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正其 丁春花 潘文亮?
摘 要:本文闡述了科技文獻中“粘結”和“粘接”兩詞使用混亂的現象,分析了其原因,提出了規范使用“粘結”和“粘接”的建議?!罢辰Y”是指兩物體中至少有一種是有黏性時,互相結合在一起的動作或狀態;而“粘接”則是描述兩物體通過第三種材料粘合在一起的動作或狀態。科技文獻中,應區分“粘結”和“粘接”,根據所描述對象粘合與結合方式的不同,統一選用“粘結”或“粘接”。建議《現代漢語詞典》再修訂本時,根據科技發展的現狀,“粘”字下增加“粘結”和“粘接”兩詞用法舉例;相關標準規范在制訂時,也應正確和規范使用“粘結”和“粘接”,使用不適當的應在修訂時糾正。
關鍵詞:粘結;粘接;規范用詞;科技文獻
中圖分類號:H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7)03-0149-02
在《現代漢語詞典》(修訂本)[1]中,“粘”字下沒有收錄“粘結”和“粘接”兩詞,但在化工、建材、金屬等領域,這兩個詞經常用到。由于沒有統一規范,“粘結”和“粘接”在實際使用中非常混亂,令人無所適從。現作一專題討論,以期拋磚引玉。
一、“粘結”和“粘接”兩詞使用混亂
“粘結”和“粘接”兩詞,都表示物體粘在一起、互相粘合的意思。但實際應用中,“粘結”“粘接”兩詞混用普遍。粘結(接)強度、粘結(接)性、粘結(接)力、粘結(接)可靠性、粘結(接)效果、粘結(接)試驗、粘結(接)體系、粘結(接)結構、粘結(接)劑、粘結(接)帶、粘結(接)材料、粘結(接)面積等詞,在公開的科技文獻中都有出現。
查詢百度,輸入“粘結”,顯示找到相關結果約25 500 000個[2];輸入“粘接”,顯示找到相關結果約27 300 000個[3]。二者使用頻率在同一個數量級上。
在金屬與膠粘劑領域,普遍認可和使用“粘接”一詞。“粘接”早已成為一門技術和學科,有創刊于1980年、在膠粘劑行業有著廣泛影響、公開發行的科技期刊《粘接》雜志(CN42—1183/TQ)[4],也存在各個地方性行業社團組織如“北京粘接學會”[5]等。膠粘劑領域,習慣使用“粘接”,查閱近期的《粘接》雜志,見不到有其使用“粘結”一詞的論文。
但在化學、醫學、密封膠、防水材料等領域,“粘結”一詞用得較多。在現行的涂料、密封膠和防水材料國家和行業標準中,涉及建筑涂料、密封膠、防水卷材、防水涂料、防水劑的“粘結強度”“粘結性”“粘結性能”“粘結拉伸強度”等指標,多用“粘結”。
二、“粘結”和“粘接”應區分使用
1.首先明確是 “粘結”還是“黏結”?
在討論“粘結”和“粘接”之前,還有必要先討論一下“粘”與“黏”的問題,看看到底是“粘結”還是“黏結”。
《現代漢語詞典》(修訂本)[1]對“粘”字列有兩個注音,一是音zhān,有兩個義項:①黏的東西附著在物體上或互相連接;②用黏的東西使物體連接起來;二是音nián,也有兩個義項:①同“黏”;②作姓氏字用。而對“黏”字的釋義是,指像糨糊或膠水等所具有的、能使一個物體附著在另一物體上的性質,如“黏液”“黏米”“膠水很黏”。
目前仍有大多數人認為,“粘”既作zhān又作nián,而“黏”是“粘”的繁體字。這是不正確的,但也有其歷史原因。 1955年國家文字改革委公布《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時,將“黏”作為“粘”的異體字,“黏”由此退出使用領域,“粘”便身兼“粘”“黏”二職。1985年國家語委、國家教委、廣電部審核通過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審定,“粘”讀zhān;1988年國家語委發布《現代漢語通用字表》時,“黏”被列入恢復使用的15個曾被廢止使用的漢字之一,并將“粘”的義項進行分離,從此,“粘”不再表示“黏”的意義,“粘”“黏”又成為各自獨立存在的兩個規范字。因此,現在說來,“黏”既不是“粘”的繁體字,也不是“粘”的異體字;《現代漢語詞典》(修訂本)[1]中“粘”讀“nián”音下的釋義,其第一個義項“同‘黏”應取消。
可以這樣歸納:(1)“黏”只有一個讀音nián,其一般情況下為形容詞,其用法如常用詞語“黏蟲”“黏度”“黏稠”“黏膜”“黏液”“黏米”“黏土”“黏菌”“黏性”“黏著力”“黏糊糊” “黏滯性”等[1];(2)“粘”字除作為姓氏字時仍保留nián音外,日常用法只能讀zhān音。讀zhān時,“粘”的意思有兩個,一是指一個有黏性的物體附著在另一個物體上,或者兩個有黏性的物體互相連接在一起,如“糖塊粘在一起了”,“吃糖瓜很粘牙”,“和黏面很粘手”;二是用有黏性的東西使物件連接起來,如“粘信封”“粘貼標語”“嘴上粘上假胡子”等。這兩種用法,從詞性上看都是動詞用法。
“粘貼”“粘連”等用法中只能使用“粘”、讀作zhān,而不能使用“黏”、讀作nián,已不存在爭議。然而,《現代漢語詞典》(修訂本)[1]還列出了“黏結”“黏結力”“黏合”“黏合劑”等用法,筆者認為,根據“粘”的釋義“①黏的東西附著在物體上或者互相連接”,此幾處用法均用 “粘”代替“黏”、作“粘結”“粘結力”“粘合”“粘合劑”更合適。
目前,粘結/黏結、粘結力/黏結力、粘合/黏合、粘合劑/黏合劑等混用,是與粘結/粘接混用并存的一大現象。應將“粘結”“粘結力”“粘合”“粘合劑”作為規范用詞予以明確。
2.如何區分使用“粘結”和“粘接”
(1)“粘結”的含義與用法
兩物體A和B至少有一種是有黏性時,互相結合在一起,描述這樣一種動作或狀態用“粘結”。如:兩堆泥完全粘結在一起了;膠水與玻璃粘結得很好;涂料與基層的粘結性很好。
由此,科技文獻中描述A物質粘附在B物質上,表示A物質相對于B物質(基層)的粘結性、粘結力、粘結強度、粘結指數等概念時,或提到“粘結面”“粘結試驗”“粘結劑”“粘結材料”時,都宜用“粘結”。
(2)“粘接”的含義與用法
兩物體A和B通過第三種有黏性的材料C粘合在一起,這樣一種動作或狀態用“粘接”。膠粘劑行業普遍認為,“粘接”已成為平行于“焊接”和“機械連接”的第三種連接方法,是借助膠粘劑在固體表面上所產生的粘合力,將同種或不同種材料牢固地連接在一起的方法。如:用膠粘劑C將試件A和B按標準驗方法粘接在一起,測試其粘接強度。
膠粘劑在化工、建材、金屬、航天領域廣泛使用,研究膠粘劑的工作機理,已發展成一門獨立的學科——粘接??萍嘉墨I中,兩物體A和B通過第三者C連接起來后,表示其粘合方面的某些性能,如粘接強度、粘接力、粘接可靠性,或提到“粘接體系”“粘接面”“粘接接頭”“粘接試驗”“粘接試樣”“粘接方法”“粘接劑”“粘接材料”等概念時,都宜用“粘接”。
專業地說,按照粘接理論,“粘接”包含“粘”和“接”兩層意思,其中“接”是指粘接材料與粘接界面之間“潤濕”的過程;“粘”是指粘接材料與粘接界面產生粘合力的現象,包括化學鍵力、范德化力、靜電力和機械力。
(3)“粘結”“粘接”兩詞用法的簡單區分
“粘結”和“粘接”都可以表示兩物體A和B結合或連接在一起。簡單地說,“粘結”所描述的兩物體的結合,沒有第三者介入;“粘接”則有第三者即粘接材料C作為媒介發揮了粘接作用,而使兩物體連接在一起。
三、建 議
目前“粘結”與“粘接”兩詞使用混亂,與《現代漢語詞典》(修訂本)[1]未收錄這兩個詞語并給出科學而明確的釋義有直接關系。
可以這樣理解,“粘結”指的是兩物體之間的自然粘合與結合;而“粘接”就有一種人為的因素在其中,兩物體之間的粘合與結合需要借助第三者,屬于一種動作、行為,是一種連接的方式。
建議《現代漢語詞典》再修訂本時,根據科技發展的現狀,“粘”字下增加“粘結”和“粘接”兩詞用法舉例,以指導和規范此兩詞的正確用法;科技文獻中,應區分“粘結”和“粘接”,根據所描述對象粘合與結合方式的不同,統一選用“粘結”或“粘接”;相關標準規范在制訂時,也應正確和規范使用“粘結”和“粘接”,使用不適當的應在修訂時糾正,因為標準和詞典一樣,起著規范和統一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修訂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927-928,1581.
[2] [EB/OL][2017-01-23]https://www.baidu.com/s?ie=utf-8&f=3&rsv_bp=1&rsv_idx=1&tn=request_28_pg&wd=%E7%B2%98%E7%BB%93&oq=%25E7%25B2%2598%25E7%25BB%2593&rsv_pq=8e2962e100035897&rsv_t=81cabD2CN8OPuMrJMJinarSZqcHydmgI1ty%2FdAMUuvyKy8hXjMvFBCXBxFOZu2%2FLh3RCJw&rqlang=cn&rsv_enter=0&prefixsug=%25E7%25B2%2598%25E7%25BB%2593&rsp=3&rsv_sug=2.
[3] [EB/OL][2017-01-23]https://www.baidu.com/s?ie=utf-8&f=3&rsv_bp=1&rsv_idx=1&tn=request_28_pg&wd=%E7%B2%98%E6%8E%A5&oq=%25E7%25B2%2598%25E7%25BB%2593&rsv_pq=a0a4ae0b000287f4&rsv_t=6839oB7QfmsEHQlWHe3jGDypq3b29YBys0DiAlAWhdkCvdQe6HtD89L3ktPq9bzFZMMqww&rqlang=cn&rsv_enter=0&inputT=3976&rsv_sug3=18&rsv_sug1=18&rsv_sug7=100&prefixsug=%25E7%25B2%2598%25E6%258E%25A5&rsp=0&rsv_sug4=4818&rsv_sug=2.
[4] [EB/OL][2017-01-23] http://www.zhanjie.com.cn/about.asp?id=1.
[5] [EB/OL][2017-01-23]http://www.adhesionsociety.org.cn/col/col115/index.html.
[責任編輯:傳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