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邦明
政策利好的消息傳出,像甜柿公司一樣的個體企業紛紛落戶開陽,目前已聚集微企1118戶,帶動創業就業8861人。
“坑挖深,柿子苗扶正……”隆冬時節,在貴陽市開陽縣龍水鄉花山村的地頭,貴州聚緣富硒甜柿種植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洪屹正在手把手教村民種植柿子樹。
“當時沒想過回家創業。”在深圳有著自己小工廠的李洪屹告訴記者,他聽說開陽縣放寬準入條件,開通“綠色通道”對返鄉農民工創業幫扶,他果斷賣掉了廠,帶著全部資產回家創業。
去年11月至今,甜柿公司已經流轉4000畝土地,柿子苗源源不斷地運進基地等待種植……短短三個月時間,甜柿種植已經初顯規模。
龍水鄉位于開陽縣東北部,多年來以種植油菜、玉米、水稻等農作物為主,農產品的經濟附加值不高,農民收入偏低。2016年,全鄉還有579戶低收入家庭。
打贏脫貧攻堅戰,發展產業才能增強內生動力。開陽縣積極借鑒“三變”改革經驗,引導農民返鄉創業就業,通過 “龍頭企業+基地+專業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培養龍頭企業發展壯大產業規模。
李洪屹的甜柿公司就是全縣扶持的龍頭企業之一,參與到甜柿種植及管理的農戶通過勞務分包,平均每月有1500元收入。
花山村龍坑巢組村民張朝與妻子去年9月起就在甜柿公司基地打工,每人每天有140元左右的收入。“以前在外面打工,現在家門口打工,收入比以前高,還能照顧家。”張朝說。
發展合力使得甜柿產業迅速崛起。三個月內,龍水鄉的富硒甜柿種植面積就達2萬余畝。其中,公司與農戶合作種植面積達1.55萬畝,以此帶動了全鄉5個行政村近千人就近就業。
“這田間地頭種植的柿子,可都是農民增收致富的‘金果果。三年初產,四年豐產,保守估算每畝能產甜柿7000斤,每畝純收入可達5000元。農戶通過種植甜柿每人每年可增加收入近萬元。另外公司還承諾將5%的利潤投入到村集體,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開陽縣副縣長段紅蓮介紹道。
甜柿公司的發展僅僅是開陽縣農民積極返鄉創業的一個縮影。
2016年,開陽縣以推動農民工就業和返鄉創業作為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為主線,實行“一站式”、三個“零”服務,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政策幫助小微企業發展,鼓勵農民工創辦微型企業。
消息一傳出,像甜柿公司一樣的個體企業紛紛落戶開陽。目前,開陽縣共培育發展微型企業1118戶,扶持825戶,其中返鄉農民工創辦微型企業621戶,帶動創業就業8861人。(責任編輯/李 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