多由隱性基因控制,種植時需要與其他玉米隔離,以盡量減少其他玉米花粉的干擾。生產上常采用空間隔離和時間隔離。一是空間隔離,在其田塊四周400米以內,不要種與甜、糯玉米同期開花的普通玉米或其他類型的玉米,如有樹林、房屋等天然屏障則可縮短隔離距離,防止其他玉米品種花粉傳入田間,保證產品品質。二是時間隔離,就是同一塊地播種不同品種鮮食玉米時,生育期相同的品種播期上間隔10~20天,也可先播早熟品種,后播晚熟品種,避開花期。也可采取地膜覆蓋或播前育苗移栽避開花期。
4.適時播種。春季適播期為5~10厘米土層地溫穩定在10℃以上,出苗期最好在當地的晚霜期過后;夏播期以玉米灌漿期氣溫在16℃以上為準。 播種深度3~5厘米,視墑情好壞決定,墑情好的稍淺,墑情差的適當加深,株距要均勻,覆土要嚴實。播種方式可用直播寬窄行種植,寬行80厘米,窄行50厘米,株距25~30厘米,每667平方米栽3500~4000株。
5.田間管理。鮮食甜、糯玉米幼苗長勢弱,根系發育不好,出苗后及時查苗、補苗。要早追肥,早中耕,促早發,在3~4片葉時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5~10千克。拔節期重施肥,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0~20千克,弱苗多施,促均衡生長。大喇叭口期看苗施穗肥,每667平方米施尿素5~10千克,并培土壓根。要加強開花授粉和籽粒灌漿期的肥水管理,切不可缺水,土壤水分要保持在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
鮮食玉米由于自身品種特性及種植時基肥較足,植株分蘗較多,應在苗期及時去除無效分蘗。鮮食玉米一般都具有多穗性,為提高果穗商品性狀,每株最多留2個果穗,其余果穗盡早除去。可采取人工輔助授粉,減少禿尖,提高商品質量和產量。

6.病蟲害防治。因鮮食玉米的籽粒和植株營養成分高、品質好,極易招致螻蛄、地老虎等地下害蟲及玉米螟、金龜子、蚜蟲等害蟲的危害,對此要早防早治,以防為主。為防止食物中毒,鮮食玉米在授粉后采用生物和生物農藥防治,盡量不用化學農藥,絕對不能使用殘留期長的劇毒農藥。苗期蟲害防治重點是螻蛄、地老虎等地下害蟲,可用50%辛硫磷800倍液噴霧預防。大喇叭口期蟲害防治的重點是玉米螟,可在大喇叭口期接種赤眼蜂卵塊,也可用Bt乳劑或其他低毒生物農藥灌心。病害防治的重點是玉米大小葉斑病,可使用50%多菌靈500倍液,或50%敵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防治。
7.適時收獲。鮮食玉米由于是采收嫩穗,適期收獲非常重要,采收過早,干物質和各種營養成分不足,籽粒未飽滿,口味淡,營養價值低,商品率低,影響產值;采收過晚,表皮變硬,含糖量降低,口感變差。春播的甜玉米采收期在授粉后20~22天,秋播的可以在授粉后18~26天。鮮食玉米花絲枯萎變黑,穗頂籽粒飽滿,頂端的苞葉變軟,此時鮮食玉米果穗籽粒含糖量高、品質佳,最適宜采收上市銷售。
(宋健 趙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