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產業需建風險防控措施
去年農業部發布的《關于推進馬鈴薯產業開發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馬鈴薯種植面積擴大到667萬公頃以上,適宜主食加工的品種種植比例達到30%,主食消費占馬鈴薯總消費量的30%,這為我國馬鈴薯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標。去年,由于西北干旱導致馬鈴薯減產,馬鈴薯上市價格高位運行,但是在農民種植意愿高漲,馬鈴薯供給能力持續提高的大背景下,如何真正地把握馬鈴薯產業的供需平衡,找到挖掘這個產業價值潛力的渠道,依舊任重道遠。
近年來,隨著新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實施,馬鈴薯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而大力發展馬鈴薯產業已經成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精準扶貧等重大農業農村發展戰略的重要選擇之一。

“十二五”以來,我國馬鈴薯生產實現穩定發展,全國種植面積基本穩定在566.7萬公頃左右,總產量超過9000萬噸;微型薯年產能力逐年提高,脫毒種薯應用率逐年增加;薯條薯片、全粉淀粉和主食產品等加工業持續創新,給馬鈴薯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值得關注的是,我國馬鈴薯產業仍然面臨較大的自然和市場風險,而后者對產業的影響往往更大,必須予以重視,并加快探索建立有效的風險防范和管控措施,才能確保整個產業的穩定可持續發展。
受馬鈴薯喜涼等生長習性影響,我國馬鈴薯種植主要分布在西北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海省、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北部的內蒙古自治區、河北省,東北的黑龍江省,中部的山東省、河南省和西南的云南省、貴州省、四川省等。除中部產區外,這些地區大多水土資源貧乏,也形成了馬鈴薯生產“靠天吃飯”的局面,自然風險給生產供給帶來較大的不確定性。與自然風險相比,市場風險對馬鈴薯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
2015年以來,國家大力推進馬鈴薯加工主食化戰略,同時將馬鈴薯作為“鐮刀彎”地區結構性調整和西部貧困地區精準扶貧戰略的不二選擇,預計未來我國馬鈴薯生產面積將大幅增加,再加上脫毒種植普及率持續提高、灌溉等水肥條件和冷庫冷鏈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馬鈴薯市場供給將大幅增加。與此相對應的是,我國馬鈴薯消費需求的增長相對緩慢。綜合來看,未來一段時期,馬鈴薯市場供給增加將明顯加大消費需求增長幅度,價格大幅波動的風險凸顯。新增馬鈴薯的消費需求在哪里,如何確保市場供需基本平衡、有效防范和化解市場風險將成為產業可持續發展面臨的重要挑戰。
應重點開展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強化馬鈴薯全產業鏈信息分析監測預警。二是創新風險管控工具。三是推動優勢企業加快“走出去”。四是加強公益性科普宣傳工作。
(艾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