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高產優質高效栽培模式
本欄目由山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山東省農業專家顧問團主辦
山東省種植的甘薯主要分布在山區和丘陵旱薄地上,也有一部分分布在有水澆條件的平原沙壤地上。為此,我們圍繞這兩種典型地區的甘薯,組裝了旱薄地和水澆地甘薯高產優質高效栽培技術規程,用于指導甘薯生產。
該技術規程主要內容有:深耕改土,使松土層達到50厘米以上;增施有機肥和氮素化肥,每667平方米施土雜肥4000千克左右,銨態氮肥(N)8~12千克;選用耐瘠抗旱品種,例如:濟薯21、濟徐23、徐薯22、濟薯25、冀薯98等;培育短節間壯苗,短節間壯苗抗旱能力強、緩苗快;適當密植,一般每667平方米3500~4000株;采用黑色地膜覆蓋,黑色地膜覆蓋不但具有增溫作用,而且具有非常好的保墑作用,其保墑效果顯著優于透明地膜。

該技術規程主要內容有:增施鉀素化肥,水澆地一般土壤中氮素養分較多,容易產生徒長,而鉀素可以促進光合產物從地上部莖葉向塊根運轉、有效牽制地上部生長,一般每667平方米施用K2O16千克左右,以基施效果最好;選用耐肥品種,例如:徐薯18、商薯19、龍薯9號、泰中6號、蘇薯8號、煙薯25、紅香蕉、渝紫7號等;培育短節間壯苗,短節間壯苗緩苗快、結薯多、結薯早,可以盡早建立塊根的生長優勢、牽制地上部生長;適當稀植,一般每667平方米3000~3500株;對于有旺長趨勢的田塊,選用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配成60~80毫克/千克的水溶液,或者選用5%烯效唑可濕性粉劑,配成20~30毫克/千克的水溶液,在封壟期均勻噴灑葉片,每667平方米噴施40~50千克,每隔7~10天噴灑1次,根據生長情況決定噴灑次數,一般噴施2~3次。
(譚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