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鑫源
火力發電廠煤倉的堵煤現象,是影響機組負荷和威脅安全運行的主要原因之一。當多個煤倉的出煤口被堵塞時,將造成多臺給煤機斷煤,會使機組被迫大幅度甩負荷,嚴重影響機組運行。給煤機斷煤后,將使爐膛內的燃燒極不穩定,在這樣的燃燒工況下,將使鍋爐的熱負荷下降。為了確保鍋爐運行、爐膛內不滅火,將被迫投油助燃,造成大量的燃油消耗。若投油不及時,還將造成鍋爐滅火使機組非停。另外,當給煤機斷煤后,引起主蒸汽溫度和壓力的大幅波動,水冷壁汽水分界面不穩定,傳熱狀態受到影響,久而久之造成水冷壁爆管[1-2]。因此,化解煤倉出煤口的堵煤現象,對于保障機組的安全運行,有著重要的意義。
某型機組的鍋爐,是燃煤超臨界660 MW鍋爐,為一次中間再熱、超臨界壓力變壓運行,采用不帶再循環泵的大氣擴容式啟動系統的直流鍋爐,單爐膛、平衡通風、固態排渣、全鋼架、全懸吊結構、π型布置。采用中速磨直吹式制粉系統,每臺鍋爐配6臺磨煤機,5運1備,煤粉細度R90為18%。每臺磨煤機配1臺稱重式計量給煤機,在給煤過程中,可準確地進行稱重計算。而且,根據鍋爐燃燒控制系統的要求,能自動調節給煤量,使實際給煤量和鍋爐的負荷相匹配。每臺機組共有6個煤倉,煤倉高為18 m、進口直徑為 9.01 m,出口直徑為 0.9 m,半頂角為24°,截面收縮率為0.11%,煤倉的容量為729 t。原煤倉的設計技術條件為:煤粒粒度≤35 mm,堆積密度為1.0 t/m3,動安息角為 40°,全水分為15%。原煤由雙輸送皮帶被送至犁煤器后,再通過4個入口進入煤倉。煤倉具有儲煤和供煤的作用。
自機組投產后,燃煤的煤灰熔點<1200℃,硫分>1.4%。這種燃煤成分,對于鍋爐結焦與煙氣脫硫設備的運行壓力較大。由于缺少灰熔點與全硫指標俱佳的穩定煤源,為了均衡和提高發電效益,只能最大程度地摻燒煤泥,發揮其改善鍋爐結焦、降低硫分含量及降低標煤單價的綜合優勢。為此,逐步啟動并規范了煤泥的收耗存管理。通過摸索,煤泥的月平均利用率為15%~20%,短期最大利用率曾達到35%~40%。
摻混煤泥后,頻繁發生了煤倉的棚煤現象,使給煤機斷煤、甚至煤倉板結后被堵死,造成了磨煤機運行時的異常振動,增加了設備故障發生率,提高了發電成本。究其原因,是摻燒煤泥后,煤泥的水分為17%~20%,燃煤的濕度和黏度增大,加之煤倉下部為錐形形狀,沿著煤流動方向的流通截面積逐漸變小,擠壓力增大,煤粒與倉壁、煤粒之間的摩擦力也越來越大,但煤沿壁面流動的重力分力不變。故隨著煤的流動,錐形煤斗內的等效流動動力越來越小。當煤粒含水量較大時,煤的團聚性更強,煤在倉體內的流動就愈加困難,結拱堵塞的幾率大大增加。根據現場運行情況,發生堵煤的主要部位,是在最小截面積插板門以上1.5 m的范圍,90%的堵煤現象發生在該部位。通常情況下,在上部形成堵煤,是由于下部堵塞造成的。下部堵煤后,整個倉體內部原煤的流動狀態就發生了變化。原是整體流動的煤流,逐漸變為在中心區域的層流狀態。中心層流形成后,煤在整個倉壁上形成黏結,倉容積嚴重變小,堵塞現象將更加嚴重。在煤倉下料倉段內,更易形成堵煤。所以,為了機組的安全運行,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解決煤倉的堵煤現象。
空氣炮的工作介質為壓縮空氣,主要部件包括儲氣罐、電磁速關閥及控制系統等。當電磁速關閥快速打開時,氣體便自動進入炮體。堵煤后,按下起動按鈕,給換向閥一個脈沖電信號或氣信號,儲氣罐內的壓縮空氣在壓差的作用下,形成高速噴出的強烈氣流,高動能的空氣直接沖擊倉內的堵塞部位,使煤粒重新在重力作用下流動起來。空氣炮內氣體被釋放后,將自動進行充氣,隨時可完成第二個工作循環[3-5]。釋放空氣炮的操作程序,應為先放下層炮,后放上層炮,更易使原煤順利排出。
經過調研發現,90%以上的原煤倉堵塞都發生在下部原煤倉出口以上1~2 m的范圍內[6]。所以,在煤倉的錐斗部位,安裝8只空氣炮。在直段部位,安裝4只空氣炮。空氣炮的安裝部位,如圖1所示。安裝時,倉內噴射接管應向下布置,排氣管與水平線夾角不得小于10°。安裝氣動控制系統時,炮體與氣動控制閥之間的距離,不得超過15 m。需過濾和干燥壓縮空氣,且最大工作壓力不得超過0.8 MPa,最小工作壓力不得低于0.4 MPa。電磁快速排氣閥的交流額定電壓為220 V、消耗功率為15 W。空氣炮的操作,由自動控制儀進行控制。煤倉空氣炮的電氣控制圖,如圖2所示。也可對空氣炮進行手動操作,在換向閥上,設有手動把手及電氣控制按鈕。

圖1 煤倉壁上的空氣炮位置

圖2 原煤倉空氣炮控制原理圖
在運行中,發現空氣炮需位于結拱位置,才能發揮防堵作用。若空氣炮處于結拱位置的上方,反而使煤越振越密實。由于煤倉結拱和堵塞位置的不確定性,且不同燃煤品種具有不同的黏性,堵煤的位置更是在不斷地變化。因此,破堵的效果并不理想,當煤的水分含量過大時,破堵的效果更差。
為解決加裝空氣炮后仍存在的堵煤現象,決定對煤倉進行整體優化設計。分析了煤倉結構后,較佳的解決方案,是在煤倉內加裝旋轉清堵機。
旋轉清堵機由圓柱形過渡筒、上部固定筒、旋轉筒體、下固定筒、清堵刮刀、減速機、傳動大齒輪、插棍閥以及驅動電機組成。減速機的功率為5.5 kW,減速比為 396.9,旋轉體的轉速為 0.7 r/min,倉體的壁厚為12 mm,清堵高度為2 050 mm,清堵面積為7.95 m2。倉體采用機械迷宮和接觸式的密封形式,可有效防止漏粉現象。
清堵機旋轉倉段處于整個煤倉的易堵段,是煤倉堵煤的關鍵部位。在旋轉倉段內,安裝了42CrMo材質的不銹鋼清堵刮刀組件。清堵刮刀的兩端被固定在上下固定倉段上。當旋轉倉轉動時,布置在旋轉倉內壁固定不動的清堵刮刀,在煤與旋轉倉壁之間形成一個全面積的分離區,使煤在倉壁上無法形成結拱,堵塞現象就不會出現,實現了清堵的目的。
煤倉的堵煤現象,主要發生在4個區域內。這些區域分別位于煤倉上部、煤倉下部、以及給煤機入口閘板處和煤閘板下部的直管段。根據煤倉結構,采取了擴大原煤倉出口尺寸、安裝旋轉清堵機、將插板門更換為不銹鋼插棍閥、將給煤機入口煤閘板下移等措施。
原煤倉改造前的結構,如圖3所示。在給煤機入口平面標高向上4 606 mm(倉筒內徑1 512 mm)處劃線,割去給煤機入口平面標高150 mm至劃線標高4 606 mm之間煤倉下部的易堵段倉體、插板閥與630直管,將割口打磨光滑。起吊旋轉清堵機至已割去的煤倉易堵段位置,讓煤倉倉體的下口,插入清堵裝置斗體,插入深度為25 mm。對位準確后,焊接圓柱形過渡筒上口與煤倉的連接處,過渡筒下口與旋轉清堵機上部采用高強度法蘭連接。旋轉清堵機的下口與給煤機的進口焊接在一起。煤倉加裝了旋轉清堵機后的結構,如圖4所示。

圖3 原煤倉改造前的結構

圖4 煤倉改造后的結構
在機組調停期間,對13號、14號、15號、23號、24號、25號給煤機的煤倉,均安裝了旋轉清堵機。自清堵機投運后,基本上解決了煤倉因摻燒煤泥而造成的堵煤現象。旋轉清堵機的電氣控制圖,如圖5所示。
依據運行狀況,在不同的季節,應選擇不同的運行方式。特別是機組負荷變化和夏季運行時,采用不同的運行方式,可降低廠用電的能耗。

圖5 旋轉清堵機電路控制圖
(1)在5~10月的夏秋季節里,煤泥的濕度較小,適用節能的運行模式。當給煤機斷煤后,清堵裝置和空氣炮均會自行啟動。清堵裝置運行180 s后,自動停止。因清堵裝置與給煤機的啟動與運行,均已連鎖。此功能,由系統控制中的DCS邏輯自動實現。
(2)在冬季,清堵裝置的啟動,也受給煤機斷煤信號的控制。同時,還增加了人工定時的操作。即設定清堵裝置每小時啟動1次,每次運行20 min。清堵機的定時運行,避免了較長時段內煤泥形成板結后,使清堵裝置難以清理等現象。
在煤倉改造前,因摻燒煤泥的水分較大,情況最嚴重時,2臺機組每日的斷煤次數,達106次。煤倉的清理周期,不超過7天。斷煤后,因磨煤機內存煤減少,煤層厚度降低,雖然及時降低了加載壓力及抬升磨輥,但仍導致磨煤機的劇烈振動。堵煤嚴重時,空氣炮投入失效,只能停運制粉系統,采用人工清理和疏通。
改造后,以24號煤倉為例,加裝了旋轉清堵裝置,累計運行8天,共發生煤倉堵煤、斷煤23次,旋轉清堵裝置發揮了有效的作用,運行時的正確率達到100%,斷煤后,利用旋轉清堵裝置,及時疏通下煤22次,有效疏通率達到95.7%。
當煤泥的摻燒比為30%時,斷煤次數約2~3次/周。將煤泥摻燒比提高至40%后,當日就發生5次斷煤現象,次日也發生了5次斷煤現象。斷煤次數明顯增多,但旋轉清堵機均能正常啟動。在不需要投入空氣炮的情況下,能夠在短時間內恢復下煤。將煤泥摻燒比提高至50%后,當日斷煤3次,旋轉清堵機的啟動正常,但沒有正常下煤,就地投入空氣炮后,下煤恢復正常。次日斷煤增加為8次,但每次均能正常疏通。
可見,在現有煤倉與煤泥水分的條件下,摻燒煤泥的比例不宜超過30%。當摻燒比為40%~50%,煤倉的堵煤次數將成倍增加。只有在旋轉清堵裝置和空氣炮的作用下,還需配以定期清空煤倉,才能確保短期內的清堵下煤。
通過分析,加裝空氣炮和旋轉清堵機后,運行時應注意幾方面的操作原則,才能有效避免煤倉的堵煤現象,確保機組的穩定運行。
(1)采用旋轉清堵機和空氣炮相結合的運行方式時,應按照先投運旋轉清堵機,然后再投空氣炮的原則。
(2)在不同季節,因煤質水分的變化,制訂不同季節內旋轉清堵機的運行方式。
(3)需根據機組的運行情況,確定合理的摻燒比例。
參考文獻:
[1]駱大華,王翔.300 MW鍋爐原煤倉堵煤原因分析及改造[J].貴州電力技術,2011(10):45-47.
[2]賈源.鍋爐原煤倉堵煤原因分析及應對措施[J].華電技術,2010,32(S1):9-11.
[3]朱斌,于宏英.火電廠原煤倉堵煤治理[J].河南電力.2010(2):62-64.
[4]宗成徽,錢繼東.煤倉粘煤堵煤改進[J].華東電力.1994(12):43.
[5]王曉琴,曹春娟,王昆鵬.空氣炮在焦爐煤倉的應用[J].中北大學學報,2011,32(6):693-696.
[6]楊洋.電廠鍋爐原煤倉堵塞原因分析及治堵措施[J].電力安全技術,2012,14(4):1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