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道成 汪麗萍?
摘 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我們黨新聞傳播工作的靈魂。針對新聞實踐工作,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具備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理論品質是與時俱進,在當今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深度融合的傳播生態環境中,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就應該堅持正確方向,做政治堅定的傳媒工作者;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做引領時代的傳媒工作者;堅持正確新聞志向,做業務精湛的傳媒工作者;堅持正確工作取向,做作風優良的傳媒工作者。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時代要求;傳媒工作者
中圖分類號:A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7)03-0010-02
一、引 言
自從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新聞輿論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對此多次作出重要部署,在充分肯定新聞工作者的同時,也對新聞工作者提出了更為明確的要求與職責。新聞觀是新聞輿論工作的靈魂,新聞輿論工作不容忽視,是黨治國理政、定國安邦的重要工作,因此,中國的社會主義新聞輿論工作應牢牢把握住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與時俱進,傳遞正能量,創作出有深度、有溫度的新聞作品。在我國復雜的輿論生態環境下,機遇與挑戰并存,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傳媒工作者都要堅定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賦予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新的內涵與時代價值,不斷發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做好歷史與邏輯的統一,才能更好地推進我國新聞事業的發展,成為黨和人民信賴的傳媒工作者。
2016年2月19日,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正式召開,習總書記強調要切實提高黨的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1]。2016年11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再次發表重要講話,指出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與黨和人民同呼吸,輿論工作是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習總書記肯定了廣大新聞工作者牢記職責、奮發有為,用智慧、汗水乃至生命為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作出的重大貢獻。習總書記還對廣大傳媒工作者提出了四點希望: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堅持正確新聞志向、堅持正確工作取向。從“48字方針”到“四個堅持”的新要求,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論述,非常深刻地闡明了黨的輿論工作的基本規律及重要意義,這對做好新時期黨的輿論工作作出了十分鮮明的理論指引,形成了極具創新性、系統性、時代性的新聞思想,極大的發展和豐富了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從而為廣大傳媒工作者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是做好黨和人民信賴的傳媒工作者的科學遵循。
二、堅持正確方向,做政治堅定的傳媒工作者
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新時期我們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核心要義。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具有科學的普遍性和真理性,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蘊含的自由精神、真理精神和唯物主義是人類的普世價值,永遠不會過時。因此,新聞工作者要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指引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事業,堅守黨和人民的立場,做政治堅定的傳媒工作者。
第一,我們要準確把握新聞輿論的政治觀,才能積極踐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新聞報道作為一種精神生產,自然也受生產方式的制約。因而,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媒體的制度會伴隨著經濟制度的改變而改變,演變為最符合國情和社會需要的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媒體制度正是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科學的指導下建立起來的。同時,意識形態也是政治上層建筑的主要構成部分之一,而新聞恰是形成與傳播意識形態的重要工具之一。新聞的意識形態屬性使得新聞與政治的關系極其緊密,傳媒工作者必須牢牢堅持黨性原則,精準地把握住新聞輿論政治觀,才能積極地踐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
第二,我們要堅持新聞輿論的人民觀,才能把握住社會主義輿論工作的根本立場。傳媒工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做人民的記者,做人民的通訊員[2]。伴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絡媒體紛紛崛起,迎來了真正意義上的自媒體時代。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指導下,首先,傳媒工作者要顛覆傳統思想模式,提倡高效快速的新聞理念,提高“網感”,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拒絕曲高和寡、晦澀難懂的高端路線,堅持群眾路線,創作出為人民喜聞樂見的“接地氣”的作品;其次,傳媒工作者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核心理念,堅持黨性原則,利用網絡媒體獨特的傳播方式和傳播途徑,占領輿論大環境的制高點,充分發揮耳目喉舌的作用;最后,傳媒工作者要依靠群眾,服務群眾,不能閉門造車,不能盲目追求點擊率和轟動效應,不能高高在上,拒絕黨性意識淡薄,拒絕工作作風輕浮,不能人云亦云,反對“三俗”,要傳播正確的觀點,充當具有權威的“意見領袖”,起到引導群眾的作用。
三、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做引領時代的傳媒工作者
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積極加強黨和群眾的聯系,這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基本原則。主旋律是順應時代潮流發展、符合我國國情、代表最廣大人民利益的思想。媒體工作者應該加強使命感和責任感,在新聞工作中積極向群眾宣傳我黨的方針政策、工作任務及工作方法等,有意識地發揮新聞輿論工作的導向作用,傳遞正能量,使群眾認識到自己的利益,并且團結起來,為自己的利益而奮斗。因而,傳媒工作者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武裝自己,已成為黨的新聞工作最重要的責任。
傳媒工作者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的使命觀,牢牢把握住時代的命脈,意識到自身的引導責任,在新聞報道中傳遞積極向上的力量,起到凝聚中華民族的作用。而凝聚力的形成,離不開正面宣傳,只有正面、積極、向上的宣傳占據主流,才能為社會提供正確的導向,這種導向是外在的要求,更是內在的責任。新聞作為社會一大公器,可以制造輿論、反映輿論、引導輿論,對社會的文明進步起著重要的作用[3]。正能量的傳播可以從多個維度思考,傳媒工作者在弘揚主旋律、堅持正面報道的同時,也必須承擔起監督社會的責任,巧妙地揭露社會丑惡現象,推進社會民主政治的發展,啟發民智,這也能起到傳遞正能量的效果。這就是傳媒工作者的使命,也是新時代背景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堅持正確新聞志向,做業務精湛的傳媒工作者
堅持正確新聞志向,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輿論工作的創新觀,不僅要求傳媒工作者自身業務水平過硬,還要求傳媒工作者善于學習,勇于創新。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新聞媒體千變萬化,傳播手段不斷豐富,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指導下,傳媒工作者想要提升業務水平,就必須要創新。宣傳必須適應社會潮流的正確思想,揭露最深刻的社會問題,傳遞具有溫度的文字。創新既體現在宣傳手段上,又體現在內容生產上。新媒體時代,受眾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越來越強,各種手段應接不暇卻也逐漸失去新意,只有牢記“內容為王”,新聞工作才能走得更加長遠。傳媒工作者可以利用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豐富的方式傳遞訊息,但同時也要積極豐富選題,選擇最為大眾關心的議題,深入采訪挖掘,精心雕琢文字,真正起到吸引受眾、有效宣傳的作用。
新聞媒體是黨和人民的“喉舌”,在做正面宣傳報道時,盡量避免贊歌式、填鴨式的宣傳,要突破傳統的新聞報道模式,創造出新的適應時代潮流的報道理念。傳媒工作者及相關學者要加強對新聞傳播規律、受眾心理、受眾接受習慣的研究,主動設置議題,加強輿情分析,善于利用輿論為黨和人民做宣傳。傳媒工作者要“邁開腿”,深入群眾,有意識地培養人文關懷,學會換位思考,創作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網絡輿論環境魚龍混雜,傳媒工作者要把握住新聞的接近性、及時性、現實性等特點,在新聞報道中形成人性化的視角,體現新聞傳播者的民本意識,力求在新聞中不斷傳遞人性的光輝,促進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同時,傳媒工作者要防止片面追求點擊率和經濟效益,引導培養國民的深度閱讀習慣,促進人類社會的和諧發展。輿論的創新觀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一種新闡釋,其科學性體現為它是一個持續發展的系統理論,而不是凝固不變、止步不前的教條。
五、堅持正確工作取向,做作風優良的傳媒工作者
堅持正確的工作取向,堅守職業操守和行為底線,心系人民、勤奮工作、甘于奉獻,做作風優良的傳媒工作者。在新聞輿論工作中,當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沖突時,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沖突時,傳媒工作者應該如何選擇?新聞輿論工作的倫理觀常被人忽略,其實在實踐過程中,傳媒工作者時常會遇到各種誘惑和抉擇,倫理觀就是指導他們作出正確選擇的基礎。輿論工作必須服從政治和大局,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新聞職業倫理的基礎之上,只有踐行馬克思主義新聞輿論工作的倫理準則,輿論才能更好地服務人民、服務政治。
新聞報道應該堅持真實性原則、客觀性原則、適度原則、社會效益原則、善意原則,勇于捍衛公平正義,直面社會丑惡現象,激濁揚清、針砭時弊,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4]。傳媒工作者在做正面宣傳時,既要避免片面性認識,避免所謂的合理想象,也要掌握對新聞輿論的把控能力,審慎權衡與選擇新聞道德價值,以彰顯和實現自身的道德責任與馬克思主義新聞輿論工作的倫理觀。
在歷史演進中,新聞事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只有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指導,以人民群眾為基礎,以科學方法為載體,新聞媒體才能履行自己的職責,完成歷史賦予的重大使命[5]。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指導下,一名傳媒工作者只有掌握理論知識,構建知識體系,提升業務能力,正確面對人生與理想,才能真正做黨和人民信賴的傳媒工作者。
參考文獻:
[1] 柴逸扉.習近平的新聞輿論觀[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6-02-25.
[2] 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黨組.努力做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工作者[J].求是,2017(1).
[3] 黃楚新,王丹.論習近平新聞輿論觀的治國運用[J].新聞論壇,2016(1).
[4] 劉光牛.當代中國新聞理論的重要創新與發展——習近平新聞輿論觀闡述分析[J].中國出版,2016(7):6-11.
[5] 俞國明.牢記責任使命貢獻“三有作品”——習近平新聞輿論觀對央企新聞工作的啟示[J].中國石化,2016(5):86-87.
[責任編輯: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