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晶,趙西社
(陜西省氣象局機關服務中心,西安 710014)
張晶,趙西社.陜西省氣象局機關服務中心改革實踐與探索[J].陜西氣象,2017(5):48-50.
1006-4354(2017)05-0048-03
2017-08-09
張晶(1984—),女,陜西西安人,漢族,碩士,工程師,從事機關服務中心管理工作。
陜西省氣象局機關服務中心改革實踐與探索
張 晶,趙西社
(陜西省氣象局機關服務中心,西安 710014)
在深化管理體制改革和事業單位改革背景下,陜西省氣象局機關服務中心通過機制改革實踐,構建“一體三翼”機制管理體系,實施深化改革的具體措施,實現事企剝離,形成了責權清晰,管理有效的發展模式,對氣象部門后勤改革起到示范和參考作用。
后勤管理;企事分離;機制改革
陜西省氣象局機關服務中心是陜西省氣象局下屬事業單位,同時又是陜西省氣象局后勤管理部門,雖然是事業單位屬性,行使事業單位職能,但還承擔了一部分經營創收的工作任務。機關服務中心下設八個職能科室,即:辦公室、機關服務科、國有資產管理科、保衛科、保障科、基建科、物業管理科、氣象招待所。其中,物業科承擔著氣象局三個大院(北關、龍首、方新大院)的水、電、暖等物業服務和管理任務;機關事務科承擔著省局十多輛車輛的服務職能;氣象招待所承擔著住宿、餐飲服務職能,對外經營氣象賓館。這三個科室或多或少都存在著經營創收,雖然都涉及企業經營,但從單位性質到員工身份都戴著事業的“帽子”。
長期以來,機關服務中心實行“包、統、管”和“等、靠、要”的被動式管理運作機制,福利性、小而全、封閉式的自我服務運作方式,難以適應社會的變化和需求。長期的傳統事業性封閉保護模式,使得企業機制不活,競爭力弱,效益低下,同時也給機關服務中心管理和監督帶來了不少隱患和風險。特別是物業管理,歷史包袱沉重,福利式的經營模式,致使多年來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著工資低、員工短缺、年齡老化、技術落后的現狀,維護原有管道、動力照明、維修小設備等方面工作能夠勉強完成,但難以推動物業科技化、信息化、數字化發展,專業化、知識性要求更高的層次表現能力較差[1]。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和群眾需求,機關服務中心面臨改革的任務迫切而艱巨。理清科技服務企業和事業的界限,實現事企剝離,進行機制改革,是一復雜艱巨的任務。
在“十三五”規劃和陜西省氣象局改革與發展的總體目標和統一要求下,經過不斷的醞釀和思考,機關服務中心從體制機制入手進行改革實踐探索,轉變職能、職責和管理方式,調整和規范企事關系,以徹底分離企業和事業為目標,激發企業的活力。
2.1 改革具體措施
機關服務中心經過不斷的實踐和探索,逐漸形成了“一體三翼”的機制管理構架,即一個中心(機關服務中心)三個企業(陜西氣象賓館、陜西秦瑞物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西安天秦汽車租賃公司),中心和三個企業事企分開,職責明確,強化監督,共同服務,協調發展。實現了行政管理與氣象科技服務創收在機構、人員、窗口、財務等的分離,形成管理、事業、企業清晰界面[2]。
2.1.1 調整組織結構 通過構建 “一體三翼”機制管理體系,理清機關服務中心和三個企業實體的組織關系、職責和管理定位。機關服務中心按照事業單位職能職責運行,承擔后勤保障、機關服務等工作。三個企業按照獨立法人企業進行管理,獨立經營,獨立核算。陜西氣象賓館承擔職工餐飲保障服務和招待所的經營管理。陜西秦瑞物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承擔陜西省氣象局辦公區、三大院住宅區及公共區域的物業服務工作。西安天秦汽車租賃公司承擔車改后公務用車保障和汽車租賃運營。機關服務中心弱化對三個企業的微觀管理,強化監督指導和績效考核,逐步向徹底分離過渡。
2.1.2 規范內部管理 機關服務中心對其下設的八個科室的崗位職責和職能任務進行梳理,明確事業單位職能職責,優化人員配置,明確工作任務、崗位標準和考核機制,按照事業單位模式來規范管理。對三個企業按企業模式管理,加強制度建設,調整人事管理,細化監督職責,規范成本核算,建立完善有效促進氣象科技服務發展的運作機制、管理監督機制和激勵機制,建成“一體三翼”規范管理框架。
2.1.3 建立激勵機制 建立符合企業自主經營的分配激勵約束機制,落實企業法人自主權和責任制,打破企業內事業的影子,企業職工的待遇與地位不是依據行政評價,而來依據市場評價、服務對象的評價,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勵制度與考核機制,給予人力資本相應的收入報酬[3]。
2.1.4 深化人事制度 依據編制管理辦法分類設崗,對機關服務中心人員合理調配崗位,將事業單位人員從企業抽離,并根據三個企業實際狀況,對外聘員工實行公開招聘、競爭上崗制度。一是全面推行企業聘用制度,根據企業獨立運行管理人員需求,進行人員配置。二是全面實施崗位管理制度,建立“按需設崗、競聘上崗,按崗聘用、合同管理”的管理機制與公平競爭的用人機制。三是完善績效評價、公開招聘、人員退出、權益保障、監督管理等機制。四是健全人事制度體系,建立培養人才成長的人事管理制度,完善合規的保險制度。
2.1.5 率先物業改革示范 首先重點推進物業企業化改革。一是物業公司在經濟上與上級行政單位脫鉤,獨立核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聘用人員工資福利從原來的機關服務中心部分承擔轉變為物業公司全部承擔,物業所有成本費用由物業公司提供有償服務創收解決。二是按照現代化物業管理模式,對原有人員進行競聘上崗,優勝劣汰,并進行具體的專業技術培訓,建立一支訓練有素、技術過硬、管理機制健全的物業管理隊伍,提供優良的物業管理和服務。三是原有的物業管理模式行政管理色彩較濃,由行政單位物業科統一管理,下設正科長1名,副科長2名,事業在編管理人員10人左右。物業改革后實行總經理負責制,下設五個部門:綜合管理部、客服部、保安部、保潔部、工程(綠化)部。2016年底,物業公司除總經理由機關服務中心任命外,其余事業在編職工全部從物業公司撤離。往企業化過渡涉及人員、設備、資金等多方面問題,矛盾突出,需分步推進,因此先逐步將條件成熟的部門從物業科分離出來實行公司制市場化,成熟一項實施一項,直到將物業科所有事務納入物業公司。
2.2 取得的成效
“一體三翼”機制管理體系的構建,是機關服務中心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的一項創新舉措,加強了制度建設,調整了人事管理,細化了監督職責,規范了成本核算,建立了一套有效促進企業及事業發展的運作機制、管理機制、監督機制和激勵機制,穩步推進機制改革步伐,健康運行成效顯著。
2.2.1 優化機制 組織清晰 機關服務中心機制改革目標明確,“一體三翼”發展框架的形成,進一步理順優化了體制,完善了機制,健全了制度,規范了管理,事業、企業組織清晰,分別有效發揮機關服務中心與三個企業的作用,強化事業單位服務屬性,激發企業科技創收活力,為機關服務中心事業良性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2.2 事企分離,突出主業 實行事企分離,理順事業與企業關系,職能、管理、人事等徹底分開,加大企業活力與自主權利,三個企業突出企業運營主業工作,充分發揮三個企業服務與創收的職責功能,激發企業活力。機關服務中心突出后勤保障機關服務工作,對三個企業弱化微觀管理,強化監督指導,形成良性健康發展機制。
2.2.3 轉換用人機制,搞活用人制度 通過此次改革,轉換用人機制和搞活用人制度,健全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對崗位和工作職責進行了精細化調整,建立權責清晰、分類科學、機制靈活、監管有力的人事管理制度,同時也充分調動了在編人員和外聘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和能動力。
2.2.4 強化監督,規避風險 “一體三翼”機制管理模式,使得一個中心三個企業責權明確、徹底分離、互不牽扯,機關服務中心從企業經營創收的參與者變成旁觀者,更易于監督管理,有效考核,一方面減少了機關服務中心事業單位的負擔與風險,規避“小金庫”的設立;另一方面又能夠加強對企業的監管力度,給企業的市場運行,提供一個健康平臺和良性發展模式。
機關服務中心通過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構建“一體三翼”的管理機制,理順了企業與事業的關系,完善了事業單位的職能,明確了功能定位,同時加快了企業發展,積極發揮企業效益。“一體三翼”的機制管理體系構建,給機關服務中心帶來了實質的服務效益和經濟效益。希望通過陜西省氣象局機關服務中心機制改革實踐,給氣象部門后勤管理機制改革提供一些有效經驗。
[1] 李立.國內物業管理領域研究綜述[J].城市開發,2009(1):58-59.
[2] 馬凱.積極穩妥地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2(2):15-17.
[3] 姚先國.告別行政級別 走向市場化:我看深圳市的事業單位改革[J].人民論壇,2007(19):46-47.
D630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