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廣彬,李金凱,趙蔚琳,趙德剛,劉宗明,張秀芝,付興華
(濟南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山東 濟南 250022)
隨著我國經濟與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對新型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1]。這也有效推動了高校的教育理念發生了重大改變,同時也為高等學校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如何培養適應高速發展的現代工業高素質應用人才。在新形勢下,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作為與工程實踐結合最為緊密的應用型專業之一,要求高等學校培養出具有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系統掌握本專業的基本知識與理論、具有新型產品開發與技術創新能力的高級應用型人才。目前關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的主要模式主要有訂單式培養、校企聯合辦學等模式[2]。這些模式具有如下特點:第一,校企聯合具有較為完善的政策和制度保障校企合作順利展開,雙方形成良性互動;第二,校企雙方參與合作的形式多樣化,校企在合作過程中的參與程度是有所區別;第三,模式雖不同,但均強調企業實踐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第四,學生具備較強的工作實踐能力,促進就業效果明顯。但這種模式多用于高職類院校,對于普通綜合類本科院校雖有較好的借鑒作用,但由于培養模式的不同,我們仍需要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以適應新的專業發展要求[3]。可以說,構建高校與企業的多元化合作,并把這一方案貫徹到材料專業學生的培養過程中,不僅對學生完成學業、提高能力和適應社會大有裨益,也可為高校的實踐教學提供新的改革思路。據此,作者將探討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多元化教學方法[4]。
合理的課程體系是使學生具有專業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的基本保障,也是高等學校的主要任務之一,要完全符合并服務于人才培養計劃。目前傳統的教學課堂,大多采用的是用板書和多媒體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實踐證明,教學的內容和形式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疲勞,教學效果降低。如果設置校企共設的課程教學體系,優化教學方案,在學校內學習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專業基礎知識,而當遇到與工程實踐吻合度較高的專業課的授課時,可以邀請一些企業上的工程技術人員或者讓學生進去企業現場結合工程實例來講授部分專業知識,這樣一來,一方面會讓學生感到新鮮,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一定限度內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另一方面,在與企業工程技術人員交流過程中,學生也會更加清楚地理解學以致用的精髓。比如在本專業的水泥生產回轉窯教學過程中,學生在高校中可以通過教師講授了解到水泥回轉窯的基本構成及工作原理等基本理論與方法,再與相關水泥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合作教學,使學生直觀了解回轉窯的具體尺寸,運行參數以及設備的架構與控制等具體工藝。通過合作教學也可以對工業產品的市場加以分析,讓學生全面了解課程的作用。與此同時,高校教師也可以在與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共同講課的過程中受到教學啟發,進行教學模式的改變,會使教學內容更加飽滿,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有利于“雙師型”教師的培養。
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不僅要進行書本基本知識的學習和消化,使大學生們掌握專業理論知識,同時也需要學生具有扎實的解決專業問題及創新的能力。隨著高校對專業能力方面培養的重視程度的上升,學生的專業能力的培養也在日益完善。長期以來,對于專業能力的培養基本都是由專業老師依據課本或文獻資料上的要求對學生進行專題訓練,這類做法雖然有效,但創新性不足,學生很容易產生疲勞。對此,可由校企共同設置生產或者技改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由高校教師、大學生及企業技術人員形成攻關小組,經過同由企業導師提出新的課程專題或技術難題,由高校教師進行科研題目論證,由學生進行小組性的調研和學習,企業技術人員進行實際改造。這樣所形成的專題更具代表性和實用性。除此之外,在進一步的學生培養過程中,老師和學生可組成科研小組,對企業工程師提出的課程專題或技術難題一起進行調研、實驗和分析,并給出解決方案。這樣,學生不僅能在此過程中鞏固應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而且能夠了解到社會發展需要和相關領域的信息,進一步加強自己的專業意識。另外,畢業環節是本科生在畢業前所要完成的最重要的一項任務,也是培養方案中的最重要一部分,通過畢業論文,能夠充分檢驗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情況,深化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 同時也能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因此,可以以企業研究課題作為畢業論文題目,實行真題真做,一方面可以很好地解決畢業環節與實踐脫鉤的問題,另一方面也使得畢業論文更有質量。同時,學生對企業研究課題的分析和解決,能夠讓其早先一步的進入工作狀態,提早適應今后的職場競爭。
高校教學過程中,實習是必不可少的,使學生具備專業知識是基礎,而培養學生專業素養是升華也是關鍵。實習能夠迅速認識工程實踐,也有益于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傳統的實習方式是把學生分為若干小組,走馬觀花看一下工藝流程,主觀上認識一些設備,這種實習方式不僅不能調動大家的積極性,而且也不能使大學生真正體會到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產品研發的意義、樂趣與價值。現在,我們提出校企共建應用型人才的實習體系,讓學生進入學校合作企業的研發部門與生產一線,實習教師和企業導師共同參與指導,這是一種三維一體的實習教學方法,可實現自主學習,共同討論,合作研究,有效提高實
習質量。
通過對材料科學與工程應用型人才的多元化培養,未來本專業大學生的就業是多方向的,包括工藝人才、工程人才、銷售人員甚至創業型人才等。而目前高校的課程設置、教學環節、教學方法等方面尚有很多不適應相關行業發展地方。因此,應用型工程教育面臨著新的挑戰。本文探討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多元化培養方式,將有助于高校培養出專業知識扎實、專業實踐豐富的行業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明華,邵夢珠,丁 明,等.淺談粉體材料應用型人才的多元化培養方法[J].廣東化工,2014,41(21):261-262.
[2]馬純艷,卜 寧,李學軍,等.生物技術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與培養方案的構建[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28(4):561-564.
[3]吳元欣,王存文.校企協同構建多元化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J].中國高校科技,2013(3):21-23.
[4]呂 博.創新驅動社會轉型模式下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6,35(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