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進
《莊子·天下篇》論述,莊子是個“上與造物者游,而下與外死生無終始者為友。”這一句話,體現了莊子“逍遙”與造物者同游的態度。咱們花蓮何其有幸,造物者賜了一種獨特的美石,起到了藝術與人文的觸媒作用,二三十年來,開啟了花蓮人繽紛燦爛的玩石寶箱。
人,本來就脫離不了自然,能與大自然諧趣共舞,自然在精神上受到大地的洗滌。所以,玫瑰石歷經億萬年歲月的摧殘、地氣的燒烤、同伴的撞擊,而后才拋頭露臉,與我們交集,這件事,本身就是神圣的邂逅。
所謂與造物者游,就是造物者是自由的,通達無礙的。因此,我們玩石的向度越廣越精彩,不要只拘囿于某一方的偏好,只要它可取,有其內涵或對你是有意義的,或有啟發性的,都可收藏為一己之寶。 比如:
一、質地紅透無景無彩的玫瑰石,只要真的紅透,可不可以收?可以,因它代表喜氣,代表寶氣。
二、只有多種色彩,可以不可以收?可以!因為它代表彩色人生、繽紛的世界,代表一種綺麗的夢想。
三、無紅無彩,但有如水墨畫,可不可以收?我認為是可以的,因為它素雅、直心、更添藝術感,讓你深思其中。
四、多彩又有景物(主題),它是繽紛的世界中加進了生命元素,加上了不同世界的想象(抽象派、寫實派、印象派、現代彩墨、哲思派……),那可以說是人人追著捧在手里的寶。為何呢?因為它給大家帶來思想的奔馳與解放。人,不是一直在追求身心解放嗎?玩石求滿足、求愜意、求圣靈、求解脫……所以,內涵度(主題)決定石品的價值,內涵(意境)到什么層次,其價值就上升到什么程度,但還得你有那一雙慧眼。
五、特殊性——石品色彩的特殊(如紫色,混色等),礦質的特殊(有無共生),景致的特殊(水石和玫瑰混),但凡有可取之處,皆可以是你的座上賓。
最后,毫不起眼的石品,丟棄一旁,可不可留?可留的。禪宗《指月錄》里記載:有次文殊菩薩令善財童子取藥,善財遍觀大地,無不是藥,要去哪里取呢?就隨手從地上拔取一根草,交予文殊。這個典故告訴我們,是否可用,但憑一心。石頭是億萬年的寶,經歷過的歲月不少于你,經過的苦難——燒烤、捏揉、迸裂、褶曲、爆沖……從沒少過。只看我們的心是否慧黠獨具,是否懂得一份“善巧方便”。石頭沒有不能用的,只看我們自己會不會利用——彩繪、雕刻、小飾品……做出一些創意的產品,別出心裁,開發它天賦的價值與美感。
諸位,“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石頭的世界是那么的有情,那么的燦爛。珍愛你的石頭,善于妝點你的石頭,有空多擦擦它,就像你千萬年前的老友,相逢在今朝。于是,在忙碌的日子里,回首陪伴你的是那靜默的石頭,在屋的角落陪你獨白,在書桌上與你滌慮,在酒櫥里任你神馳,在小窗下賜你性靈……在你的人生花園中,它是一朵盛開的玫瑰,而你,正與滿園的花朵同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