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藥產業現狀與發展趨勢(二)

目前,我國近500家農藥原藥生產企業,具有600多個原藥品種的生產能力,常年生產300多個原藥品種,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原藥(折百量)年產量突破200萬噸,已經成為世界農藥生產第一大國。但是我國農藥企業存在數量多、規模小、水平低、行業集中度不高等問題。行業排名前10的企業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比重只有19.5%,前20的企業產量占到全國總產量的比重也只有30.8%;而在世界農藥行業中,我國雖然產量大,但整體銷售額在世界農化銷售額當中僅占到7%~9%,大而不強,一身虛胖。
近年來,我國農藥產量逐年遞減。據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統計,2015年我國農藥生產總量(折百量)132.8萬噸,比上年減少11.17%,其中殺蟲劑30.3萬噸,比上年減少13.92%;殺菌劑16.9萬噸,比上年減少0.59%;除草劑82.7萬噸,比上年減少11.12%;其他農藥2.9萬噸,比上年減少46.3%,創農藥生產量連續4年新低。
原藥,我國目前國內農藥企業所生產的大多為跨國公司專利過期的仿制產品,缺乏自主知識產權的創制產品,本國創制的品種數量不足10%。結構創新、母體創新不多,多是對已有產品進行基團改造。
制劑創新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新劑型,減少或不用有機溶劑,以水為基質或固體的高效新劑型,如水乳劑、微乳劑、水懸劑、干流動劑、微膠囊劑及高效種衣劑等;二是混配制劑,將不同作用機理,不同防治范圍,不同作用方式的有效成分,科學搭配,加工成復配制劑,能極大提高藥效、降低毒性、延緩抗性、降低防治成本;三是新的用途和使用方法,試驗并擴大農藥在新作物、新防治對象及新的使用方法登記,挖掘老產品潛力,擴大農藥應用范圍。
中國是世界上生產農藥數量最多的國家。不僅滿足我國農藥使用需要,并且我國農藥總產量的半數供出口,所以中國也是名副其實的農藥出口大國,目前中國農藥出口到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1年以來我國農藥原藥和制劑出口比重結構優化日益明顯,當前制劑占出口量的六成多。除草劑量最大,其次是殺蟲劑和殺菌劑,以非專利大宗產品為主,品種超過400個,2015年出口金額超過1億美元的10個產品為草甘膦、百草枯、吡蟲啉、烯草酮、毒死蜱、莠去津、麥草畏、阿維菌素、甲磺草胺、百菌清。2015年我國農藥出口總數量為150.9萬噸,金額72.8億美元,分別占進出口總數量和總金額的96.3%和91.5%。
我國每年也進口大量農藥,進口農藥以制劑為主,殺菌劑居多,品種涉及200多個有效成分,進口金額前十的品種為氯蟲苯甲酰胺、五氟磺草胺、草甘膦、代森錳鋅、噻蟲嗪、苯醚甲環唑、嘧菌酯、戊唑醇、精甲霜靈、肟菌酯。2015年我國進口農藥總數量為5.8萬噸,進口總金額為6.8億美元。
據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植保植檢站(不含西藏)調查統計,2015年我國農業用藥92.64萬噸(商品量),折百量30萬噸,比上年減少1.45%。其中,殺蟲劑10.89萬噸,比上年減少7.92%,占農藥總量的36.30%;殺菌劑8萬噸,比上年增加0.07%,占農藥總量的26.67%;除草劑10.72萬噸,比上年增加4.76%,占農藥總量的35.74%;植物生長調節劑3845.17噸,比上年增加1.32%,占農藥總量的1.28%;殺鼠劑47.89噸,比上年減少27.30%,占農藥總量的0.02%。
(肖斌 信洪波)

掃描二維碼可在線收看山東省農藥檢定所專家信洪波主講的本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