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器工業風云策劃/2016企業篇/
2016年,歡樂和艱辛、拼搏和陣痛與我們相伴。驀然回首,在那燈火闌珊之處,依然有不少驕人的身姿。他們的探索給整個行業帶來了思考與回味;也似乎在昭示著一種方向,引領著我們這個行業走向一條做大做強之路。

正泰2025發展戰略——在世界經濟緩慢復蘇、產業格局深度調整、市場競爭極度激烈、轉型發展壓力重重的背景下,按照國家2025強國戰略,結合正泰發展的實際,明確未來10年“一二三四五”的戰略發展思路。
正泰集團創建于1984年,是我國工業電器龍頭企業和新能源領軍企業。正泰年銷售額400多億元,員工3萬多名。產業覆蓋“發、輸、變、配、用”電力設備全產業鏈,并布局城市軌道交通、能源裝備制造業、儲能新材料、能源互聯網、投融資平臺與企業孵化園等領域。產品暢銷世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并已進入歐洲、亞洲、中東和非洲等國際主配套市場。集團綜合實力名列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前茅,納稅額連續多年位居溫州各類制造企業榜首。集團旗下的浙江正泰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系國內低壓電器行業產銷量最大的企業,也是上海A股首家以低壓電器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正泰太陽能在全球建成了上百座光伏電站,是國內民營企業規模最大的光伏電站投資運營商。
隨著智能制造的深入推進,正泰在制造業的創新之旅也在揚帆起航。2016年6月,歷時近一年全新打造的正泰新能源杭州智能工廠第一塊光伏組件板下線,標志著當前國內光伏行業最高制造水平的組件智能工廠正式進入量產階段。這也預示著正泰新能源的制造平臺達到了一個新高度,是正泰集團積極響應“中國制造2025”的生動實踐。
除此之外,正泰在高壓電氣領域也一直致力于智能輸變電設備、電力自動化與電力電子,以及相關系統解決方案的開發。為進一步提升高端生產能力和先進制造實力,穩步推進“智能制造”,正泰電氣變壓器事業部日前特購置兩臺焊接機器人,推行“機器換人”的計劃。
2015年6月,正泰電器申報的“基于物聯網與能效管理的用戶端電器設備數字化車間的研制與應用”項目被列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公示的“94個2015年智能制造”專項項目。據悉,當時全國入選的智能制造車間項目浙江省僅4個。
在為客戶提供線上線下“零距離”制造體驗的背后,支撐這個龐大體系運行的是“云平臺”和“大數據”。讓數據“說話”,正泰大數據部總經理孫欽輝認為,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離不開精細化管理,而信息化是實現精細化、智慧化管理最有效的方法。
目前,正泰下屬的海寧正泰新能源已投入近3億元用于智能車間建設及配套軟件開發集成,自主研發了生產制造執行系統(MES),并與研發管理系統(PLM)、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集成,以先進的信息技術支持大規模個性化定制制造系統。
在強大的軟硬件基礎上,海寧正泰新能源建成了集日常運營和問題處理為一體的運維中心,通過云平臺與移動互聯終端,一站式解決現場即時遠程管理和數據實時統計分析。正泰現階段的運維中心主要呈現全球運營報表、實驗數據報表、在線實驗室、設備狀態、云平臺視頻等十個版塊,這讓工廠的管理變得十分直觀、高效。而在將來他們將依托大數據技術,建設一個規模更加龐大的綜合運維中心。
業內人士評價,面對全球新一輪的科技產業浪潮,在“中國制造2025”的時代背景下,依托正泰集團的全產業鏈優勢,正泰“互聯網+”透明工廠從快速響應和滿足全球用戶個性化需求出發,深度融合信息技術與光伏制造,為客戶提供定制化及全程透明可控的一站式光伏解決方案,為中國光伏行業確立了新坐標,成為引領“中國智造”未來潮流的生動樣本。

人誠、品優是我們的生命,永不滿足是我們的永恒,不求最大,但求最佳是我們的宗旨! 我們堅信:“上上”更上上!
江蘇上上電纜集團(簡稱“上上”)作為一家民營電纜企業,特種電纜廠房面積之大和生產設備之先進在國際上都是首屈一指;就產品領域來說,特種電纜已經全面覆蓋核電、煤礦、新能源、海工等能源領域。“上上”特種電纜為何能在能源領域如此引人矚目?
特種電纜:自主研發,高端致勝
現階段,產業結構適逢深度調整,加之市場需求相對疲軟,設備制造業紛紛開源拓渠,大力推進多元化業務格局,以期降低市場經營風險。然而,這一切在“上上”董事長、總經理丁山華心中,并未激起多大漣漪。“我們還是一心思考做好電纜,通過加快研發、降低成本、提升質量、升級服務,使產品具有吸引力,以拳頭產品增強競爭力。”丁山華選擇了以不變應萬變。“我們一再堅持做精、做專、做批量,不求規模最大,但求企業綜合素質最佳。”
“上上”瞄準了高端升級之路,致力于特種電纜的研發,力爭做到人無我有、高端致勝。高端升級,意味著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也意味著高投入。盡管上上是民營企業,但只要用戶有需要,他們都盡量滿足,在研發投入上,可以說是做到了有求必應。
正是有了這種堅守的決心和致力高端的勇氣,“上上”在特種電纜研制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一直以來,“上上”堅持通過自主創新生產特種電纜,一大批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特種電纜相繼成為行業的中流砥柱,生產規模、產品檔次位居全國乃至亞洲第一。
核級電纜:攻克世界難題,領先國際水平
“上上”承擔的三代核電AP1000殼內電纜在國際上是首次開發。由于AP1000核電站系統設計要求的提高,對所需的殼內電纜的技術要求較為苛刻:第一是低煙無鹵阻燃要求,第二是設計壽命要求的提高,第三是對電纜耐輻射要求的提高,第四是事故條件要求的增加,第五是絕緣電阻要求(對于儀表電纜)。但是面對如此苛刻的要求,經過歷時三年多無數次試驗驗證,“上上”還是攻克重重技術難關,三代核電AP1000殼內電纜研制成功。
目前,“上上”核級電纜已應用于我國所有已建和在建核電站,并出口巴基斯坦恰西瑪核電項目,產品覆蓋各類堆型核電站及其各個系統領域,可以為核電站提供整套電纜解決方案。
礦用電纜:使用壽命滿足礦機要求
礦用電纜屬于易耗品,“國內礦用電纜發展還是很成熟的,但由于高頻率移動容易導致電纜機械損傷,目前主要技術改進方向還是鎖定在提高使用壽命和生產穩定性上。”“上上”橡皮電纜技術部部長袁杰說。
袁杰透露,原來國產礦用電纜使用壽命一般只有3個月左右,現在通過這幾年的努力,“上上”生產的礦用電纜使用壽命達到9~14個月。
礦用電纜在“上上”橡皮電纜中產值占比較大,接近40%,品種齊全,廣泛應用于國內各大煤礦,其中采煤機電纜使用壽命達國內領先。
風電、光伏電纜:掌握材料核心技術
風電電纜要隨著機艙頻繁扭轉,要滿足常溫、低溫(-40℃)耐扭轉性能,使用壽命要達到20~25年,需要適應不同的地理環境,在袁杰看來,風電、光伏電纜研發重在材料技術上。
目前,“上上”已經掌握了新能源電纜材料核心技術,風電電纜通過了歐盟CE、美國UL雙認證,廣泛應用于國內各大風電項目并出口海外;光伏電纜通過了德國TUV認證,已成功應用于光伏發電項目。

我們將用開放的視野和包容的胸懷迎接未來,秉承“同心、敬業、創新、爭先”的企業精神,和“專業制造、專心服務”的經營理念,增強憂患意識、機遇意識和進取意識,用新的視覺、新的思維、新的措施去尋求新的突破,科學規范發展戰略,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全力搶抓新機遇、謀劃新局面,增創新優勢,推動新發展,實現新跨越!
經濟新常態下,德國工業4.0咄咄逼人,美國工業互聯網風生水起,“中國制造2025”撲面而來, 作為低壓電器行業的領軍企業,浙江天正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天正電氣”)在此輪工業轉型中勇擔重任,果敢地扛起了中國制造轉型升級的大旗。
精益優化 智能制造進行時
為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早在多年前天正電氣就開始實施以節能增效為核心的精益化生產改造,如今,天正電氣已累計投入U形線、DZ47裝配線、自動檢測包裝線近百條,自動檢測專機多臺,工裝夾具近千套。一套完善、高效、節能、綠色的生產網絡正在逐步形成。
與此同時,天正電氣還積極響應浙江省“兩化”融合的要求,不斷提升生產自動化、信息化的水平。天正電氣“面向低壓電氣產業的智慧工廠管控中心”項目被列入“2015年浙江省兩化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專項計劃”中,全省共86個項目。
產品為王 精確把握用戶需求
“用戶需求”是天正集團董事長高天樂口中提及最多的詞匯之一。在他看來,把行業做深做透,準確把握客戶需求,是天正電氣制勝的關鍵。“傳統經銷商提供的關于產品質量、用戶需求等方面的信息存在失真的情況。”高天樂進一步說道,“因此天正電氣改變了傳統的分銷模式,提出了‘三橫四縱’的營銷策略。”
“三橫”指的是三種級別的產品,即天正通用產品、TG精品系列、天e高端精品。天正電氣的產品完全可以覆蓋并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四縱”則指“分銷、電力能源、工業控制、工業與民用建筑”四大渠道的全新轉型營銷模式。目前,新渠道的建設已經為天正電氣帶來了新的增長點,并成為天正電氣未來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
超前布局 敏銳把握市場新趨勢
在能源互聯網的浪潮之下,建設堅強智能電網已經成為電網的發展方向,這對相關電器產品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對電網智能化的趨勢,早在2011年,天正電氣就全資建設了“天正電氣嘉興智能園區”。
據高天樂介紹,該智能電網產業園區位于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工業園區,總占地面積為169畝,投資高達15億元。在高天樂的版圖中,計劃將其打造成高端智能電器產品的研發總部,智能電網配套產品、高附加值低壓電器及相關產品制造的高科技創新基地,同時該園區未來還將推行全方位的低壓電器供應及系統解決方案的業務模式,以適應市場的需要。

大全集團有限公司正以全球化視野、開放性思維、創新精神統領全局,堅持“多元化、品牌化、國際化”的發展戰略,發揚“誠信、敬業、創新”的企業精神,立足自主創新,著力做大做強,向著“全球大業,百年大全”的宏偉目標闊步前進。
大全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大全集團”)是從事高低壓成套電器、智能元器件、軌道交通設備、新能源(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組件及接入系統)等產業的國家級大型企業集團,在江蘇揚中市、南京江寧開發區、重慶萬州區、新疆石河子建有四大生產基地。
大全是國家創新型企業、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科技部863計劃成果產業化基地、國家863計劃CIMS示范企業、中國機械工業100強企業和中國電氣工業領軍企業,先后榮獲“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國家免檢產品”稱號。擁有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國家能源新能源接入設備研發中心、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電氣檢測站,科技研發能力和技術裝備水平居于國內同行業前列。
大全集團很早就關注到德國“工業4.0”的發展動向,并積極探索“兩化融合”實踐之路。在國家推出“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戰略之后,大全集團更是加快了有關戰略部署。
近年來,大全集團通過推進兩化深度融合,全面推進公司產品智能化、生產全過程自動化、管理精細化、服務網絡化,整合內部資源,提升公司綜合競爭力,通過軍民融合,實現了原創性技術的突破,進一步縮小了與國際第一梯隊的差距,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首先是產品智能化。大全集團用于智能化產品的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3%左右,重點研究了電力裝備的可靠性、配電網絡智能控制技術等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實現測量、控制、狀態、功能、信息的全方位智能化。共計獲得專利964件,其中發明專利101多件,研究成果在同行業處于領先水平。
其次是生產自動化。大全集團以自動化控制系統和裝備為重點,用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的手段,實現生產過程的實時監測、故障診斷、質量控制和調度優化,顯著提升了生產計劃執行的準確率,縮短了產品生產周期,提高了產品質量。2014年,該公司投資2000萬元,與羅蘭貝格、德勤等國際咨詢公司合作,圍繞工業4.0、兩化融合、智能制造等主題,全面提升公司生產自動化水平,縮短生產周期,提升產品質量。
再次是管理精細化。2014年,大全集團提出“扁平化”管理創新模式,在信息化、互聯網環境下,實現績效考核、責任追溯、利益分配的新模式。
另外,在服務網絡化方面,大全集團服務網絡覆蓋全球。打造“面向電氣行業的價值鏈協同云服務平臺”,能夠為用戶提供遠程全球故障診斷服務、售前快速協同方案設計與報價服務、工程現場測量與產品優化設計服務。

持之以恒、鍥而不舍,以務實的態度,解決本行業目前存在的和發展中出現的實際問題。解決一個問題前進一步,直到引領該領域技術的發展
一次次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屢屢在國際招標中擊敗ABB、SIEMENS等跨國公司,技術產品進入80多個國家和地區;產品在國內工程中大規模應用,推動中國電力自動化裝備的國產化。南京南瑞繼保電氣有限公司(簡稱“南瑞繼暴”)在搶占全球電氣控制技術和產業高地上表現驚艷,贏得了世界聲譽。
自主創新有一套 每年定推10余種新產品
“創新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我們不做奪人眼球的事情,而是著眼于眼前問題的解決”,公司總經理李九虎表示,從2012年起,公司每年的9~11月份會召開產品鑒定會,這對研發是一個大的促進。
李九虎介紹到,每次鑒定會都有100位左右的專家參加,每15個專家分成一個小組,公司技術人員先向各小組專家匯報新產品的研究情況、亮點、創新點,接著專家會對新產品提出質疑,對部分新產品還會進行實地考察,最后形成意見結論,整個鑒定會會持續半天到一天的時間。“每次鑒定會公司會拿出約10項產品給專家,每年保持一定產品的鑒定,對研發人員是一個大的激勵和促進。”
迎難而上破難關 抽水蓄能技術超國外水平
2014年,南京南瑞繼保電氣有限公司與國網新源公司共同承擔的首套300MW級抽水蓄能機組順利在響水澗抽水蓄能電站投入運行,打破國外壟斷,填補了國內空白。
李九虎講到,當時已有的系統是外商的,要對這個機組進行改造,需要對系統進行切換和替換,“業主不同意將系統全部替換,只同意切換”,除了業主的堅持,雪上加霜的是當時團隊沒有外商接線技術的支持,面對這樣雙重的難題,南瑞繼保團隊迎難而上,先把所有的連線重新梳理了一遍,然后對所有連線進行了 重新設計。
“整個設計和接線沒有一根有錯”,談及當時的情況,李九虎很自豪,他表示,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雖然一個月之內進行了幾次調整,但到目前為止,這套系統的正確動作率一直保持達100%,完全替代了外商的技術。
自主研發產品助推城市電網改造 成本降低5倍
“做精主業、外延發展”是南瑞繼保一直堅持的發展戰略,對已有的核心技術持續改進和提高,始終保持行業領先地位,同時穩步向相關技術領域拓展。統一潮流控制器(UPFC),就是南瑞繼保發展戰略中的優秀產物。
目前,南瑞繼保正在使用UPFC對南京某地區現有的網架進行改造,提升輸電線路的容量。李九虎介紹到,如果按照傳統的方法提升輸電線路容量,需要加設一個電纜,總投資要10億元,但是如果加設UPFC,只要2億就可以解決問題。
“前期工作已經完成,現在正在生產設備,年底能夠完成系統投運”,李九虎表示,這項技術不僅提高了供電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且整個技術都是南瑞繼保自主研發的,是220kV電壓等級全球第一個。
以上這些新突破和成就的取得,無疑是南瑞繼保此前技術和工程經驗積累的結果,同時,其本身毫無疑問也將作為“積累”為下一個創新提供支撐。
搶抓“一帶一路”機遇 逐步提高海外合同占比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部署,南瑞繼保也迎來了新的機遇。“基礎投資都會用到電,只要是電力建設增加,我們的投資規模會越來越大,產品有更多的機會,我們就有更多的服務”。
李九虎講,目前公司已經在白俄羅斯、巴基斯坦有眾多項目的跟蹤,后續會加大對這些國家電力需求的了解,加大銷售的力度和投入,更好地讓這些設備走出去。以后還會加大對海外市場的拓展,逐步提高海外合同的占比,“目前是12%,希望能夠增加到20%、乃至30%。”

致力于成就全球最具競爭力且備受尊敬的智慧能源企業,一個代表中國和人類智慧的企業,一個能激發員工創造力、激情和夢想、責任和使命的精神家園。
從創立之日起,遠景能源的定位就不僅僅是一家風機制造企業,而是致力于成為全球領先的能源互聯網技術企業。
能源互聯網的引領者
遠景能源創始人張雷一直希望做新能源行業的蘋果,用世界一流的軟硬件技術和追求極致的設計重塑行業,為新能源行業帶來真正的理性繁榮。隨著能源互聯網的風生水起,以及能源互聯網脈絡日益清晰,作為國內“能源互聯網”概念的首提者,遠景能源如今不僅是一個行業的“布道者”,更是一個能源互聯網的引領者和實踐者。
遠景能源積極整合全球創新資源,通過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構建能源互聯網,推動傳統能源領域的智慧變革。云平臺、智慧風場Wind OS操作系統、阿波羅光伏云平臺管理著包括北美、歐洲、中國等在內的超過2000萬千瓦的全球新能源資產。
推出國內第一款光伏電站風險評級產品
遠景能源在2015年發布國內首個光伏電站風險評級產品——“阿波羅評級”,目標打造“光伏行業的穆迪評級”。“阿波羅評級”產品針對不同類型的光伏電站在任何時間節點所面臨的風險進行識別和評估,最終以量化的評級結果向用戶展現電站的風險客觀水平。
目前國內有數十家銀行、融資租賃、信托、基金等金融機構都在使用“阿波羅評級”產品和服務,進行電站投融資的風險管控。
遠景能源光伏產品業務總經理孫捷介紹:“光伏方面我們是純第三方,沒有涉足任何設備的制造。所以我們做兩件事,第一個是繼續發揮軟件和大數據的優勢,構建整個光伏行業大數據的平臺。第二個是基于遠景阿波羅第三方的優勢,借助阿波羅光伏云大數據平臺,形成金融機構廣泛認可的風控標準,建立整個風險評估的體系。”
建立光伏行業革命友誼
近日最火的一句話是“讓我們把革命友情再升華下”,雖然在電影中,頗有深意,但是在光伏行業發展的路上,確實是實實在在的革命友情。
目前,遠景能源已經與十余家光伏行業價值鏈上最領先的公司建立革命友情、展開合作,比如全球領先的光伏認證、檢測、評估機構TüV南德和TüV萊茵,全球領先的的高性能光伏組件供應商天合光能和晶澳太陽能,中國最大的逆變器供應商陽光電源,中國分布式電站開發領軍企業中天科技,中國最大的光伏電站設計和EPC公司特變電工和十一科技,全球最大的光伏開發商SunEdision,北美最大的新能源上市公司Pattern能源等,這將為遠景營造更精準、更可控的投資環境,推動光伏電站上下游產業鏈健康發展。
繼承和創新并存
張雷曾表示,“遠景能源很注重創新,同時也懂得繼承,我們不是復制,是繼承和創新。我們不是繼承這個行業,而是繼承整個人類的工業文明和科技文明,是站在這個高度去繼承。比如風機的葉片涉及空氣動力學,空客和波音公司非常領先,為什么我們不能學習呢?比如看風機的經濟性,汽車行業穩定性高成本又低質量控制得又好還大批量生產,我們為什么做不好?看質量,風機的發動機,飛機的發動機是最專業的,它能做到飛躍太平洋、大西洋,而且面對的是空中這么殘酷的氣候環境,包括低溫、震動、雷暴等,發動機很皮實,為什么風機就不行?向全人類科技文明來學習,博采眾長兼收并蓄。遠景能源就是非常跨界的公司,是有互聯網精神的公司。而且我認為互聯網精神不獨為互聯網公司所有,而是一種更加引領時代前言的思維和理念。”

承載民族工業希望:哈電集團勇挑重擔、甘于奉獻,不僅要出色地完成國家交付的各項重大任務,而且要勵志進取、不斷超越,創造新的奇跡,為振興民族工業,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彰顯中國動力風采:哈電人絕不辜負黨和國家以及人民的期望,致力于做大、做強、做久,用超強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向世界展示中國裝備制造業的實力與風采。
哈爾濱電氣集團公司(簡稱“哈電集團”)是由國家“一五”期間前蘇聯援建的156項重點建設項目的6項沿革發展而來;是為適應成套開發、成套設計、成套制造和成套服務的市場發展要求,最早組建而成的我國最大的發電設備、艦船動力裝置、電力驅動設備研究制造基地和成套設備出口基地;是黨中央管理的53戶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之一。
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哈電集團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號角聲中,以振興民族工業為己任,以改革脫困、提質增效為依托,以謀篇布局、創新驅動為突破口,實現經濟效益穩步增長,訂單產量雙提升,生產經營穩中向好。工業增加值、營業收入、利潤總額等主要經濟指標同比均實現10%以上增長。
博弈市場 提高續航能力
哈電集團2016年煤電中標率全面提高,電站鍋爐、電站汽輪機、汽輪發電機中標率均提高10個百分點以上,電站鍋爐中標率高達47.2%。百萬千瓦鍋爐市場中標率80%,簽訂了大唐彬長百萬千瓦超超臨界、國電博興百萬千瓦超超臨界二次再熱等鍋爐合同;大容量汽輪發電機組取得突破,中標國華錦界三期、鄒平一電四廠、京信揭陽等66萬千瓦機電合同。水電綜合中標率67.9%,拿到了國網荒溝30萬千瓦抽水蓄能機組、雅礱江兩河口50萬千瓦混流式水輪機等合同。核電蒸汽發生器中標率62.5%,拿到了中核漳州1號、2號、中廣核寧德5號等華龍一號蒸汽發生器合同,同時拿到了去年唯一的AP1000核主泵屏蔽電機合同。
創新驅動 引領技術前行
變廢為寶,燃用準東煤技術攻克世界性難題。哈電集團“燃用準東煤超(超)臨界鍋爐研制及工程應用示范項目”摘得我國工業領域至高獎項——中國工業大獎,問鼎中國工業“奧斯卡”。依托高效清潔燃煤電站鍋爐國家重點實驗室對準東煤進行深入研究,開發出與之相適應的鍋爐防結渣技術、低污染物排放技術、低溫燃燒技術、運行控制技術等,成功解決了準東煤燃燒難題,實現了在新疆特變電工2臺35萬千瓦超臨界鍋爐上燃燒90%以上準東煤且連續安全可靠運行三年以上的重大突破。
遠程診斷,實現“互聯網+”電站服務。從生產制造型到服務制造型,哈電集團在“基于物聯網技術的發電設備全生命周期服務支持系統V1.0”的基礎上,開啟了“遠程故障診斷系統V3.0”時代,該遠程智能診斷系統有別于傳統的機組狀態監測系統,被工信部評為智能制造示范項目。

保定天威保變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天威保變”) 作為保定天威集團有限公司的主體企業,天威保變秉承并發展了原保定變壓器廠主要優良資產和大型變壓器科研成果及產品品牌,已實現國有股份制改革并成為滬市A股上市公司。天威保變立足于河北“打造沿海經濟強省”和保定市“打造保定·中國電谷”的戰略規劃,大力發展變壓器、太陽能光伏發電、風力發電設備以及其他輸變電產業,建設中國新能源生產基地。目前,公司已成為1000kV級及以下各類變壓器、互感器、電抗器、太陽能電池、風力發電設備、高壓套管、變壓器專用設備以及IT技術等多產業的綜合經濟實體。
多年來,天威保變作為高鐵供電牽引變壓器的設備供應商,為我國高鐵建設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2009年4月1日,作為我國高鐵“四橫四縱”首條橫線“太青客運專線”的一部分,石太高鐵開通運營。之后,天威保變的牽引變壓器在我國高鐵“四橫四縱”高鐵網絡得到廣泛應用。
2009年12月26日,作為“四橫四縱”首條縱線京廣高鐵的一部分,武廣高鐵首先開通運營,該線路采用天威保變D-QYJ-75000/220,D-QYJ-63000/220計6臺產品,廣深港段采用D-QYJ-50000/220計6臺產品。2012年12月26日,京廣高鐵全線貫通。
2010年2月6日,作為“四橫四縱”二橫徐蘭高鐵的一部分,鄭西高鐵首先開通運營,這也是我國高鐵電網首次采用330kV電壓等級供電,首次采用330kV牽引變壓器,該線路采用天威保變D-QYJ-50000/345共計4臺產品。天威保變已為寶蘭段生產D-QYJ-25000/330共8臺產品。2016年9月10日,徐蘭高鐵徐州到寶雞段全線貫通。
2011年6月30日,二縱京滬高鐵開通運營,2014年7月1日,三橫滬漢蓉高鐵全線貫通。京滬線采用天威保變D-QYJ-50000/220共32臺產品。
2012年12月1日,三縱哈大高鐵開通運營。哈大高鐵采用天威保變D-QYJ-50000/220,D-QYJ-40000/220共22臺產品。
2013年7月1日,作為“四橫四縱”四縱杭深高鐵的一部分,杭甬高鐵開通運營,天威保變研制了2臺新產品PQYSS-63000/220。2013年12月28日,杭深高鐵開通運營。
2014年12月10日,作為“四橫四縱”四橫滬昆高鐵的一部分,杭長高鐵首先開通運營,其中天威保變提供了16臺D-QYJ-40000/220牽引變壓器,2016年年初,天威保變為滬昆高鐵貴州西段提供了20臺牽引變壓器。2016年12月28日,滬昆高鐵全線貫通。
從2008~2016年,天威保變牽引變壓器為上述國家骨干鐵路“四橫四縱”主要干線石太,武廣、鄭西、京滬、哈大、寶蘭、杭甬、滬昆累計提供132臺牽引變壓器。這些產品均采用天威保變的專利技術生產制造,產品電壓涵蓋220V~33kV,容量從25000kVA到75000kVA,結合我國電氣化鐵路系統的特點進行設計,主要用于AT供電方式高速客運專線牽引變電站,容量利用率高,節能顯著,極大地提高了天威保變在我國高鐵市場的貢獻度。除了上述“四橫四縱”鐵路干線,該產品還在津秦、蘭新、秦沈、西成、張唐、杭黃、津保等其他客運專線和區間客運干線得到廣泛應用,該專利產品投產8年來,累計生產260多臺,為天威保變新增產值約7.8億元,已成為我國中高速客運專線的主流產品。

“建設世界一流電網,建設國際一流企業”的企業愿景是公司的奮斗方向,是國家電網人的遠大理想,是公司一切工作的目標追求。
平高集團始建于1970年,2010年劃轉至國家電網公司,歷經四十多年發展歷程,在產業升級、科技創新、市場開拓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已成為我國電工行業重大技術裝備支柱企業。高端開關產品保持行業第一和國內領先地位,主要產品技術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曾先后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中國機械工業100強企業”“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國家4A級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國家級創新型”、“裝備中國功勛企業”、“國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單位”等榮譽稱號。
在科學分析企業內外部形勢,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和國企改革新要求的基礎上,平高集團提出了“4+2”業務布局和“3+1”場地布局的產業發展思路。
“4+2”指的是四項存量業務和兩項增量業務。其中,四項存量業務有高壓板塊、配電網板塊、運維檢修板塊和國內外工程總承包板塊,兩項存量業務有電力電子板塊和工業儲能板塊。
“3+1”指的是平頂山高壓產業基地、天津配電網產業基地、印度工廠海外基地“三個產業基地”和一個業務平臺——鄭州工程總承包平臺。
“4+2”業務布局和“3+1”場地布局為平高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在明確產業發展思路后,平高集團做的第一項工作就是推進實施天津平高智能電氣有限公司和通用電氣協同運作。
天津平高是國家電網公司確定的“十二五”直屬電工裝備戰略性投資項目規劃,也是公司在配電網領域進行產品創新、打造中高端產品走向國際市場的重要戰略布局。天津平高重點產品是真空滅弧室、固封極柱、戶內真空斷路器、真空柱上開關和智能充氣柜等真空系列產品及電力電子系列產品。在核心生產制造能力方面,按照工業4.0標準建成并投運3個數字化現代廠房和29條全自動化生產線,可年產真空滅弧室22.3萬只、固封極柱10萬支、開關柜1.5萬面、環網柜1萬面。在核心元器件研發方面,成功研制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系列真空產品23種,電壓等級覆蓋12~126kV,其中,首批12千伏真空滅弧室機械壽命超過6萬次,在國際上尚屬首例。在產品質量控制方面,實施精益管理,融合機器人和MES系統,自主研發了行業首創的滅弧室專用測試工藝,打造了世界上集成功能最多、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真空滅弧室測試線,可有效減少人為干預,保證產品可靠性和穩定性,實現產品終身免維護目標。
通用電氣位于平頂山,是平高集團重要的配電網開關生產基地,擁有高端數控加工設備400多臺、國際一流專業生產線6條。天津平高和通用電氣的協同運行是平高集團深化改革的重要一步,有效促進了平高配電網板塊資源優化配置,充分發揮了核心制造優勢,提高了市場競爭力。在剛剛結束的網省協議庫存招標中,天津平高和通用電氣取得新突破,成功與13各省份建立了合作關系。
在積極提供特高壓開關設備的同時,平高集團將目光投向特高壓氣體絕緣輸電線路。為滿足工程需要,平高集團提前謀劃,將特高壓氣體絕緣輸電線路納入高壓產業板塊,與美國AZZ公司合作開展研發工作,組織專家確定關鍵零部件技術路線,提前啟動廠房改造和工藝技術研究工作。目前,平高集團已完成了前期工作,具備了服務特高壓氣體絕緣輸電線路工程的能力。
隨著改革的推進,平高集團產業發展思路更加明確,下一步,平高集團將堅決貫徹公司決策部署,落實改革措施,推進產業升級,更好服務堅強智能電網建設。

施耐德電氣是全球能效管理和自動化領域的專家,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經濟以及環保的能源和過程管理。集團2015財年銷售額為270億歐元,在全球100多個國家擁有超過16萬名員工。從最簡單的開關產品到復雜的運營系統,我們的技術、軟件和服務幫助客戶管理和優化運營,通過互聯互通的科技助力產業優化,改善城市生態,豐富人們的生活。
上海施耐德工業控制有限公司于1996年成立,是施耐德電氣在華第一家低壓接觸器工廠,亦是在華最大接觸器生產基地。
從2000年引入第一條自動化生產線,到2011年實現近20億元人民幣的銷售額,該公司不斷為從通用機械行業到新能源行業、覆蓋全系列功率的各種工業環境和工作范圍提供最為優質的解決方案。
在華20年間,該公司相繼實現了多個系列接觸器產品的本地化生產,包括D2C/D2N系列、TeSysD系列、EasyPactTVS系列、TeSysDEverLink系列和EasyPactTVR系列,并將于2017年2月推出全新EasyPactD3N系列產品。
數據顯示,該公司20年來生產了超過9000萬個接觸器,2000萬個電動機斷路器和4000萬個熱繼電器。
2016年是中國“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中國經濟社會全面轉型的特定時期。“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將創新居于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創新,正在成為社會與經濟發展的關鍵詞,同時,也啟發企業在可持續發展理念與實踐上尋求突破。在施耐德電氣,創新不僅融入到公司研發、戰略、組織、文化等多個層面,推動著業務增長和行業進步,也定義著其踐行可持續發展承諾的方式。
作為能效管理與自動化領域專家,施耐德電氣認為能源的獲取和使用是一項最基本的人權,也希望地球上所有人類都能獲取安全、可靠、高效、互聯互通且可持續的能源。施耐德電氣致力于通過創新的技術、產品與解決方案提高能源使用和自動化效率,應對能效困局,在人類使用優質能源的基本權利與地球碳足跡之間尋求平衡。
為了衡量和保證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落實,施耐德電氣創建了一套完整、透明、由獨立第三方審計的可持續發展實踐評估體系 ——“地球與社會晴雨表”,從環境(Planet)、效益(Profit)、人員(People)三個維度衡量可持續發展實踐的績效,并每季度對各項指標的完成情況進行測評。審計工作由獨立的第三方機構開展,結果按季度向企業內部及外部進行披露。晴雨表每三年更新一次,通過發展和完善,以設立更高的評估標準。在剛剛公布的2016年第三季度“地球和社會晴雨表”非財政業績報告中,施耐德電氣獲得的總分為7.65(總分10分),已超過其2016年的計劃目標分數。在中國市場,施耐德電氣也同樣在積極踐行中國政府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因地制宜,制定適合本地的可持續發展考量標準和長遠目標,力求實現本地市場與全球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同步。