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滕春強
普惠金融發展中的資本市場支持研究
□ 滕春強
“普惠金融”是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上首次在國家層面提出的,并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核心內容之一,成為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資金“脫實向虛”趨勢明顯,資金空轉、實體經濟“喊渴”,其中“三農”領域、小微企業的融資問題更為突出。如何更好地發揮資本市場的作用,借助普惠金融公平性、扶弱性、可得性和持續性等優勢,為我省經濟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近年來,我省始終堅持以創新發展普惠金融為核心任務,努力推進地方金融改革,激發地方金融活力,在多方面取得成效。但總體來看,我省在普惠金融發展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短板。一是普惠金融服務不均衡,金融資源向經濟發達地區、大型企業傾斜明顯,縣域金融資源利用量偏少,小微、“三農”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還普遍存在等。二是普惠金融體系不健全,金融法律法規體系仍不完善,直接融資市場發展相對滯后,政策性金融機構功能未全面發揮,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加強。三是由于普惠金融服務存在投入風險大、成本高、收益低等特點,難以實現市場平均收益水平,嚴重制約了銀行等金融服務主體參與普惠金融的內在積極性。四是普惠金融重點服務對象主要為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貧困人口和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是傳統金融服務的薄弱領域,需要有與之相適應的管理機制、業務模式、產品、服務和技術支撐。
資本市場作為我省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普惠金融發展的中堅力量。要發揮好資本市場的優勢,更好地服務普惠金融,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是提升資本市場服務水平,增加普惠金融供給。相比于銀行眾多的營業網點,證券公司的經營網點相對較少。因此,應進一步鼓勵證券公司加快在我省農村地區、偏遠地區和落后地區經營網點的設立,形成對全省各個縣區的全覆蓋。同時,通過大力發展資產證券化等業務加大對農業開發和水利、貧困地區公路等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為小微企業、“三農”和城鎮居民提供有效金融支持。
二是進一步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拓寬普惠融資渠道。目前,我省已經形成了包括主板、創業板、中小板和新三板、區域股權交易市場、券商柜臺交易市場等在內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要進一步發揮各個市場的融資優勢,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在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同時,進一步擴大對三農企業、中小微企業等債券融資規模,支持證券公司通過綠色債、專項債等投融資活動支持“三農”和小微企業做大做強。另外,可以通過設立投資基金、產業發展基金、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等,形成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的全方位資本市場融資體系。
三是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提升普惠金融服務效率。隨著金融科技時代的到來以及移動化、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趨勢的蔓延,互聯網+模式的金融科技創新讓更多用戶享受到了普惠金融服務,大大改變了傳統證券的服務模式。國內券商可以從平臺、終端、產品、服務和運營管理等方面進一步推進商業模式和服務模式創新,擴大對“三農”客戶、小微企業的覆蓋范圍、降低投資者交易成本、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作者單位:中泰證券)
□ 責任編輯 姜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